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对象略论

2011-08-15杨道麟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视野学报美学

杨道麟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9)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的对象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它将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解决。时至今日,关于其的研究对象仍然是五花八门,林林总总,莫衷一是。比如,有的学者把很不成熟的美学“形式”套用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造成了理论上的贫瘠;有的学者将习以为常的美学“内容”移植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造成了实践中的困惑。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对貌似简单、其实复杂的事物的认识,其过程往往是艰难而曲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研究者的感性、知性、理性和悟性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使其研究对象得到更全面而深入的拓展。语文教育要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1]中塑造“求真”、“向善”、“崇美”[2]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3],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4]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对象的探讨。

一、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要突破“褊狭观点”的误导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必须突破美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5]的“褊狭观点”对语文教育的严重误导。长期以来,由于这种“褊狭观点”对语文教育的严重误导,因而在语文中或过分强调视觉艺术并使之成为“纯影视课”、或过分强调听觉艺术并使之成为“纯音乐课”、或过分强调文学艺术并使之成为“纯表演课”等,这是极不符合“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6]的。从书刊的查询和网络资源的检索来看,语文艺术教育的专著虽未发现,但与之相关的有孟抗美撰写的《文学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单篇论文为数也不少。例如,《西藏艺术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的白吉的《试论艺术教育中的语文课教育》、《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3期发表的陆嘉明的《文学艺术与语文教育的融合》、《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发表的李伟杰的《语文教学与艺术教育》、《保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发表的孟抗美的《文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功能实现》、《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发表的叶春梅的《语文中的艺术教育》、《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发表的刘坚平和刘菊华的《艺术渗透于语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国教研交流》2006年第5期发表的明燕峰的《语文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江西教育》2006年第12期发表的万彦华的《语文教学中的艺术教育因素》即是。以上这些专著或论文的探讨从整体上缺乏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现象的审视、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规律的揭示、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活动的开展等使命和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质的叩问、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呼唤、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价值的诉求等内核及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体的重建、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寻觅、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主体的探颐等体制的宏观把握。这就容易导致受教者从语文中既丢掉了智育的“真”的源泉又丧失了德育的“善”的依托,还扭曲了美育的“美”的蕴含,基本上没有从美学视野问津语文教育的问题,更没有真正关注语文教育对于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到底具有什么价值问题,从而使语文教育的研究失去了应有本质。针对这一论题的研究现状,施教者必须善于将学界一直无视的语文中“真”、“善”、“美”的蕴涵予以“发掘”,并真正明确“美”的语文教育不是孤芳自赏的纯粹艺术美,而是在“真”的语文教育和“善”的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真→善→美”有逐级发展的程序,只有先拥有了“真”,再拥有了“善”,之后才能拥有高层次的“美”。也就是说,只有真正从美学视野观照语文教育并让受教者在语文中既能“求真”并促使其探索品质的养成,又能“向善”并促使其道德意识的觉醒,还能“崇美”并促使其自由心灵的建构,才能切实有效地使语文教育达到真善美融合的最佳境域。

二、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要突破“偏颇见解”的戕害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必须突破审美的“趣味说”[7]、“美术说”[8]、“美感说”[9]的“偏颇见解”对语文教育的严重戕害。长期以来,由于审美或着眼于目的的“趣味说”或着眼于手段的“美术说”或着眼于效应的“美感说”的“偏颇见解”对语文教育的严重戕害,因而在语文中或过分强调趣味教育并使之成为“纯娱乐课”、或过分强调美术教育并使之成为“纯育美课”、或过分强调美感教育并使之成为“纯情感课”等,这是极不符合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的。从书刊的查询和网络资源的检索来看,语文审美教育的专著或单篇论文不少。例如,曹利华的《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王钦韶的《语文美育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彭天翼的《语文美育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宋其蕤的《语文教学美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杨斌的《语文美育叙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朱艳玲的《审美与语文教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等近20部专著和《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第2期发表的樊德三等的《教育美学二题》、《高等教育研究》1990年第4期发表的石磊的《教育美学的几个问题》、《中国教育学刊》1995年第3期发表的檀传宝的《教育学和美学交叉研究的三种水平——兼论“美学教育观”概念的建立》、《湖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4期发表的钱威的《关于建立语文教育美学的构想》、《现代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发表的李海林的《教育的美学本体论》的论文、《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发表的王大桥的《语文教育美学观》、《教育探索》2002年第10期发表的蔡莱莉的《论语文教学的接受美学》、《语文教学之友》2003年第8期发表的程少堂的《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发表的杨云萍的《对语文教育美学的宏观思考》等487篇相关论文即是。这些专著或论文的探讨很难从中直接找到对于“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的思维”、“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的架构”、“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的前景”等的只言片语。这就容易导致受教者从语文中既抹杀了智育的“真”的灵气又暗淡了德育的“善”的光彩还削弱了美育的“美”的魅力,基本上没有从美学视野下探寻语文教育的问题,更没有特别关注语文教育对于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到底具有什么尺度问题,从而使语文教育的研究失去了应有意义。针对这一论题的研究现状,施教者必须善于将学界一直漠视的语文中“真”、“善”、“美”的蕴涵予以发掘,并真正体会“美”的语文教育,既不能肤浅地理解为智力教育,也不能片面地理解为道德教育,更不能极端地理解为审美教育,而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为语言教育、文章教育、文学教育三者与智力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三者的共生互补,最后方能让“两个‘三育’归一炉”。也就是说,只有真正从美学视野观照语文教育并使受教者在语文中不但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而且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涵养德性并进而增强审美意识、领略审美因素、提升审美能力,才能切实有效地使语文教育呈现“真善美融合”的全新面貌。

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要突破“形左实右”的干扰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必须突破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革命”、“政治”[10]的“形左实右”对语文教育的严重干扰。长期以来,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革命”、“政治”的“形左实右”对语文教育的严重干扰,因而在语文中或过分强调智能教育并使之成为“纯语言课”、或过分强调人文教育并使之成为“纯政治课”、或过分强调唯美教育并使之成为“纯欣赏课”等,这是极不符合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的。从书刊的查询和网络资源的检索来看,关于这方面的专著几乎没有,然而单篇论文还是不少的。例如,《广西教育》1995年第2期发表的李希真的《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发表的秦晓华的《语文课怎样才能上有效的语言学习课》、《青海教育》2001年第10期发表的段兴昌的《浅谈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发表的许军的《语文课中政治思想教育渗透》、《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发表的潘启林的《适度·力度·结合度——谈在语文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期发表的朱安义的《语文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4期发表的陈玉萍的《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学语文》2000年第1期发表的陈望衡的《要把语文课上成审美欣赏课》、《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发表的林丽春的《关注人文弘扬人文——语文课中的文学欣赏》、《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第1期发表的谢艳玲的《语文审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浅谈》即是。这些论文的探讨大多热衷于远离语文教育美学理论和语文教育美学实践的一些非常抽象的命题与话题。这就容易导致受教者从语文中既割断了智育的“真”的滋养又阻碍了德育的“善”的慰藉,还忽略了美育的“美”的愉悦,基本上没有从美学视野下探究语文教育的问题,更没有切实关注语文教育对于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到底具有什么功能问题,从而使语文教育的研究失去了应有地位。针对这一论题的研究现状,施教者必须善于将学界一直轻视的语文中“真”、“善”、“美”的蕴涵予以“发掘”,并真正坚守“美”的语文教育是既具“基本原理”、又具“主导技术”、更具“应用工程”的三级学科体系,且应该把“语文教育美学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语文教育美学艺术”,再转化成“语文教育美学工程”。也就是说,只有真正从美学视野观照语文教育并使受教者既注意从语文中“求真”,以期让他们提高智能水平;又注意从语文中“向善”,以期让他们弘扬人文精神;还注意从语文中“崇美”,以期让他们追求审美境界,才能切实有效地使语文教育进入“真善美融合”的理想天地。

笔者以上从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要突破“褊狭观点”的误导、突破“偏颇见解”的戕害、突破“形左实右”的干扰等三个方面分别对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论述,表明施教者在语文教育中只有将语文中一直错乱的智育的“真”、德育的“善”、美育的“美”的关系予以梳理,并引导受教者学会识别语文的“美质”、享受语文的“美感”、体验语文的“美育”,才能真正圆满完成语文教育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崇高任务,从而又好又快地使举世闻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奏出深沉而激越的旋律。

[1] 曾祥芹.“一语双文”时代渐行渐近[J].语文建设,2009,(11).

[2] 杨道麟.试论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1).

[3] 中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4] 曹明海.让语文点亮生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9).

[5] 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

[6] 杨道麟.试论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4).

[7] 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A].梁启超全集(第7册)[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3963.

[8] 王国维.论哲学家及美术家之天职[A].王国维遗书(第5册)[C].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100-102.

[9] 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A].蔡元培美学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7.

[10]杨道麟.“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观摭谈[J].焦作大学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视野学报美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盘中的意式美学
居· 视野
致敬学报40年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视野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