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现状与思考
2011-08-15张怀仓刘炳欣
张怀仓,刘炳欣
(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称处,河南郑州450005)
一、郑州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特点
近年来,郑州市的职称评审工作沿着改革、发展、完善的轨道,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主线,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畅通申报渠道,平稳推进,健康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职称评审工作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以职称评审工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非公制经济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是对他们所作贡献的一种认可,是激励他们干事创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树立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形象、改善企业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不少企业因为积聚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较高的资质,承接了很多大规模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企业要进步,要发展,技术是第一要务,谁拥有更多的科技人员,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占有了市场,就拿到了利润,只有拥有丰厚的利润回报,才会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2.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从使用和评价两个方面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动态科学管理,有利于竞争聘任,有利于把中青年人才聘任到与其能力、技术水平相一致的岗位上去工作,促进岗位职责落实,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价值得到了公正评价和社会认可。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地位,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发挥了作用。
3.基本实现职称评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在职称评审工作中,着重建立以德才兼备为原则,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科学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考试、考核与评审有机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办法。按照专家评审的思路,加强评委会建设,有效提高了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层层把关,分级负责,逐级推荐,优中选优,营造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机制和环境。
4.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和待遇,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不少企业能利用职称杠杆作用,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建功立业。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级别和岗位享受补贴,由于职称聘任同个人待遇挂钩,同个人经济利益相连,极大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的迅速提高,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郑州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非公领域和政府职改部门间的沟通缺少衔接,宣传渠道不畅通。人事部门职称评定的通知要求往往只能下达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不能有效落实到非公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审工作的相关规则和运作程序不够了解,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缺少与政府人事部门的沟通交流,专业技术人员了解职称政策的信息渠道较少,职称评审申报率偏低,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
2.非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审比较淡漠和无奈。由于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企业内部有一套考评体系,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待遇、职务升降、年终考评和年终奖励等事项与职称完全脱钩,所以,员工对于职称一直比较淡漠,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职称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所在单位是否将职称与工作挂钩,而且体现在对自己专业技能的评价,以及这个评价对以后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同时,非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审也表现出了无奈,他们对于政策信息的获取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像事业单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直接由单位组织选送材料,而他们对申报程序、联系部门不熟悉,需要自己亲自咨询和申报,无形中增加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难度。
3.部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对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重视程度不够,态度不积极。一是企业不了解员工需要评职称。这部分企业主的想法很简单,企业就是追求效益,签订了劳动合同,按照公司制订的薪酬标准,就能够出效益,没有必要要求员工申报职称,更没有精力帮助他们申报职称,认为评职称是个人的事,跟企业没关系。有些企业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对员工的职称、再教育等权益漠不关心,有的甚至设置障碍,没有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严重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称晋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少企业已出现“无人关心、无人咨询、无人申报”的“三无”现象。二是部分企业有帮助员工申报职称的想法,但是没有能力为员工提供帮助,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这类企业主也希望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有相当数量的高级职称,提升企业的资质。但是,由于企业实力跟不上,仅仅局限于对员工进行一般的业务培训,有的甚至连业务培训都没有,更谈不上鼓励支持员工评审职称。三是部分企业担心,如果员工有了职称,将出现要求变换工作和提高待遇等情况,造成队伍不稳定,甚至出现跳槽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
4.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不稳定,流动频繁,不少专业技术人员错过了申报时机。由于在地域、薪资、工作环境、发展机遇等多方面因素,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在一家企业长期工作。由于他们流动快,工作稳定性较差,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参加当地举行的职称评审,错过了职称评审时间。
5.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目前,国家对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有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但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受学历、技术含量、工作性质的制约,这个适合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评定的标准体系相对于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就显得有些苛刻。现行的职称评定项目颇多,需要申报者提供职称晋升计算机、外语、继续教育合格证书以及专业学术论文等相关材料。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常常在一线岗位上工作,任务重,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或者根本不知道需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有的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技术革新,产品更新换代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却疏于积累有凭证的资料,且现有的业绩资料无法对应现行的职称评价体系标准,使他们不能提供完整的职称评审材料,从而使被拒之职称评审门外,对职称评审失去了信心。
三、解决郑州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问题的对策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是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科学认定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在某些企业,职称还与工资福利挂钩;在某些行业,一定数量与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成为企业承接某些业务的标准和资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占有较大比重,政府职能部门应创新申报职称工作,改变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的认识和作用,平衡经济效益与职称实效性之间的关系。结合郑州市的实际,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1.加大职称评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了解职称政策。我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职改政策的宣传,提高民营企业对职称评定工作的认识。主动深入非公企业发放服务联系卡,建立企业联系走访制度,并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将职称评审工作安排、评审程序和方法、政策规定、申报条件要求,各类申报表格对外公布,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掌握职称申报的程序和申报过程的具体要求,以便他们按时、按质做好职称申报工作。同时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干部的业务培训,以利于职称政策的贯彻落实。
2.拓展思路,建立统一的、科学合理的适合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职称评价体系。目前,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申报职称的人员一样,同样需要提供计算机、外语、论文等配套硬件。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常在生产一线,他们没有时间去学习外语、计算机和写论文,更没时间脱产培训和考试,因此他们申报材料时,往往缺项,从而使得他们不能参加职称评审。我们可以针对企业人才的特殊情况制定统一的、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标准,以规范企业职称评定工作。一是统一申报范围、申报程序、申报渠道。在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方面为其开通直通车,打破常规,采取动态管理模式,随时申报,定期评审,统一发证。凡符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的非公企业员工,均可直接到人事职改部门申报参评工作,也可由所在单位统一申报。二是制定适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标准。对在长期工作一线的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且能力强,业绩突出,为民营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人员申报职称,建议取消外语、计算机及论文要求,在制定标准时,要坚持重实际操作能力,重技能和效益,重业绩,重贡献的原则,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资历,把参评对象所从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作为主要评价依据,把实地考核、现场答辩作为主要评价手段,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
3.扩大评审服务的范围和对象,让非公有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自主申报。在职称申报工作上,申报者可不受单位性质、户籍、档案、身份的限制,只要是在本地方企业工作一年以上,且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都可以申报参加当地的职称评审。明确申报职称评定的自主权在个人,只要符合申报条件,相关评审材料经核准后,个人可直接向人事部门申报,同时简化职称申报手续和审批环节,切实保障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尽力为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提供方便,确保他们及时参加职称评审,使职称自主申报真正得到落实。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按照“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原则,根据岗位设置和工作需要,择优聘任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和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受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等,由单位自主决定或双方商定,使职称评聘分开和用人单位自主聘用权真正落实到实处。
4.鼓励先进,增强职称评定工作的吸引力。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获得职称的民营企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的做法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全社会的认识程度。可以通过当地的新闻媒体,开辟人才专栏,通过典型人才作用的发挥,让人们看到人才的能量和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专业技术人才舆论氛围和人文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羡慕,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在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选拔上优先考虑,使他们享受到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对特别优秀的民营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提拔重用,让他们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领头雁。
5.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力度。企业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人事部门要把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评审服务作为自身的中心任务,除了完成定期的评审任务外,加快人才培训新政策的出台,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他们知识积累和知识更新的重要权利,通过政策予以体现,并加以维护。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培训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行专业技术人员的带薪培训制度。为那些处于快速成长期、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跟踪服务,着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发挥政府服务的主导作用,以新的组织形式为专业技术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增强科技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