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60例疗效观察

2011-08-04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洛韦利巴韦脑炎

梁 粤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儿科PICU,广东 梅州 514000)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可感染病毒种类多,病死率高,而且发病范围广,在任何地方都可见发病。其发病率约为1~3/1万。小儿病毒性脑炎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病毒侵袭脑膜而导致的脑膜刺激体征,而且患儿脑脊液中出现白细胞增多。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自限性好,没有过多的并发症[1]。在临床上,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常用病毒唑和更昔洛韦或更昔洛韦钠。为探讨更昔洛韦对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本文对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了分组研究,对比了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对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了梅州市人民医院自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26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年龄6.7岁。所有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临床表现发热症状者51例,表现有头痛症状者35例,有呕吐症状者28例,临床表现为惊厥症状者24例,存在意识障碍者为24例,临床表现有脑膜刺激征者38例,有31例患儿的病理特征呈阳性。所有患儿入院均进行脑脊液检查,所有60例患儿中,异常者为54例,占90.0%,其中细胞数增多者为40例,蛋白定量增高者为21例。进行脑部CT检查者42例,存在病灶改变者为21例,行脑电图检查者为32例,存在高幅慢波背景者为1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上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包括退热,降颅内压,抗惊厥,使用激素和脱水剂[3]等对症治疗和全身支持治疗。然后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剂量为:每公斤10mg,每天2次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使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剂量为:每公斤5mg,每天2次进行静脉滴注[4],每次进行1h以上。每7~10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热,呕吐,头痛,抽搐,意识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在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如果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则视为痊愈;如果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明显好转,脑脊液的白细胞数较入院前有明显的下降则视为显效;如果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脑脊液白细胞数较入院前有所下降则视为有效;如果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脑脊液白细胞数较入院前没有明显的改变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统计学处理软件,使用t检验,数据记录方式为(±s),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统计差异。

2 结 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分别占63.3%,23.3%,6.7%及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9例,分别占36.7%,13.3%,20.0%及30.0%,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具体见表1。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等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具体见表2~4。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n(%)]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 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病变[5]。其一年四季都有发病,临床表现为散发性。导致病毒性脑炎最为常见的病毒有:单纯胞疹病毒、肠道病毒、粘液病毒等。小儿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压升高。体征如发热、呕吐、头痛、抽搐等,严重的患儿会出现昏迷症状。小儿病毒性脑炎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程度不同,病情一般表现不一样,表现形式也比较多样。有的患儿在临床表现有精神性的改变,如嗜睡,精神状态比较差,情绪不稳定,容易乱吵乱叫,或者是突发性的不省人事。有时会出现手、脚暂时性的瘫痪。而且,小儿病毒性脑炎由于感染的病毒的种类不同,在临床症状上也表现有轻重不同,预后情况也大相径庭。对轻型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只要及时予以治疗,其预后比较不错的;就即便是危重的患儿,如果及时医治,加上用药得当,病情也是会很快得到缓解的。但如若得不得及时的抢救,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重者可以导致患儿死亡,稍轻者也会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如瘫痪、智力低下、继发癫痫等。

小儿病毒性脑炎2/3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且多为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当病毒进入患儿体内,其首当其冲的进入血液,导致患儿先引起病毒血症,即后开始侵入患儿的全身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其也可以直接侵犯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当患儿发生病毒脑炎时,其常常会导致患儿的神经细胞炎症,继发水肿,最终出现坏死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出现发热、呕吐、头痛、抽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而当炎症波及到患儿的脑膜时,则会引发患儿导致病毒性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偶尔会出现皮疹。在婴儿期会出现患儿哭闹不停,烦躁不安,但患儿意识比较清楚,没有出现抽搐或颈强直等症状。对于年长一点的患儿,其会出现眼球后痛,或者是出现颈,背或下肢疼痛,或者是出现痛觉异常。其严重者容易导致不良并发症,如患儿出现意识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颅压增高是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症状,患儿一般会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同时瞳孔不等大,要预防患儿出现脑疝的可能。而且少数患儿由于病情严重可能导致癫痫遗留,肢体瘫痪和智能发育不全或迟缓等严重不良症状。

本文使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疗效比较显著。这是由于常规的对症治疗维持了患儿的水和电解质平衡,加上合理的营养供给,尤其是对营养状况不良的患儿给予静脉营养或输注白蛋白,对提高患儿身体免疫力是非常有效的。使用脱水剂对控制患儿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对症性的抗惊厥治疗使得患儿的惊厥发作及严重精神异常得以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对患儿的后期治疗提供了条件。更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进而杀灭病毒,从而起到治疗病患的效果。而利巴韦林虽然也是一种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但使用容易导致患儿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的不良反应症状。而且其药效没有更昔洛韦强烈,用量比较大,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耐药性。从上文的分析来看,更昔洛韦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上效果也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其临床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利巴韦林。因此,从总体上讲,使用更昔洛韦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1]罗强,田培超,岳珍珍,等.更昔洛韦钠与普通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31-32.

[2]邓星强,李瑞,沈桂芳,等.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42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1):1388-1389.

[3]叶国华,莫炳尧,曾伟斌.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9,8(2):15-16.

[4]孙晓宝,吴小平,李文君.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12-1113.

[5]黄榕,张国元,杨于嘉,等.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1,3(12):898-902.

猜你喜欢

洛韦利巴韦脑炎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