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初期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初探

2011-08-15陈贤滨

黑龙江史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政治文明民主党派

陈贤滨

建国初期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初探

陈贤滨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而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国初期,我国对政治文明,特别是政治制度文明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些特别宝贵的经验,本文就对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情况及经验借鉴展开讨论。

政治制度文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重要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我党将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规范要求,它不仅是社会政治进步发展的标志,而且还具有承载政治意识和规范政治行为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强调过政治制度与社会进步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人们在比较社会进步程度时,往往都是以政治制度的进步程度作为基本标尺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即结合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又借鉴其他各国关于政治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文明之路。本文试图对建国初期(主要指新民主主义时期,即1949年建国后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前)的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分析研究,为总结建党90年来的执政经验以及当今的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正式确立。

从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1957年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人大工作十分活跃。在此期间,人大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充分发扬民主,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制定了包括《宪法》在内的一批重要法律,实现了三大改造,使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推动了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可以说,这三年,是建国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的代表工作,特别是代表下到各地视察活动搞得非常活跃,中央也高度重视代表下到基层去调查研究,了解各地工作情况,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195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关于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办事处的决定》和《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视察工作的决定》,这两个决定,直接保证了各级人民代表的视察工作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也逐步建立和加强,人大制度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执行了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以及最高决定权等,在制度上打破了中共以党代政的历史,实际上虽是将党的主张依法上升为国家意志,但这一程序已经是符合民主法制的现代民主潮流了。在最初的几年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其它国家机关基本上能正常的运行,这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民主意识密不可分的,在制度上保证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正常运作。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标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政权,以参政议政的形式来体现政党的合作。表现在政府领导成员构成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名副主席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3人;在全国人民政协副主席5名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4人;政务院副总理4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人;15位政务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9人;政务院所辖4个委员会和30个部、会、院、署、行等机构中,担任正职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14人。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各委、部正职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有权独立负责地领导各自部门的工作。①可以看出,各民主党派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友党身份与共产党合作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这是多党合作的具体表现,也体现了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

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明确了各民主党派应该继续存在,而且提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各民主党派更加充分地发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各级协商机构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采取的民主协商形式主要有:最高国务会议、双周座谈会、谈心活动、书面建议等形式。例如双周座谈会是建国初期中共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比较稳定的一种形式。双周座谈会的内容主要是听取和讨论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协商有关单位提出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认识到必须要有几个党来监督执政党,从而将各个民主党派保留了下来。各民主党派拥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点,能够广泛的联系社会各个方面,他们的位置超脱,视野开阔,而且具有上通下达的功能,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也比较中肯,不仅能对干部个人进行监督,更能够对大政方针、重大决策进行民主监督,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能够更好的参政议政。如果在建国后我们能够坚持这一制度,就不会出现文革时期缺少监督、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的情况了。

三、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如果中央与各少数民族地区关系处理得好,一般来说就能共享太平盛世;如果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矛盾尖锐,大多是战事连绵,烽火连天。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国初期就高度重视解决民族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民族政策始终放在实现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经济方面。建国之初,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民族区域自治问题时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解放后,国家为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状况,确定了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长期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扶持的基本政策。

第二,民主政治改革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平等原则,使各少数民主摆脱了千百年来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真正拥有当家作主的地位,国家不断地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在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占总数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让少数民族同胞拥有更多的参政议政机会。

第三,文化教育方面。建国后,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和地方民族学院以及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中等和初等普通学校,将少数民族的教育纳入到全中国的教育体系,大大提高了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和培养了大批各方面专业的人才,为各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我国在建国初期选择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而没有采取建党初期所设想的建立联邦制国家,这就决定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符合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我们成功的走出了适应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这样一条道路。这样,既尊重了中华民族格局上统一性数千年历史渊源,同时也充分肯定了民族结构上多元化的存在。

四、建国初期政治制度文明建设评价及反思

(一)建国初期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总体评价

民主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在建国初期,我们要进行政治文明建设,特别是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就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要由我国的当时的社会性质、社会制度、历史传统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具体状况决定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让最广大的人民享有民主,同少数人享有的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那一套民主模式,当然,我们并不排斥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某些形式和做法。我国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和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留下来的民主传统很少,而且经济、政治、文化还非常落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所取得的成就还是巨大的。我们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样的代议制度,不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的必然选择。根据我国当时的情况,我们选择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合作型政党制度,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的丰富和发展,实践证明,优于苏联的一党制。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复杂特点,我国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没有采取苏联民族自治共和国、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是完全正确的,在后来没有像苏联那样由于民族矛盾激化而分裂成为十五个共和国。

(二)对建国初期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反思

纵观这三大制度在建国初期的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在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上,必须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在这几个制度建设中,如果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视,必定会蓬勃发展,人民代表就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行使他们的职责;各民主党派就能够起到民主监督的作用。一旦执政党骄傲自满,“左倾”思想冒出,必定会忽视民主的重要性,破坏民主政治建设,甚至任意践踏民主法制,这是有深刻历史教训的。

人民当家作主与党的正确领导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在每个时期都会根据人民群众的各种要求和意见加以综合,将其上升为党的主张,再通过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将其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意志。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可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手段。只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才能真正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永远不会再出现“文革”那样践踏人权的事。可以说,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一个基本要求,没有民主与法制,人民就不能当家作主,那就不是社会主义了。

我国在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方面取得过非常巨大的成就,总结建党90年来的经验教训,在新世纪的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借鉴建国初期政治文明建设所做的有益探索,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版,18页。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版.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版.

[3]虞崇胜.政治文明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编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四十年[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

[5]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7]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8]田克勤.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陈贤滨(1983—)男,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科社党建教研室,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政治文明民主党派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好干部”与“坏干部”:建国初期我国干部的培养与惩戒(1949—1956年)
西方女性政治家的柔性魅力
同声遂相应 同心自相知——忆与民主党派同志在合作共事中结下的深情厚谊
参与型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浅析建国初期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
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路径分析
建设社会王义政治文明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