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合唱事业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2011-08-15王丽莎
王丽莎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对我国合唱事业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王丽莎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对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如下思考:其一,要做有思想、有抱负、有使命感、勇探索、能创新的合唱事业的工作者;其二,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要从娃娃抓起,注重中、小、幼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第三,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合唱教育体系;第四,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适应当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第五,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合唱艺术教育的理念与优秀成果。
中国合唱事业;发展;合唱教育体系;思考
对我们每位从事合唱事业的工作者来说,常思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如何提升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她的前进步伐,推进中国合唱事业的健康发展。
合唱艺术源于欧洲,在欧洲已有近千年发展历史。合唱艺术进入我国是上世纪初,在我国的发展只有近百年,近百年来中国合唱艺术经历几代音乐先驱的开拓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道路,并取得到了可喜可贺的成果。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面的路还很长,距离艺术高峰的路还很远,攀登的路途艰难曲折。我国著名合唱艺术教育家、指挥家吴灵芬教授的一番话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吴灵芬教授去年担任第六界世界合唱比赛的专家评委(在浙江绍兴举行),参与了世界合唱比赛的全过程,她的感触是,面对中国合唱团队取得的好成绩,她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她认为:合唱队伍的数量发展,并不能代表中国合唱艺术整体质量的提高,中国的合唱水平在整体上与欧美、甚至日本至少相差50年。她还进一步阐述:合唱是一个团队集体创作音乐的艺术形式,以其特有的生产过程在艺术创作的同时,也锤炼着歌唱的人群。因此,世界各国将合唱视作训练社会高级人才的重要科目。西欧儿童6岁开始了这种纪律与和谐的集体教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公民。日本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通过合唱艺术研究西方的团队精神,并把合唱教学纳入到了国家课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全面开始了全国自6岁到大学的以合唱为主的音乐课教学,合唱团里只有我们,没有我,就是日本合唱教学的宗旨。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合唱教学体系[1]。
专家的一席话触动了我们基层合唱教育工作者的心灵,激起了我们对发展合唱事业的紧迫感与使命感的思考。我国是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我们的合唱艺术教育决不能总是走在别人的后面,重复别人的东西。只要我们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中国的合唱事业就会不断向前发展。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做有思想、有抱负、有使命感、勇探索、能创新的合唱事业工作者
文化艺术是民族之魂,教育是民族的千年大计,只有有思想、有抱负、有使命感、勇探索、能创新的人,才能承担起中国合唱艺术事业发展的重任。
中国的合唱艺术要想走在世界合唱的前列,要学习研究吸收借鉴世界合唱教育科学先进的理念、技法及优秀成果,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德国的奥尔夫、日本的铃木等世界多元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适应当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同时融入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教育的精华,学贯中西,站在巨人的肩上。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实践,开拓,创新,构建出中国合唱艺术教育体系。中国合唱事业发展的积淀要深厚,起点要高。
文化艺术与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我们每位合唱事业工作者都有成为优秀人才的潜能,但关键是自己能否勇于正确地研究自己,认识自己,是否能够勇于追求卓越。对我国基础合唱艺术教学及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索的心态表现,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反思能使他们不断调整自己,帮助自己接受新的信息、观点,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与自己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教育观念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差距在哪里,找出原因及时调整。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历,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年重复[2](P256)。中国合唱教育事业难以向前发展。
运用认识能力来认识真理,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真理。对探索者而言,反思可以是一盏明灯,因为它会引导我们避免陷入教条和僵化,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
合唱艺术教育事业要前进,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创造性思维,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有资格承担起中国合唱教育发展的重任,培养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一名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师要比一个城市歌剧院的指挥还要重要的多,因为一位糟糕的音乐教师会在30多年中扼杀许多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一流的老师,才有一流的教学。
二、合唱艺术的发展要从娃娃抓起
如果把中国合唱教育体系比作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中、小、幼学校合唱教育则是大厦的厦基,厦基设计的越科学、夯筑的越牢固、结实,大厦越稳固,建筑得会越高、越宏伟。
针对20世纪初期匈牙利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我们音乐文化的最大缺陷,在于它是自上而下建筑的。……我们先建造了尖顶,然后看到整个大厦摆摆晃晃时,我们再造墙,到现在,我们还需要建造地下室,这就是现在的情况,尤其是在音乐教育方面”[3]。中国的合唱音乐教育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中小学合唱艺术教育是合唱艺术的源头、根基,中小学阶段如能打下良好的合唱基础,将会使人受益终身。在中小学阶段,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很艰巨。
在我国,合唱艺术教育(音乐美育教育)早已被列入国家的教育课程,国家教育决策部门非常重视,采取各种方式推动合唱艺术教育的发展,但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地域发展很不平衡,优秀合唱团队较少,且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布局不均匀,合唱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整体质量的提升还很艰难,还需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任重道远。究其原因,主要是:
1、与世界先进的合唱音乐教育理念与技法相比,我们不少的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合唱音乐教育的理念认识滞后,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较陈旧;受升学率指挥捧的左右,音乐课不太被重视,常被挤占,部分地区形同虚设。
2、高师音乐教育的合唱教学基本上是针对成人的,而对未成年人,中小学生(童声训练)高师教材中虽有相关知识,但内容简、浅、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缺乏可操作性,基层音乐教师对童声合唱训练缺少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与训练技法。这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凸显的问题,是制约中小学合唱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重大的科研课题。
因此,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合大中小学合唱训练的科学先进的合唱训练教育体系是大中小学合唱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一体系应包括: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等不同年龄阶段的系列合唱训练理论、技法(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教学模式与配套的合唱作品(教材)。这一体系应具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标准的艺术审美要求。
北美学校会依据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决定哪一年级教哪个或那些音符,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此外,在各年级教学内容中都有适合该年级的歌曲目录,并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及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音乐发展的图表。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合唱教育体系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唱教育体系(内含中小学合唱教育部分)。
中小学教育阶段时间跨度大,十二年,如再加上幼儿期(音乐教育的预备期),就是十五年,这十五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是童声(未成年人)合唱训练可被科学地开发利用的宝贵时间阶段,不容忽视,不可荒滞。
未成年人的学校音乐教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幼儿阶段(3-6岁)、小学阶段(6-12岁)、初中阶段(12-15岁)、高中阶段(15-18岁)。
中小学生的合唱艺术教育对教师在童声歌唱训练方面的要求应该是极高的,他首先要了解未成年人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生理特征与嗓音特点,幼儿园阶段为稚声期(音乐教育的预备期),小学阶段是嗓音发育的相对稳定期,初中为嗓音发育的变声期,高中为嗓音发育的变声后期,在什么阶段,用什么技法(手法)科学有效地引导他们适度地嗓音训练,扩展音域,顺利渡过换声区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中小学(童声)歌唱教学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科研课题。童声歌唱训练与成人歌唱训练有很多不同之处,要有一套适合儿童的(未成年人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技法。
中小学生的歌唱训练难度在于:孩子们正处在长身体的发育过程中,孩子们的发声歌唱器管嗓音很稚嫩,如用嗓不当,过度过量会伤害甚至损毁他们的嗓音,影响他的一生。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掌握童声歌唱训练的科学方法,懂得正确地呵护儿童的嗓音,了解童声嗓音生理卫生知识,尤其是要呵护童声特有的音色。
这里还需强调的是:在我国的中小学合唱教学方面,男童的合唱教学未被很好地开展,处于薄弱环节。
在欧洲,男童的合唱训练有悠久的历史,早年宗教合唱是用男童代替女高音声部,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全是由男童组成的,誉满全球,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了,他们每年都要世界巡演,足迹走遍了世界各地,每年有300多场的演出。欧洲在男童合唱训练方面有成功的经验。而我国童声合唱团员大都是女童,其中也参有少数男童,我国目前缺少由男童组成的合唱团,在男童的合唱训练方面,我们要借鉴欧洲的经验重视并拓展我国的男童合唱训练。
我们把童声合唱队员,长大后能否顺利地进入成人阶段的歌唱,看作是童声训练成败的主要检验标准,把声音训练看作是在为孩子们的明天打基础,这也是这阶段训练的重要所在。
创作编写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合唱艺术教学的系列教材,建立合唱歌曲目录库供教师有选择地使用,其中应包括:不同体裁、题裁,不同种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风格、多元文化特征、不同国家、多种唱法的作品。
目前出版有合唱练习曲(对成人的),大都是汇集截取西方音乐作品片断,笔者认为,我国有丰富的民族音乐素材,可在此基础上创编出中国合唱音乐的练习曲,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可引导孩子热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培养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浓厚的感情,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教材选择的标准是:只有最好的才适合给儿童,孩子纯洁的灵魂应被视为神圣的,我们必须在他们的心灵种植最好的品质,灌输给他们的必须是能经得住考验的真正的艺术。
四、基础音乐教育应适应当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
中小学合唱教学使用的曲谱,应适应当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使用五线谱与世界接轨。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大部分是用简谱,我国合唱艺术教育家吴灵芬教授感言:柯达伊合唱教学法在我国推行了30年,至今难以推广开来。读谱及符号标志教学法荟萃了柯达伊教学法的精华。吴教授还呼吁:中国只有彻底学习五线谱,合唱水平才会有质的提高,五线谱从视觉上就能给人一个高度,音程声音调整,横向协作和纵向谐和的感觉影响是简谱无法做到的。在有170个国外合唱团参加的合唱活动中,大家在一起学唱各国著名歌曲交流经验时,通用的都是五线谱而大多数中国人却不识谱,完全无法融入通过歌声与世界各民族人民的交流感情的活动之中,只能在一边鼓掌傻笑。因此,学习五线谱让中国人掌握一项比学会一门外语还要重要的与世界沟通的本领,应当尽早纳入国民音乐教育的小学教材之中。世界上只有两种数字不用翻译:数学、音乐。提高读谱能力,才能演唱大量合唱文献,从而提高选择鉴赏各类作品的能力[4]。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地域发展很不平衡,基础音乐教育资源分布也不均匀,全面提升国民整体音乐素质是我们美好的愿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加倍努力改变这种状态。
五、世界科学先进的合唱教育理念及优秀成果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广泛吸收应用与创新发展任重而道远
实施柯达伊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训练优良的师资,只有接受最好训练的师资才能教出最妙的音乐。因此,严格选择优秀教师来进行合唱艺术教学极为重要,除了自身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准外,还需要发挥创意,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环节等。钢琴是表现丰富和声及多声部进行的最好乐器,柯达伊教学法要求:教师的钢琴伴奏要有独立的艺术形象,伴奏者可以用多种办法去创造不同的声部(教师教学是创造思维散发的过程),合唱的钢琴伴奏不能简单重复演唱者的旋律,应具有“美丽和声”的编配,与演唱者是不同声部的进行。
而我国基层的不少中小学音乐教师多声部合唱教学的意识薄弱,能力差,教学手法传统滞后。合唱教学过程中基本是单一旋律的同步进行,即:老师唱什么(弹什么),学生就唱什么。而柯达伊教学法的特点之一是:决不同步、决不重复的双向思维教学,纵向横向的双向听觉训练,用耳歌唱。在这方面是从节奏训练开始,教师必须敲出另外的节奏,帮助学生发展双向听觉。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不要依赖老师,有自己独立的能力,要会动脑,有自己操控空间的能力,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并克服它。
柯达伊教学法传到美国后,得到了美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采纳,把柯达伊教学法与美国的音乐教育实际相结合,与奥尔夫教学法一样,柯达伊教学法已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方法,美国人还将二者结合使用,形成了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的柯达伊-奥尔夫教学法。
在使用柯达伊教学法的歌唱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美国人在实践中还非常重视使用黑人灵歌这一带有很强的即兴性的演唱形式,使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创造性。
世界先进的合唱教育理念、教学手法的推广运用,源头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育基地——高师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母机”,是培养合格中小幼音乐师资的摇篮。
合唱艺术大厦的建立应是“自下而上”的,中小学基础合唱音乐教育是大厦的坚石与基础。基础的夯筑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法,有强大优秀的中小学合唱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有优质的合唱音乐教材与丰富的合唱曲目。中小学基础合唱音乐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育工程,我们坚信:经过一代代中国合唱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唱教育体系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中国合唱艺术事业的发展总有一天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1]吴灵芬.我国中小学合唱艺术教育的思考[EB/OL].http://www.cca135.com/Show_news.asp?id=331.
[2]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陈一凡.构建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探析[J].音乐创作,2011,(1):136-137.
[4]合唱艺术教育家吴灵芬的心声[EB/OL].http://www.cca135.com/Show_news.asp?id=474.
Some Thinking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horus
WANG Li-sha
(CollegeofArts,WestAnhui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
suggse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orus are offered in this paper,which are:vocal coaches should be ambitious and responsible persons with a sense of mission,exploring and innovative spirits;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horus should begin with the children.Emphases should be laid on the music instruction in preschools,primary and high schools;The system of chor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established;vocal coaches should keep up with the trend of the most advanced choral education in the world.
China’s chorus;development;system of choral education;thinking
J616
A
1009-9735(2011)06-0153-04
2011-09-17
王丽莎(1956-),女,安徽桐城人,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合唱与指挥、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