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县级党校干部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
2011-08-15张丰雅
张丰雅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巩义分校,河南巩义451250)
县级党校作为培训党政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担负着培训基层领导干部和工作骨干的任务,在党的干部培训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提高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质量,适应建设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的要求,关键是要不断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目前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与干部需求不适应。调查表明,由于受人员、经费、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县级党校在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齐”的情况。具体来讲,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级别的班次类别,制定的教学计划、设置的课程、确定的专题、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或者差别很小,类别性不突出,出现了“课程设置差不多,讲课内容无区别”的问题。由于在培训内容安排上往往不能以干部实际需求为导向,结果导致“想学的听不到,不想学的听不进”的现象产生,体现不了“按需培训,因人施教”的指导思想,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影响了干部参加培训的热情和兴趣。
2.培训方式与干部教育自身特点不适应。目前,相当一部分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基本是沿用传统的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在培训形式的设计上,没有根据干部职业、年龄、文化、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照本宣科多、联系实际少,教师灌输多、启发引导少,课堂讲授多、实地考察少,撰写心得多、专题研讨少,表层东西多、深层东西少,传统手段多、现代化手段少。教的单调呆板,听的枯燥乏味,互动性不强。
3.培训制度建设与培训管理要求不适应。一是干部调训任务落实难。由于培训经费紧张、训用脱节,再加上缺乏一套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干部调训中“三多三少”的问题较为突出:班子其他成员参训多,主要领导参训少;非领导职务干部参训多,党政班子领导参训少;工作任务轻、年龄偏大的参训多,重要工作岗位上的骨干参训少。二是干部培训管理难。在党校参加学习培训的学员大多数都有一定的领导职务,再加上党校教师、管理人员和学员都是本乡本土的“老熟人”、“老面孔”,这在客观上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有些县级组织、纪检部门由于受人手限制等原因,往往不能很好地跟踪考察学员在党校的学习和表现,未能很好地坚持“调学”与“管学”并重,对学员在党校的学习和个人表现了解和监督不够。这样就容易导致部分学员不能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往往身在教室心在单位,不能很好地遵守党校有关学习、生活纪律和考勤制度。
4.基本建设与大规模培训任务不适应。在培训经费上,有些县级党校虽然培训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但由于基层财政相对比较困难,培训经费往往难以落实到位。在基本建设上,教学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学员容纳量少,教学设施简陋。在知识结构上,绝大部分教师属于“单打一”型,只能讲授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对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现代科技、外经外贸等方面知识的讲授比较肤浅。在年龄结构上,由于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进修、择岗、竞争机制,县级党校存在教师难选、教学水平高的问题。在教学质量上,由于党校教师平时到基层调研少,到上级党校进修的机会也不多,知识老化现象较为严重,讲课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只能从书本到书本,就理论谈理论。
二、县级党校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应采取的措施
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干部教育工作中备受关注的实质性问题。县级党校如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成为培训教学中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关键问题。县难党校不同的培训对象只用一种模式教育和培养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县级干部教育管理部门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增强培训创新意识,树立新的干部培训理念,将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落实到培训工作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的支持。
1.更新培训理念。做好新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必须在思想、内容、方式、制度、机制等各方面坚持创新,首要的是思想理念创新,要树立人才资本观念,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干部作为人才队伍的骨干,教育培训更是一项重要的资本投入;要树立党管人才的观念,真正把干部培训工作置于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之下,实现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强化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把学习力、创造力的提升作为培训的重要任务;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构建不断提升干部的知识体系。
2.创新培训机制。面对干部培训运行机制不畅的被动局面,县级党校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化,从统包统揽向监督服务转化,从封闭调训向开放参训转化,从应急培训向系统培训转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在目标上,要做到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双丰收。既要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还要取得组织纪律、学习态度、作风等方面的明显转变。在方法上,既要坚持多渠道、多形式、个性化的方法,又要坚持课堂与研讨、考试等不同方式的结合。针对干部日常工作的特点,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强调实践教学,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对策研究、情景模拟等课堂形式,以引导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为主,克服单一、呆板的培训方式,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在内容上,要突出政治理论的学习,突出当代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知识的学习和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技能的学习,突出前沿学科、行为学科和哲学方法论等新知识的学习,建立以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锻炼、业务能力为框架的培训内容体系。在对象上,大力拓展培训面,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尽可能做到同步考虑,统筹安排,分期进行,全面展开,整体推进。在手段上,逐步采用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现代手段,充分运用数字、信息、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以提高获取新知识的速度。
3.完善培训制度。要从建立和完善制度入手,将制度化建设作为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一是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如,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制度,干部留薪留职进修制度等。二是构建规范的培训机制,认真做好参学干部的选调工作,加强培训班的管理,建立各项相关制度,确保培训有序进行。逐步推行学员表现情况通报制和公示制。培训结束后,对每个学员的表现情况都要如实地通报给学员所在单位,并将其表现情况予以公示。三是要健全督查机制。建立健全戒勉制度、述廉制度,要建立干部教育工作目标考评制度,按照事前计划、事中督促、事后评价的程序,加强对干部教育工作的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考评同其他各项评比表彰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督查制度,树立“学习也是政绩”的理念,督促干部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要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学时制,把干部的学习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建立干部训用结合制度。在新提拔干部时,应把干部是否参加过必要的培训作为必备条件之一。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原则上不予提拔。确有特殊情况需要任用的,提拔后要及时安排参加相应的培训。在进行干部任前公示时,应把干部接受培训情况作为公示内容之一,以形成正确的干部培训导向。
4.夯实培训基础。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党校阵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对干部教育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的力度,对重点培训项目经费要优先保证,特别是要加快微机、外语和远程教学网站建设所需要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置与更新,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献身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行教师全员业务培训制度,每年都要安排所有教师到上级党校或大专院校接受知识更新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大力推行教师持证上岗、课题竞争、职务聘任、教学质量考评、科研成果奖励和“首席教师”制度;推行“客座教师”制度,从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选聘一批政策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党校的“客座教师”,以弥补党校在经贸、法律、管理等学科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
5.激发学习兴趣。贴紧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以干部需求为导向,是干部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所在。在安排培训内容时,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各个时期各类干部的实际需要为前提,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一是突出内容特色,坚持因需施教。广泛听取和了解参训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学员需求精选内容,设计课程。实行“菜单式”选课,学员点什么,老师就讲什么。二是突出时代特征,坚持因时施教。一个时期在发展经济中推出什么重大举措,就围绕中心工作设计什么培训内容;一个时期什么工作棘手,培训中就剖析解决什么问题;一个时期干部群众最关注什么,就集中研讨什么问题,使培训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贴紧形势发展。三是突出班次特点,坚持因人施教。一个班次突出一个特点,一个班次明确一个主题,真正做到学得进,用得上。
总之,在县级党校目前的条件下,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县级党校履行好干部培训职能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就需要县级党校在上级党委和上级党校的领导和支持下,与组织、纪检等其他部门一道,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干部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