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基层组织生命力促进基层党建科学化

2011-08-15张凌林高德群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生命力政党

★ 张凌林 高德群

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崭新课题和重大命题。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可以说,没有基层党组织的强大生命力,就没有全党的强大战斗力,没有基层党组织的强大生命力支撑,基层党建科学化工作也就成为无源之水。

一、当今世界各国政党基层组织的生命力困境

当前世界政治局势纷繁复杂,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中东剧变开始,到目前的伦敦骚乱、占领华尔街运动等,这些现象都充分暴露了各国政党基层组织生命力萎缩的困境。

(一)许多政党党员数量的持续减少并老龄化,参加政党活动的积极性下降,政党的社会号召力衰退

在欧洲13个老牌民主国家,党员绝对数量减少比例为13%。英国和意大利政党党员数量下降了50%,德国社民党的人数从高峰时期的100万以上下降到2008年底的52万左右。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加入政党的兴趣锐减,党员老化现象在许多党内日益突出,30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在西欧政党中普遍在20%以下。

(二)许多政党基层组织涣散,相当多的党员没有组织生活,政党的党内凝聚力下降

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严重滞后于其发达的社会民主进程,导致党员对政党失去信心,出现许多消极支部、消极党员。在西欧主流政党中,消极的基层支部的比例大都在30%—40%左右。突尼斯宪政联盟、叙利亚复兴社会党、越共这类执政党也都程度不同地面临基层党组织财政困难、支部活动减少甚至长期不搞活动的困境。在南非非国大,消极支部达到近2700个。在越共党内,至今仍有40%—50%的支部没有达到“纯洁、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标准。

(三)许多政党长期执政之后,官僚化精英化倾向明显,基层组织联系社会的功能减弱

政党最根本的功能就在于沟通国家与社会,英国政治学家欧内斯特·巴克(E.Buck)评价说,“政党具有双重性格或性质。也就是说,政党是把一端架在社会,另一端架在国家上的桥梁。”[1]基层组织作为政党与社会最接近的机构,一直担负着沟通社会与政府的重要作用,但是许多政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难免滋生官僚腐败,政党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协调越来越困难。

二、各国政党基层组织生命力困境的原因分析

各国政党基层组织生命力困境虽然有着各国历史的、现实具体不同原因,但是在当前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现代化局势明显的背景下,还是可以归纳出一些共同原因的。

(一)从政党内部原因来看,冷战结束之后,意识形态影响力下降,政党的神圣性、崇高感衰弱,直接影响了政党组织的生命力

政党是意识形态的载体,“意识形态把政党当自己的物质武器,任何政党的产生和存在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前提,从逻辑上说,先有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认同,然后才可能有政党”。[2]政党的社会吸引力源自其意识形态的崇高感与神圣性。

从意识形态本身来说,任何意识形态都存在着理想与实践之间的落差。当今世界主要政党意识形态的生命力源自它对现存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改造社会的良好设想,然而一旦政党上台执政,不论多么崇高的理论构想都会遭遇思易行难的尴尬。政党在斗争过程或者在野时期的种种美好设想往往能够吸引民众对它的追随,但是一旦政党成为执政党,它所需要考虑的利益,它的设想与实践之间的困难,往往产生巨大的落差,而且这种落差往往随着政党执政实践的推进而加剧。于是人类社会在各种“主义”面前茫然了,无所适从了,不敢确定哪种主义能够引领我们走向理想王国。

从核桃品种看,主要以香玲为主,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65%,其余品种为清香、辽核、陕核1号、鲁光、中核短枝等,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35%。

从外部环境来说,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其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也随之而改变了。在政党意识形态在滞后落伍的同时,一些非主流的思想文化却往往能够借助特定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及特定的社会事件煽动舆论,抢占执政党所倡导的主流思想文化阵地,削弱执政党对民众思想的引导。

(二)从外部原因来看,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政党基层组织的生命力面临着多方面的冲击

世界的现代化,就是“世界各国从古代以个体分散手工劳动的农业社会改变为现代机器大工业的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3]。世界现代化的结果,使劳动社会化,生产机械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乡村城市化,大众知识化。

世界现代化加剧了人口的社会流动,人口流动产生了流动党员。直接加大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难度;世界现代化产生了大批中产阶级,打破了工业文明时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社会阶层对立的局面,各国政党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薄弱;世界现代化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复杂化。社会利益多元化的结果,使政党在处理贫富差距、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时更加困难重重。世界现代化带来公民社会的崛起,政党及其基层组织生命力直接受到公民社会组织的挑战。世界现代化使信息化、媒体社会化更加全面,现代媒体大都按照市场化运作,为追求经济效益,尤其注重挖掘政党丑闻,大大削弱了政党在社会中的正面形象,成为独立于政党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无形之中削弱了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三、国外政党加强基层党组织生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现代性,让意识形态成为基层组织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基层组织生命力的根本在于意识形态的生命力。但凡成功的政党必然有着永葆生机的意识形态,而但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以便得到新的团体的忠诚拥护,或者作为外在条件变化的结果而得到旧的团体的忠诚拥护。随着社会变迁对人们观念的冲击,与原有价值体系相依存的意识形态必然受到重新审视。苏东剧变发生后,古巴共产党为凝聚人心,调动党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在199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四大上提出把古巴民族民主革命领袖何塞·马蒂的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古巴宪法。以民族性的思想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团结了党内外人士,走出了困境,成为古巴压而不垮的秘诀。

基层组织的生命力扎根于坚实的社会基础。德国社会民主党面对国内社会结构的变化,重视从“新中间阶层”吸收和发展党员;法国社会党则强调自己是“跨阶级的政党”;英国工党在布莱尔担任领袖后提出工党不仅应成为“工人阶级的党”,也应成为“商业界和企业界的党”,成为人民的党,其目的就是要寻求一种跨阶级的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但是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并不是盲目增加党员人数,有数据显示,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对此,俄共一位原苏联空军将领就曾说过,苏共发展党员过分追求数量,质量很难保证,甚至有些党员还很反动。捷克共产党在1946年大选获胜后,放松入党条件,仅一周的时间就使党员的数量从大选前的11.5万人猛增到200多万。党员数量的盲目增加带来了党的先进性丧失,其结果是苏联和中东社会主义国家几乎一夜之间全部下台。

(二)积极调动党员主体性,为基层组织生命力的提升奠定内部条件

党员的主体性是指党员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和地位,即党员的自主、主动的活动地位和特性。

(三)创新基层组织形式,为增强基层组织生命力提供有效载体

经济的发展,加深了社会结构的转型,创新基层组织的形式才能使基层组织在原有的社会结构变化之后与现实社会脱节。澳大利亚工党为了调动党员参加支部生活的积极性,把支部由“属地支部”转向“专题支部”,并设立“主题支部”,如“环境支部”、“教育支部”、“维护小企业主利益支部”,并允许用通讯方式来参加党的生活。德国社民党、法国社会党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开创“主题支部”等方式来开展党内组织生活。

一些国家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党的组织结构由“垂直型”向“扁平型”结构转变,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传统的政党组织结构主要通过各级组织和积极分子联系党的上层与基层来进行信息沟通,是一种“垂直型”的组织结构。进入信息时代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不再适应信息化沟通的要求,许多西方政党普遍利用信息技术推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减少或者取消党的中间管理层次,压平组织机构,加强了横向联系、沟通与协作,使基层党员直接与中央沟通,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地位。如英国工党就建立了全国政策论坛成员与基层党组织定期进行工作对话的机制,使得基层组织与中央沟通联系更加紧密,基层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组织的凝聚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些国家的政党甚至在基层组织中设立专门的民众沟通联系机构。统一俄罗斯党在它的每个基层支部内都设立了“民众接待部”专门负责接待选民和群众来访,收集意见并定期反馈处理结果。越南共产党则在基层乡坊建立了民运科,并指派专人负责与当地民众的沟通联系工作。南非非国大党设立了“群众对话会”,下至基层党员和群众,上至党主席和总统都踊跃参与。这些新生机构从组织上保证了基层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四)转变基层组织功能,为增强基层组织生命力提供有效保障

转变基层组织功能,首先要转变对内部党员的功能定位。传统的基层组织对党员主要是管理功能,发展党员,监督党员等。而普特南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表明,后工业社会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远离预制性的组织和活动,越来越偏好互动性和自助性的组织、活动。因此,基层组织的对内功能也应该由单向的管理向互动的价值实现转变。比如,美国共产党就积极响应美国群众公民意识的觉醒重新定位了基层组织的对内功能,提出“全国委员会及各级领导都应该主动地开展批评性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以便改进工作”,把“党的管理工作帮助党员改正缺点和错误”改为“党给同志们提供帮助,以利于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

转变基层组织的功能,必然要转变基层组织对社会大众的功能定位。现代社会的基层党组织更加注重服务社会,在服务社会中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基层组织的生命力。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就明确要求所有党议员必须每周安排一个晚上走访本区选民,党议员们走街串巷,逐户敲门,向选民说明来意,有困难与建议的就做好记录,没有问题的就递上名片和宣传单离开。古巴共产党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定期参加所在社区组织的公益劳动,并规定所有党务公车如有空位和顺路,要允许普通上下班职工搭乘,若发现拒载行为,将严肃处理。南非非国大则要求各个支部每年都要4次“挨家挨户”走访辖区内的所有家庭,了解住户情况并收集其对社区福利、卫生等工作的意见。

四、对我国基层党建科学化的启示

(一)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的巨大变化,我们党必须对自身意识形态和纲领进行积极调整,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吸收各国家政党先进思想和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包容性,尽可能广泛地顾及多个阶层的利益诉求,竭力营造多个阶层共存发展的和谐氛围。从而发挥我们党意识形态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态要素的整合作用。

(二)保证基层党员的民主权利,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落实基层党员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提高基层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热情。重视吸收和培养优秀人才,建立开放公平的党员发展机制,促进党员队伍的壮大和党员素质的提高。

(三)灵活设置基层组织形式。注意疏通各种代表渠道,倾听各个阶层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不断更新保持联系的沟通手段。可以建立基层联系点、扶贫帮困联系点、领导接待日等机制,了解基层和群众的真实情况,畅通党群沟通渠道。推进“网络党建”,通过开展网上党建理论研究、党建论坛、党建报刊、网上党校等活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实现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信息化沟通。

(四)克服把党员当作“被管理对象”的错误观念,多途径保障广大党员的参与权、选择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与民主参与性,增强我们党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的凝聚力。

[1]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2.

[2]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35.

[3]高放,华翊.从苏共兴亡看政党现代化问题[J].杭州: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13—22.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生命力政党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