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社会化问题探析
2011-08-15张世坤
★ 张世坤
一、社会服务与社会服务社会化的概念
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是指民主党派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依照国家的法律和社会政策,开展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在社会环境、社会政策、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中推动人们以适应环境,修补、改善社会功能,为现实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进行的工作。
本文探讨性地提出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社会化”的概念,是指民主党派把社会服务活动空间向社会领域拓展,同时更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办活动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必然选择。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中与政府、社区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合作互动是社会服务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社会化,并不是将自身开展社会服务的一切职能都交给市场和社会,而是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改革和完善自身社会服务功能,以降低社会服务成本,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它的实质是试图将我国民主党派“参政为民”核心理念下的服务社会制度与市场交换制度的功能优势复合配置,重塑民主党派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一种服务社会的新制度安排。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民主党派社会服务与社会服务社会化的关系:
1、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本身就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所从事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做贡献的实践活动。社会服务是参政党的基本社会职能,是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实践基础,也是政治职能的拓展和延伸,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化产物。
2、社会服务社会化促进社会服务工作的发展。社会服务社会化对民主党派提高成员社会责任感和组织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参与社会服务实践已经成为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民主党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不仅能让广大服务对象直接受惠,还能通过自身努力来引领和带动社会力量,让拥有爱心的企业、社团和个人投身到公益活动中,扩大社会服务效应,并最终形成一种社会化行为,带来社会效益。
二、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社会化的应然
(一)社会化的工作体系有助于改善民主党派职能,发挥“内强”“外弱”格局优势。所谓“内强”即指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大主要政治职能时,表现出组织动员力度大、社会关注度高、政党特色浓厚的特点。相对而言,民主党派在直接接触和联系群众,通过开展服务群众的社会活动来扩大政党在社会影响方面表现的“外弱”。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社会化作为参政党的工作创新,通过引导和培育自身所联系的一部分群众的政治参与,在整合资源、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方面有效发挥作用,改善民主党派职能发挥“内强”“外弱”格局,促进民主党派全面健康发展。
(二)社会化的运行模式有助于民主党派构建整合和动员所联系群众的新机制。社会服务工作的社会化,使民主党派的整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可以形成民主党派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组织社会、整合社会、动员社会的新机制、新体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在动力。社会服务新机制带动了服务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即从常规的基础服务向决策咨询服务延伸,从单一的业务服务向综合管理服务延伸,从局部服务向区域服务延伸。社会服务的知识含量、层次越来越高,组织协调、宏观指导性越来越强,地域覆盖面越来越大,从而促进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服务社会化有助于破解民主党派社会活动需要与资源匮乏并存的矛盾。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可想而知,因为资金缺乏和可利用的资源有限等制约因素,在这种局面下的社会服务,无论是数与量都不可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呼唤社会服务的社会化,通过自身努力来带动和引领社会力量参与,扩大社会服务效应,并最终形成一种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破解民主党派社会活动需要与资源匮乏并存的矛盾。
(四)社会服务社会化有助于民主党派引领培育市民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服务是以国家发展为大前提的社会活动,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作用不只体现在微观层面,更重要的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宏观层面,宣传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化的社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扩大政治参与的要求。一方面,民主党派社会化的社会服务把分散的、单个的政治参与聚合起来,提供给广大群众了解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机会和方式。另一方面,社会化社会服务过程中,一部分群众、企业和组织积极参与,从而获得参与政治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社会服务社会化,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培育市民社会的强大推动力量。
三、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社会化的途径
目前,问题不在于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要不要社会化,而是如何顺应时代趋势,切实做到社会化。民主党派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张扬这一特性,满足于在自己的小天地自我循环,视野将越来越狭窄,也有可能使这一特性自我萎缩,或被社会淘汰。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要做到社会化,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一)创新人才队伍保障机制。要树立开门办活动意识,有系统地分门另类地组建社会专家顾问组织,弥补民主党派自身力量的不足特别是专业水平的相对欠缺。民主党派组织一般都有一定的人才力量开展服务活动,但要求组织内各类人才齐全且能满足不同类型社会服务需要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民主党派创新人才队伍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机制、建立较为稳定的专家志愿者队伍,要善于吸引社会上对社会问题有热心且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专家学者,利用他们所长为我所用,让他们的知识和本领为组织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多方参与机制。推进社会服务社会化重点在于建立全方位联动机制。主要包括:纵向联合,把上下级组织有效的连成一体;横向联合,即与各兄弟党派之间的联合;外部联合,就是与政府以及各社会团体的联合。多方参与机制讲究方法创新:与政府部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与新闻媒体合作,扩大社会影响;与对口联系单位合作,服务更加贴近民生;与企业界合作,获取资源支持。搭建一个政府、企业界、民主党派及相关社会公众深度参与的互动沟通平台。通过联动机制建设,完成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两个根本转变:即由单个党派组织独立服务向群体联合提供服务转变;由党派独立开展活动向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展活动转变。
(三)探索社会化服务经费筹集机制。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社会化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取得经费支撑开展工作,可以考虑从以下四种途径解决这个困难:一是建立社会服务基金,或与现有基金合作。如农工党设立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二是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企业的慈善捐款支持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特定项目。三是争取在政府给民主党派的财政预算中增加社会服务专项科目。四是争取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的支持与合作。
(四)建立项目带动社会化服务机制。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社会化措施的实施,只有在具体项目设计的实施之中,通过项目活动进行机制化运作、形成不断变动和发展着的活的社会行动网络,才能真正成功。因此,民主党派通过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教育、文化等活动,在构建政府调节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网络、改善社会管理过程中填补国家社会政策实施的余缺。做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促进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如一些民主党派组织实施的“烛光行动”、“光彩事业”等活动在社会化方面取得的效果,就是明显例证,它充分说明了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社会化不仅是极为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五)建立社会化服务评价机制。一旦把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置于社会化的大环境、大气候之中,就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社会评价指标机制,来衡量社会服务工作社会化的程度与水平。这包括:民主党派组织是如何参与社会事务的,如何处理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社会有关方面是如何看待民主党派的,是如何评价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因此,衡量民主党派工作水平,既要看执政党的满意程度,看党员的满意程度,也要看社会有关方面的满意程度。
[1]焦平生.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理性思考[J].中国统一战线,2005(10).
[2]郑迎.统一战线工作社会化问题[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1(3).
[3]刘卫国.基层统战工作社会化问题探析[J].中国统一战线,2009(4).
[4]闫玉萍.关于工会工作社会化的思考[N].吉林工人报,2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