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的政党建设思想及对参政党建设的多维启示

2011-08-15李玲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革命党三民主义参政党

★李玲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领袖和思想代表。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为适应斗争的需要,多次对革命党进行改组,并从理论上对如何加强政党建设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党建设思想。

一、论证了政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战略高度看待政党建设的必要性

“改造国家”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责任所在和目标追求。在孙中山看来,“改造国家”实际上包括推翻专制政权和强国富民两个方面的涵义。早在兴中会时期孙中山就已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强盛只有在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后才能实现,因此,革命党的首要目标是推翻专制、建立民国。由于“改造国家,非有很大力量的政党,是做不成功的”,因此,“夫吾人之组织革命党也,乃以之为先天之国家者也。后果由革命党而建成民国”。正是因为政党是革命斗争的中心力量,承担着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的重任,而政党的品性和形象又直接影响到对民众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必须首先把政党改组好、建设好。“吾党想立于不败之地,今后奋斗的途径,必先要得民心,要国内人民与吾党同一个志愿,要使国内人民皆与吾党合作,同为革命而奋斗。必如此方可以成功;且必有此力量,革命方可以决其成功。”鉴于此,“吾党从今以后,要以人民之心力为吾党之力量,要用人民之心力以奋斗。人民之心力与兵力,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但两者之间,究竟应以何者为基础?应以何者为最足靠?自然当以人民之心力做基础,为最足靠”。也就是说,政党的基础在于民心,政党的力量源泉在于获得人民的支持。一个政党只有作好表率,使国人信服,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形成整个社会的团结一致,最终取得革命成功。

其次,从维护共和、建设民国的战略高度看待政党建设的紧迫性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革命党的首要目标已经实现,于是就把维护共和、建设民国作为革命党人新的目标任务。尽管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了袁世凯,自己则投身铁路建设,致力于民生主义的实现。但他仍十分关注革命党在民国政治中的影响和走势。他不仅论述了政党政治的作用和模式,而且还分析了政党建设在政党政治中的地位及影响。他说:“我们中华民国算是一棵大树,我们革命党就是这树的根本……诸君须知党事为革命源起事业,革命未成功时要以党为生命,成功后仍然绝对用党来维持……”。针对“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言论,孙中山明确表示:“政党之要义,在为国家造幸福、人民谋乐利”,故“今日欲巩固中华民国,政党最为重要”。

革命党怎样才能承担起“为国家造幸福”、“为人民谋乐利”的重任?在孙中山的心目中,“能使国家进步、国民安乐者,乃为良政治;能有使国家进步、国民安乐之政策者,乃为良政党”。因此,孙中山提出要通过政党建设,为国民打造出一个“良政党”。他说:“政党欲保持其尊严之地位,达利国福民之目的,……而政党自身之道德,尤当首先注重,以坚社会之信仰心”,否则,“无党德之政党,声誉必堕地以尽,国民必不能信任其政策,何能望其长久存在呢?”为此,他要求党员应该“以当年经营革命之精神,用温和稳健之手段共谋建设民国之事业”,并满怀信心地表示:“如果大家都有这种志愿,将来的中国,便可转弱为强,化贫为富”。

再次,从促进社会进步、引领社会风尚的高度来强调政党建设的重要性

辛亥革命虽然成功地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但并没有彻底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旧的思想文化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成为妨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为此,孙中山一方面提出要坚决“把那些腐败官僚、跋扈武人、作恶政客,完完全全扫干净它,……从新创造一个国民所有的新国家”。另一方面强调“人心就是立国的大根本”,要“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

在民国政治极为复杂的形势下,如何完成“改造人心”的任务?孙中山期望通过政党建设,塑造一个完美的党员群体,来带动影响广大民众,促进社会风气好转。他认为:一个政党要求得发展并在政治斗争中获得胜利,不仅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决清除变质分子,更要重视加强党的道德建设,培养党员道德人格,以政党的道德力量,把中国引向政治昌明、社会进步的轨道,最终“造成一个好国家”。为此,他在强调“心性文明”、“精神之建设”的同时,明确将政党道德的重构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关键。他要求所有党员都要以救国救民、复兴中国为己任,所有党员都要做到“人格高尚,行为正大”,身体力行,给民众以示范,“使全国佩服,全国人都信仰”。

二、阐述了政党建设的基本特质和主要内涵

(一)坚定政治信仰

在孙中山看来,信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同样,一个好的政党必须要有好的主义、好的理想,才能领导民众建功立业。而“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故“本党的主义的确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建设新国家的一个最完全的主义”。“本党的主义”即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针对当时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革命纲领和政治主张,也是孙中山为近代中国革命树立的一面旗帜,曾被列宁赞誉为“伟大的民主派的纲领”。在孙中山的心目中,三民主义是建党的第一要义,他多次强调:“革命有革命之主义,有革命之道德,有革命之精神。法国革命之主义在自由,美国革命之主义在独立,而吾国之革命,乃求实行三民主义也。故革命之精神与道德,亦皆由此三民主义而出”。一言以概之,三民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据此,在建党思想上,孙中山坚信“三民主义,吾党所宗”,极力主张“用本党的主义治国”。他多次提到,“政党中最要紧的事是各位党员有一种精神结合”。这种“精神结合”正是指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的理想追求。二次革命后,历经挫折的孙中山不断探寻新的出路,对革命党进行了多次改组。他常常告诫本党同仁:要取得革命的成功,“便须巩固基础设施;基础之巩固,就在主义的坚定与人心之团结。”孙中山不仅自己坚信三民主义,在不同场合反复申说三民主义,而且要求全体党员都要接受三民主义,信仰三民主义。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进一步夯实革命党人对三民主义的信仰,他还要求所有党员都要和他一起去宣扬三民主义,向民众“灌溉学识,表现吾党根本之主张于全国,使国民有普遍之觉悟”,使民众真正了解三民主义的真谛,自觉投身到复兴中国的行列中来。

(二)严明组织纪律

在领导革命斗争的进程中,孙中山认识到政党如有党员而无纪律,则无真正力量,实乃乌合之众。他曾指出:“要我们革命事业完全成功,便要大家一致行动,团结精神。自根本上讲起来,革命事业是大家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既是大家的事,必要大家同心协力才可以实行;如果不能同心协力,便永远不能实行”。“二次革命”一轰而起,一轰而散的现实,既给孙中山很大的刺激,也给孙中山很多的反思,孙中山总结其原因,得出“其所以失败者,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散”的结论。他在为革命党人缺乏团结力而痛心疾首的同时,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加强政党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革命党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救国救民而奋斗的政治集团,革命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民众团体,它必须有严格的入党条件、健全的组织制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从此以后,孙中山就把建党的注意力转移到整顿党的组织、严格党内纪律的实际行动上。他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时,就特别强调严密的组织纪律,强调服从他的领导。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孙中山受苏联革命的影响,决心“以俄为师”,并开始关注苏俄的党建经验。他认为:“盖俄国革命之能成功,全由于党员之奋斗”,所以中国革命党必须学习俄国共产党进行“有组织、有系统、有纪律的奋斗”。中国革命也只有“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1922年陈炯明的背叛,促使孙中山下决心彻底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及圆满结束,标志着孙中山一生最后一次对革命政党改组的完成,孙中山的政党组织建设思想在这次改组过程中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和特点。一是在政治上以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特色顺应时代要求,在纲领上“务求主义详明,政策切实,而符合民众所渴望”;二是在组织上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务使上下沟通,有指臂之用,分子淘汰,去恶留良”。从而使一贯以来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国民党真正获得了新生,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新面貌。

(三)恪守政党道德

政党道德是政治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调整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的原则和规范。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袖,孙中山一贯重视革命党的道德建设。他曾把武力和道德作了比较,认为在近代中国革命斗争中,武力不足恃,道德最可靠,因为“革命党的力量全由道德与真理所合成”,革命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也主要取决于全体党人的“智能道德之高下”。因此,“政党欲求发达,求长久,必须党员明白党义,遵守党德”。

何为革命党人应遵守之“党德”?一是“为主义牺牲”。孙中山指出“做党员的精神,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能够为主义去牺牲”。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年代,都要有这种献身精神。“当建设时代,还要牺牲个人,为大家谋幸福。譬如破坏时代,要牺牲性命,今日建设,也要牺牲,且要比从前牺牲加倍”。只有做出这种牺牲,人生才有价值。“若因革命而死,因改造新世界而死,则死重于泰山,其价值乃无量之价值”。

二是“替众人服务”。孙中山“替众人服务”的思想,既是基于对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历史作用和对民心向背重要性的认识而提出来的,更是与其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紧密相联的。他要求党员一方面在思想上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凡国家社会之事,即我份内之事。有时凡有益于国家社会之事,即牺牲一己之利益,为之而不惜”;另一方面在行动上也要处处表现出党员的风范:“以国家为己任,把建设将来社会事业的责任担负起来”。

三是“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孙中山针对国民党内一些投机党人以革命为升官发财终南捷径的不良现象,发出了革命者要“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的号召,并指出:“平日立志,应该想做大事,不可想做大官,如果存心做大官,便失去党员的真精神”!最终还会葬送革命,给革命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祸害。因此,对于党内的腐化、变质分子,应经常而及时地“淘汰,去恶留良”。

三、孙中山政党建设思想对当今参政党建设的多维启示

首先,参政党应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民主党派核心价值理念,提高政治认同,坚定政治信仰。

孙中山重视政党成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把三民主义视为“吾党所宗”,要求全体党员必须信仰三民主义,宣传三民主义,并希望通过具有坚定信仰的革命党人的积极作用推动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和中国共产党有着共同的政治理想与政治追求。目前,改革开放后加入民主党派的新成员已占成员总数的90%以上。由于历史和成长环境的差异,相对老成员而言,新时期加入民主党派的成员,缺乏老一辈民主党派成员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部分新成员对民主党派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了解不深,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有的新成员不能全面客观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对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习惯以偏概全,甚至因良莠难辨而对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身处多样、多元、多变时代的年青一代,如何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前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保持民主党派的政治方向不变、政治信念不变、优势和特色不变,是参政党思想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政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一个政党的生命之魂和行动指南,它决定着政党的自我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参政党应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并把它贯穿到理论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建设和履行职能等各个环节之中,形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自觉、对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普遍认同为主要内容的共同价值理念。只有当参政党自身政治思想的主旋律与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调相协调,才能在政治实践中同执政党保持一致。

其次,参政党应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保证成员质量,增强组织功能,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孙中山关于政党组织建设的思想启示我们,组织建设是政党自身建设的基础和载体,也是政党组织功能和凝聚力的综合反映,直接影响到政党的政治面貌、社会形象和作用发挥。孙中山组织建设的理念突出了选人用人的宗旨,他曾明确提出:“立本之道,在于任贤”,党员作为一个党组织的细胞,党组织必须把好入口关,“人之入党,其未入党之始,必先察其党之党德如何?”不能让那些靠“不正当手段”、“卑劣行为”、“奸谋诡计”的人混入其中取得职位来践踏政党。参政党建设同样需要突出选好人用好人的基本要求。民主党派不同于一般的群众团体,是参政党,肩负着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责,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取决于成员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政党的组织化水平。目前,各党派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需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来解决。一要严格组织发展的标准。在组织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必须处理好质量与数量、发展与巩固、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严格按照《意见》提出的标准,着重发展综合素质好、知识层次高、有代表性、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二要完善组织发展的程序。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程序化建设必不可缺。为了保证发展对象的质量,在组织发展中,必须严格按照各党派章程中的现有规定,执行先考察后吸纳的组织程序。三要加大新成员的培训力度。要通过培训,使广大成员明确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端正入党动机,增强政党意识。

再次,参政党应进一步加强党德教育,提高广大成员的道德素养,树立参政党良好的社会形象。

高度重视党德教育是孙中山政党建设思想的一抹重彩,也正是这一做法极大的提高了国民党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使国民党一度获得了民心,取得了国民革命的胜利。在当今的政党实践中,党德教育依然是各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受社会转型期各种因素的影响,过去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被逐步打破,而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体系却尚未成熟,这给部分参政党成员的价值判断带来了混乱。一些错位的价值理念反映到日常活动中,则具体体现在:有的成员将经济活动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带入政治领域,带着功利的动机加入党派组织,并习惯用功利的心态看待和寻求政治实职安排。有的成员习惯把个人利益置于党派利益之上,较多地关心职务荣誉所带来的权利和待遇,看重政治报酬,看轻责任和义务。有的成员习惯以双重价值标准观察社会、评判事务。在待人接物上,要求他人先人后己、无私奉献,而自己则先己后人,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与老一辈领导人所推崇的“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针对以上情况,参政党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还应汲取孙中山党德建设思想的精华,牢记孙中山关于党员应当立志做大事,应当人格高尚、行为正大的告诫,强化自身的道德自律,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所联系的群体,并在社会上树立参政党良好的精神风貌。

猜你喜欢

革命党三民主义参政党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三民主义说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看党的纪律建设
恽代英革命党思想探析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中华革命党时期廖仲恺在日活动的若干史实考辨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论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C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