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思异想发巧谈,借风写意作讥谏
——论宋玉《风赋》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1-08-15任雪浩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

名作欣赏 2011年17期
关键词:雄风宋玉屈原

⊙任雪浩[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奇思异想发巧谈,借风写意作讥谏
——论宋玉《风赋》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任雪浩[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考察宋玉的创作心态,不难发现《风赋》乃是“讥赋”,是一篇意味深长的寓言赋,不论是其创作中艺术构思,还是艺术技巧,都是极有价值的。正是宋玉《风赋》的对比谋篇的方式特点,以及内容上不再如屈原一样以抒情为主,而增添了说理和讽谏的成分,并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最终确定了文赋的样式。所以对宋玉《风赋》思想价值及其艺术价值的探讨,在作家作品的研究中,是有特定意义的。

宋玉 寓言赋 思想价值 艺术价值

《风赋》,见于《昭明文选》,题为宋玉所作。尽管前人做了不少辨伪工作,指为他人依托,但由于它的艺术成就较高,传诵久远,脍炙人口,所以人们还是习惯于将它归在宋玉名下。

宋玉是屈原之后著名的楚辞作家。因史料太少,所以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我们不很知晓。根据《史记》《新序》《襄阳耆旧记》等书的零星材料,我们只能约摸知道:他是公元前三世纪楚国鄢人,开始师事屈原,屈原流放后被楚顷襄王用为小臣,或说为楚大夫,但终不见察,很不得志。他识音,善属文,与唐勒、景差一起,以辞赋见称于当世。

《汉书·艺文志》录有宋玉作品目录十六,但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九辩》《风赋》等十四篇。其中除《九辩》外,余下各篇均有人怀疑是伪作,但也有人仍不以为然。人们常喜欢将屈原与宋玉并称,然而宋玉实不及屈原。他的作品,不如屈原有炽热的理想,且多自哀自怜的伤感情绪,但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不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所不满和揭露的。其艺术风格师承屈原,想象丰富,铺采扬厉,音韵和谐,句式多变,较好地继承了其师的优秀传统。

一、《风赋》的思想价值

这篇《风赋》是楚辞向汉赋过渡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特征,也兼有“铺采 文,体物写志”的赋篇特点。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起句,明显地体现了“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特征:人物是楚王和楚臣,地点是楚地的兰台宫,事件是楚臣陪伴楚王游楚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写作特点是“逐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①,即赋作常用主客两人对话的格式,极力刻画描写事物的声貌情态而又追求作品的文采。宋玉在《风赋》里,主用就是使用赋的这一创作手法,以“主客首引”的方式,抓住楚王“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一语布展全文的。

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要求作者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作者所要表露的思想,应该寄托在艺术形象身上,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因此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应该讲求形象的典型性。在《风赋》中,宋玉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风,是艺术加工过的,典型化了的“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作者就是想借助这两种风,揭示出国君与庶民间天壤之别的生活,从而达到讽谏的目的。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 凄 ,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这一段文字,作者刻意描绘了“大王之雄风”。它是分三个层次叙写的。第一层,“故其清凉雄风……入于深宫”是写“大王之风”的何由兴起。作者指出“大王之风”因其轻扬升举,凌越高城,方得进入深宫的。第二层,“抵华叶而振气……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是写“大王之风”的形成。在“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之前,这种风先接触了叶花,荡着花的香气,经行于桂椒芳树之间,吹拂在湍激流水之上,并还将冲击荷花,掠过蕙兰,披拂秦蘅,吹过留夷,抹过新杨,飘荡侵袭众芳,“乃得成为大王之风也”。作者随着“大王之风”的形成,一路铺墨,极力渲染,尽情点缀,刻意状其美。作者十分善于连续使用动宾句式的短句行文,而且动词“抵、振、徘徊、翱翔、击、猎、离、概、被、回、冲”等,字字都无重复,表现出极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第三层,“故其风中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写出了“大王之风”的特性。它吹到人身上,会使你感到清凉,而要为之大加赞赏。它还有治病醒酒的功效,能使人耳聪目明,身心安宁。

夫庶人之风, 然起于穷巷之间,堀 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 ,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 溷郁邑,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 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这是与前段对举成文的一节文字,写的是“庶人之雌风”,同样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夫庶人之风……冲孔袭门”,是写“庶人之风”的发生。“庶人之风”突然而起于冷僻的小巷之间,飞土扬尘,回旋徘徊,冲进洞孔,侵入民家。第二层,“动沙 ……至于室庐”,是写“庶人之风”的形成。这种风先是飞沙播灰,冲腐荡浊,然后就夹带着这些污秽之物,斜斜地吹入像瓮口一样的小窗,进入庶民的室庐,成为“庶人之风”。在这里,与前段文字一样,作者意到笔到,尽情尽致地作为渲染描绘,用以托出“庶人之风”的全是些肮脏之物,同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强调效果。第三层,“故其风中人……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是写“庶人之风”的特性。人们荡着它,就会烦乱郁闷。它给人们带来的只是闷热潮湿,因此人们内心痛苦,生病发烧。它吹到人的嘴唇,嘴唇就生疮,吹着人的眼睛,眼睛就红肿;侵袭人的面部,面部就会抽动,显出种种痛苦难忍的形状,人们就是这样被它折磨得半死不活。

自然界的风,根本谈不上有什么雌雄之分,也绝不会带有大王庶人的印记。作者的奇思异想,在这里完全是企图通过艺术夸张的描述,借物而行讽谏,使楚王认识到自己过的养尊处优,豪华奢侈的生活,而庶民却处在“死生不卒”,水深火热之中。宋玉虽然不如屈原,“莫敢直谏”,但他还是通过这“余味曲包”的文赋,对骄奢淫逸的楚王进行了讽谏。②另外,作者在对社会贫富不均的不满中,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点对庶民的同情。正因为如此,《风赋》才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使之能名于世而传于后。

二、《风赋》的艺术价值

《风赋》之所以能传诵久长,并不全在于它有着讽时刺世的社会意义,还在于它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风赋》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精巧的结构。作者善于利用“主客以首引”这一作赋特征,注意到轻缓重急,先后有序地安排了材料。也正因为如此,文章的起承转合,就无不在主客从容不迫的一问一答之中完成。其次是作者善于对举成文。他将“大王之风”和“庶人之风”对比着写,互为映照,相辅相成,既在对比中写意,又在对比之中加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显示出结构的严谨。

纤密的行文。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赋篇的创作要求是“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宋玉的《风赋》就是符合这一要求的。由于作者平时观察事物的细致入微,所以在实施形容时,就能使用语显得极为周密,收到了情尽意足的效果。例如写风的发生、发展、壮大、平息的一段文字就是如此: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襄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 滂,激怒。 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 焕灿烂,离散转移。

作者在这里虽然还不能对风的形成做出科学的解释,但是,他却能将风的形成以及风势的从小而大,从微而强,做了鲜明生动的描绘。风最初从地面和浮萍的末梢发生,渐渐地进入溪谷,在山洞口,风势就变得大了起来。接着它就沿着大山之畔吹去,又回旋飘舞在松柏之下。此时风势进一步得到加强,变得迅猛疾劲,发出怒吼,犹如火焰乱飞,轰轰然如雷声,盘旋交错,撼动了大石,摧折了树木,冲击整个深林原野。等到它进入强弩之末的时候,则软涣分散,只能透过小孔,摇动门闩。于是大地又露出明媚的灿烂的秀姿,风也随之飘散消失了。作者用“起于青苹之末”来形容风的微而又微,以“蹶石伐木”来描绘风势的迅猛异常,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华丽的辞采。《风赋》的语言极有特色,凝练精粹,晶莹润畅,既有形象美,又有音乐美。辞藻的华丽,富有图画美,最突出之处,当为“大王之风”这段文字。“大王之风”所接触的都是些椒桂蕙蘅等香木芳草,所经过的都是些高城深宫、玉堂洞房等瑰丽雄伟之所。读者通过这些美好的事物,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大王之风”的美好。华丽的辞采,还表现在作者极其讲究使用俪辞,对偶行文,使文辞美如联璧,并使之带有音乐上的回环美。有时作者又让对句与散句交错运用,像用种种不同的玉器加以调节,给人一种错综有致的交响乐的美感。此外,词采的华丽,也表现在某些对等句式中动词的使用,具有多变、准确、生动的特点。如“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及“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两句中的动词变换使用,就具有这种特点。辞采的华丽,本是一件好事,然而过分地讲求文色缤纷,音韵铿锵,则又会以文害义。宋玉《风赋》,在这方面对后世的影响,应该说是功罪相当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就说过这样的话:“宋发巧谈,实始淫丽!”

① 王齐洲:《赋体起源和宋玉的文体创造》,《湖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② 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唐勒〈论义御〉与楚辞向汉赋的转变——兼论远游的作者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429页。

作 者:任雪浩,文学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编 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猜你喜欢

雄风宋玉屈原
“雄风”起飞
梦见屈原
人见人爱的“子”
这是个什么字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陈福军油画作品欣赏
屈原诗·天问
屈原送米
雄风
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