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形容词的系统性
2011-08-15傅华辰
傅华辰
(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西周金文形容词的系统性
傅华辰
(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对西周金文形容词的词义系统进行研究,发现西周金文形容词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词义上的相互联系使西周金文形容词形成一个系统,其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同义词、反义词和类义词的聚合关系上。从甲骨文到西周金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聚合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这说明词语的变化不仅是单个的词的变化,也是词语聚合关系的变化,从一个共时的词汇系统到另一个共时的词汇系统,词语的聚合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西周金文形容词中同义词、反义词和类义词的聚合关系有的一直在语言系统中传承,直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仍然存在。
西周金文;形容词;系统性;同义词;反义词;类义词
描写西周汉语形容词的面貌对于汉语史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而描写西周金文形容词对于描写西周汉语形容词的面貌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西周的语言,语料并不是很丰富,传世文献只有《诗经》、《尚书》、《周易》等几部儒家经典著作。和传世文献相比西周金文资料可谓宏富,王力认为:“甲骨文和金文等都是很宝贵的材料,因为只有靠着这些文物,我们才能接触到三千年前的汉语。”[1](P20)“文字是语言的代表,因此,古代一切用汉语写下来的文字记载,对汉语史来说,都有作为资料的价值。”[1](P23)金文作为具有特定用途的语言文字,是其产生时代具有特殊风格的书面语,因此,西周金文是研究西周汉语的重要语料。
以《殷周金文集成》[2]、《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3]为基础,参考《殷周金文集成释文》[4]和《殷周金文集成引得》[5],我们从西周金文中搜集到单音节形容词85个,多音节形容词33个。
我们知道,“词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处在相互的联系之中。一批有关联的词,组成一个语义场。在语言的历史发展中,词在语义场中的分布会产生种种变化。”[6](P274)
讲到语义场就必须要谈同义词和反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是词汇聚合关系中特殊的两类,词汇系统的不同也表现在同义词和反义词系统的不同上。”[6](P279)同义词聚合关系和反义词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性的表现,类义词聚合关系也是语言系统性的表现,揭示西周金文形容词的系统性就必然要揭示其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和类义词的聚合关系。词汇的变化,最直观的是作为个体的词语的变化,但是词汇是一个系统,“词汇系统在动态中的发展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秩序中发展的。”[7](P106)因此,无论是阐释西周金文形容词的系统性还是描写形容词系统的变化,都要对西周金文形容词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和类义词进行分析和描写。
一、西周金文中的同义词
分析和描写西周金文形容词中的同义词,我们首先界定什么同义词。
蒋绍愚先生非常认同张永言先生的定义,并且加以详细的阐述:“张永言《词汇学简论》给‘同义词’下的定义是:‘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包括跟其它词的搭配关系)上则可能有所不同。’”这个定义说得比较全面。它说明:(1)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位相同,而不是全部义位相同。(2)同义词只是所表达的概念(即理性意义)的相同,而在补充意义(即隐含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所以,‘同义词’不是两个词的意义完全等同。如果两个词的意义完全等同,就叫做‘等义词’;两个词的意义相近而并不相同,就叫‘近义词’。”[6]本文进行形容词中的同义词分析时完全以张永言先生的定义和蒋绍愚先生的阐述为依据。
同义词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同义词不包括近义词,广义的同义词包括近义词。本文分析的两周金文形容词中的同义词是广义的同义词,即包括近义词。
怎样分析两周金文中同义词呢?“分析同义词系统和反义词系统也应以义位为单位。”[6](P280)我们的判断标准是:两个或几个形容词,只要有一个共同的义位,就可以认定它们是同义词。词汇是有层级的,语素、词、固定短语是词汇中的三个层级,分析同义词都必须在“词”这个层级上进行。“词”在音节上也表现出层级,单音节词、多音节词属于不同的音节层次。本文分析同义词都是在同一个音节层次上进行的,不同音节数量的词即使有相同的义位也不认定为同义词。
在描写同义词时,为了节约篇幅,本文不疏证的形容词只举一个用例。
(1)多、众、庶、繁,这几个词在“众多”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多:“子子孙孙多世其永宝。”(《集成》:8·4341,班簋,西周中期)
众:“师旂众仆不从王征于方雷。”(《集成》:5·2809,师旂鼎,西周中期)
庶:“雩之庶出入事于外。”(《集成》:5·2841,毛公鼎)
繁:“降余多福、繁孷(釐)。”(《集成》:8·4242,叔向父禹簋,西周晚期)
(2)大、元、介、广、丕、宖、景、皇、鲁、鸿、寏等词在“大”这个义位上是同义词
大:“敢乍(作)文人大宝协龢钟。”(《集成》:1·247钟,西周中期)
元:“穆穆秉元明德。”(《集成》:1·238,虢叔旅钟,西周晚期)
《易·坤》:“黄裳元吉。”孔颖达疏:“元,大也。”《易·干·文言》:“元亨利贞。”孔颖达疏:“元是元大也,始首也。”
介:“用厥剌(烈)祖介德。”(《集成》:5·2830,师鼎,西周中期)
广:“广启朕身”。(《集成》:1·64,通禄钟,西周中晚期)
丕:“对扬天子不(丕)(丕)鲁休。”(《集成》:5·2813,师奎父鼎,西周中期)
皇:“皇天引厌(厥)德。”(《集成》:5·2841,毛公鼎,西周晚期)
鲁:“用匄鲁福。”(《集成》:10·5410,启卣,西周早期)
鸿:“王乘于舟,为大豊(礼),王射大龏(鸿)禽。”(《集成》:11·6015,麦方尊,西周早期)
《吕氏春秋·爱类》:“名曰鸿水”。高诱注:“鸿,大也。”《楚辞·九叹·逢纷》:“鸿永路有嘉名”。王逸注:“鸿,大也。”
(3)小、幼在“幼小”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小:“余令女(汝)史(使)小大邦。”(《集成》:3·949,中甗,西周早期)
幼:“勿遗寿幼”。(《集成》:5·2833,禹鼎,西周晚期)
(4)长、引、永、老、弥、寿、畯、眉在“长久”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长:“天子恪缵文武长剌”。(《集成》:16·10175,史墙盘,西周中期)
引:“母弟引墉(庸)又(有)望(忘)。”(《集成》:8·4237,臣谏簋,西周中期)
永:“子子孙孙永宝用。”(《集成》:1·107-8,膺侯見工钟,西周中晚期)
老:“克用匄眉老无期。”(《集成》:15·9725,伯克壶,西周晚期)
弥:“弥厥生。”(《集成》:7·4108,叔传孙父簋,西周晚期)
(5)好、吉、休、淑、善、霝、懿在“美好”、“善良”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好:“于好倗友”。(《集成》:9·4448,杜伯盨,西周晚期)
吉:“用匄眉寿、黄耈、吉康。”(《集成》:5·2813,师奎父鼎,西周中期)
休:“中对王休令(命)。”(《集成》:5·2875,中方鼎,西周早期)
淑:“盄(淑)哲厥德”。(《集成》:5·2836,大克鼎,西周晚期)
善:“善孝乃友正。”(《集成》:5·2841,毛公鼎,西周晚期)
霝:赐女(汝)史、小臣、霝(灵)龠(龢)鼓钟。”(《集成》:5·2836,大克鼎,西周晚期)
懿:“上帝降懿德大甹(屏)”。(《集成》:1·251-6钟,西周中期)
(6)宇、远、叚在“远大”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宇:“井(型)帅宇诲(谋)。”(《集成》:16·10175,史墙盘,西周中期)
叚(遐):“天子不(丕)叚(遐)不(丕)其(基)”。(《集成》:16·9899,盠方尊彝,西周中期)
《周易·泰》:“用凭河,不遐遗。”孔颖达疏:“遐,远也。”《诗经·小雅·天保》:“降尔遐福”。郑玄笺:“遐,远也。”
(7)龢、协在“和谐”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龢:“走乍(作)朕皇祖、文考宝龢钟。”(《集成》:1·54,走钟,西周晚期)
协:“敢乍(作)文人大宝協龢钟。”(《集成》:1·248钟,西周晚期)
(8)光、明、耿在“光明”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光:“万年永光。”(《集成》:10·5416,召卣,西周早期)
明:“女(汝)母敢弗帅先王乍(作)明井(型)用。”(《集成》:8·4343,牧簋,西周中期)
耿:“敢对扬武公不(丕)显耿光。”(《集成》:5·2833,禹鼎,西周晚期)
《尚书·立政》:“丕厘上帝之耿命。”孔颖达疏:“耿,光也。”《广雅·释诂四》:“耿,明也。”
(9)虔、敬、恭、龏、惕在“恭敬”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虔:“追虔夙夕恤厥死(尸)事。”(《集成》:8·4219追簋,西周中期)
敬:“敬雍德巠(经)”。(《集成》:5·2837,大禹鼎,西周早期)
恭:“秉德共(恭)屯(纯)”。(《集成》:5·2820,善鼎,西周中期)
(10)玄、幽、黴在“黑色”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玄:“王赐玄衣……黹纯”。(《集成》:5·2781,庚季鼎,西周中期)
幽:“赐女(汝)秬鬯一卣、玄袞衣、幽夫(芾)、赤舄……”(《集成》:5·2816,伯晨鼎,西周中期)
黴:青黑色,形容词。
(11)朱、彤、赤、熏(纁)、者(赭)在“红色”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朱:“赐女(汝)秬鬯一卣……朱旂二铃。”(《集成》:5·2841,毛公鼎,西周晚期)
彤:“赐彤弓一、彤矢百、馬四匹。”(《集成》:1·107-8,逆钟,西周中期)
赤:“麦赐赤金”。(《集成》:5·2706,麦方鼎,西周早期)
纁:“赐女(汝)秬鬯一卣……熏(纁)裏……”(《集成》:8·4343,牧簋,西周中期)
(12)安、绥、康、静在“平静”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尚书·禹贡》:“五百里绥福”。孔安国传:“绥,安也。”《尚书·大诰》:“绥予曰”。孔颖达疏:“绥,安也。”
“绥”本义为车中把,古人上车以后正立执绥以求安稳,于是引申为安稳。
康:“雩四方民亡不康静(靖)”。(《集成》:8·4342,师訇簋,西周晚期)
静:“大纵不静。”(《集成》:5·2841,毛公鼎,西周晚期)
(13)惷、庸、昏在“愚蠢、昏庸”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惷:“惷于小大政”。(《集成》:5·2841,毛公鼎,西周晚期)
庸:“余非墉(庸)又闻(昏)。”(《集成》:5·2841,毛公鼎,西周晚期)
昏:“无唯正闻(昏),引其为王智。”(《集成》:5·2841,毛公鼎,西周晚期)
(14)渊、深在“深”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深:“我亦弗穼(深)享邦”。(《集成》:8·4331,羌伯簋,西周晚期)
(15)敏、哲在“聪敏”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敏:“敏朝夕入谏”。(《集成》:5·2837,大盂鼎,西周早期)
哲:“濬哲康王。”(《集成》:16·10175,史墙盘,西周中期)
(16)喜、乐在“快乐”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喜:“用卲各、喜侃前文人。”(《集成》:1·189-90,梁其钟,西周晚期)
(17)康惠、康乐在“安康”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康惠:“用康惠朕皇文剌(烈)且(祖)考,其各(格)前文人,其濒(频)才(在)帝廷陟降。”(簋,8·4317,西周晚期)
康乐:“用匄康 (乐)屯(纯)右(佑)、眉寿、永令(命)、霝冬(终)。”(膳夫克鼎,5·2802,西周晚期)
(18)休宕、宏鲁、鲁休在“美善”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宏鲁:“宖(宏)鲁邵(昭)王。”(16·10175,史墙盘,西周中期)
(19)静幽、宁静在“平静”的义位上是同义词
陈炜湛先生的《甲骨文同义词研究》[8]一文辨析了十五组同义词,其中有两组是涉及到形容词的同义词:①大、天、元;②少、小。西周金文中,具有“大”义位的同义词聚合扩大了:大、元、介、广、丕、皇、煌、宇、鲁、宖、鸿、寏。“大”、“元”两个形容词传承到了西周金文形容词中,“天”在甲骨文中引申为高大,这个义位在西周金文中没有保存下来。具有“幼小”义位的同义词聚合,西周金文形容词中变成了幼、小。从总量上看,西周金文形容词的同义词聚合比甲骨文时期增多了许多,在整理出的十六组单音节同义形容词中,涉及70个形容词。商朝没有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西周金文中有多音节的形容词,而且出现了同义词聚合,这是汉语发展过程中质的变化。
二、西周金文中的反义词
和同义词相对应的是反义词,“反义词和同义词一样,是词的一种特殊的聚合关系。”[6](P125)
怎么判断反义词呢?蒋绍愚认为:“从义素分析的角度来看,A、B两个词如果中心义素和一部分限定义素都相同,只有一个义素不同,而A、B两词不同的义素,或是互补,或是极性对立,或是反向,那么,A、B两词是反义词,否则就不是。”[6](P130)
词汇是有层级的,语素、词、固定短语是词汇中的三个层级,分析反义词必须在“词”这个层级上进行。“词”在音节上也表现出层级,单音节词、多音节词属于不同的音节层次。本文分析反义词都是在同一个音节层次上进行的,不同音节数量的词不构成反义词。
依据这样的判断标准,我们分析和描写西周金文形容词中的反义词。
(1)大和小是反义词
小:“余令女(汝)史(使)小大邦。”(《集成》:3·949,中甗,西周早期)
(2)玄和白是反义词。
玄:“王赐玄衣……黹纯”。(《集成》:5·2781,庚季鼎,西周中期)
白:“赏菽(叔)郁鬯、白金、趋(刍)牛。”(《集成》:8·4132,菽鼎,西周早期)
《说文解字·水部》:“湿:幽湿也。”
(4)哀和喜、哀和乐是反义词
哀:“呜呼哀哉”。(《集成》:5·2833,禹鼎,西周晚期)
喜:“用侃喜上下。”(《集成》:1·143,鲜钟,西周晚期)
(5)幽和明是反义词
幽:“赐女(汝)赤芾、幽黃(衡)、攸(鋚)勒……”(《集成》:5·2805,南宮柳鼎,西周晚期)
明:“女(汝)母敢弗师先王乍(作)明井(型)用。”(8·4343,牧簋,西周中期)
(6)妄宁和静幽、宁静分别构成反义词。
妄宁:“女(汝)母(毋)敢妄宁。”(《集成》:5·2841,毛公鼎,西周晚期)
妄宁:妄想丛生,心不安宁。形容词。用作谓语。
参照甲骨 文 的 语 言 研 究 成 果[9](P122-123),甲 骨 文中构成反义词的形容词聚合有:
①大和小;②多和少;③黑和白;④新和旧。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西周金文形容词中的反义词聚合有的完全承袭了甲骨文,例如:大和小。有的在继承中有了变化,例如:玄和白。有的完全未见于甲骨文,例如:湿和;哀和喜;乐,幽和明。商朝没有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西周金文中有多音节的形容词,而且出现了反义词聚合,这也是汉语发展过程中质的变化。
三、西周金文形容词中的类义词
就个体的词而言,具有共同语义特征的词是类义词。类义词是词义聚合,也是词义系统性的表现。我们把西周金文中存在的类义词聚合归纳如次:
(1)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有:白、玄、朱、赤、彤、幽、骍、黄、葱、熏、赭、黴等。
白:“公赏乍(作)册大白马。”(《集成》:5·2758,作册大方鼎,西周早期)
玄:“王赐玄衣……黹纯”。(《集成》:5·2781,庚季鼎,西周中期)
朱:“赐女(汝)秬鬯一卣……朱旗二铃。”(《集成》:5·2841,毛公鼎,西周晚期)
赤:“麦赐赤金”。(《集成》:5·2706,麦方鼎,西周早期)
彤:“赐彤弓一、彤矢百、马四匹。”(《集成》:1·107-8,逆钟,西周中期)
幽:“赐女(汝)秬鬯一卣、玄衮衣、幽夫(芾)、赤舄……”(《集成》:5·2816,伯晨鼎,西周中期)
葱:“朱巿葱黄。”(《集成》:5·2841,毛公鼎,西周晚期)
《礼记·玉藻》:“三命赤韨葱衡。”郑玄注:“青谓之葱。”
熏(纁):“赐女(汝)秬鬯一卣……熏(纁)里……”(《集成》:5·2841,毛公鼎,西周晚期)
(3)表示福瑞连绵长久的:滂滂、佗佗
滂滂:“用祀用乡(飨),多福滂滂,用祈眉寿,万年无疆。”(15·9708,)
四、结语
西周金文形容词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和反义词以及类义词聚合关系,这些聚合关系是形容词系统性的体现。从甲骨文到西周金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聚合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这说明词语的变化不仅是单个的词的变化,也是词语聚合关系的变化,从一个共时的词汇系统到另一个共时的词汇系统,词语的聚合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西周金文形容词中同义词、反义词和类义词的聚合关系有的一直在语言系统中传承,例如:惷-庸-昏、渊-深等同义词聚合,大-小、哀-乐等反义词聚合,颜色形容词的类义词聚合直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仍然存在。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钟柏生,陈昭容,黄铭崇,等.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M].台北:艺文印书馆,2006.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Z].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1.
[5]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1.
[6]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葛本仪.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8]陈炜湛.甲骨文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9]张玉金.20世纪甲骨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Systematicness of the Adjectives of the Inscriptions on Bronzes of Western-Zhou Dynasty
FU Hua-chen
(CollegeofLiteraturesandMediumofSuzhouUniversity,Suzhou234000,China)
The adjectives of inscriptions on Bronzes in Western-Zhou Dynasty related each other,and formed a system of sense.Synonym,antonym and similar words in semantics embody the systematicness of the adjectives of inscriptions in Western-Zhou Dynasty.The polymerization of synonym and antonym words of the inscriptions on bronze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in the Shang Dynasty,which indicates that not only a single word changes but the polymerization of words also changes.Some synonym,antonym and similar words in semantics of the adjectives of inscriptions in Western-Zhou Dynasty are retained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words.
inscriptions on the bronzes of Western-Zhou Dynasty;adjectives;systematicness;synonym;antonym;similar words in semantics
H141
A
1009-9735(2011)06-0112-06
2011-07-19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西周金文形容词研究”(2010sk420);宿州学院教授(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西周汉语形容词研究”(2010jb03)。
傅华辰(1969-),男,安徽凤阳人,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文字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