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心式穿刺去止血带静脉抽血法的临床应用

2011-07-19张翀旎刘琴余琪罗湘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3期
关键词:离心法止血带进针

张翀旎 刘琴 余琪 罗湘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江西 南昌 330006;2.南昌大学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离心式穿刺去止血带静脉抽血法的临床应用

张翀旎1刘琴1余琪1罗湘2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江西 南昌 330006;2.南昌大学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探讨“离心式静脉穿刺去止血带抽血法”的可行性、实用性、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600例需静脉抽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简称“常规法”)和离心式静脉穿刺法(简称“离心法”)进针,穿刺成功后,分别去和不去止血带各抽取3 ml血,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抽血所需时间及肢体疼痛情况。结果(1)“常规法”进针后去止血带的抽血时间与不去止血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离心法”进针后去止血带的抽血时间与不去止血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种方法进针后去止血带的抽血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两种方法进针后去与不去止血带抽血肢体疼痛感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离心法”抽血,可在穿刺成功后松去止血带顺利抽取所需血量,避免“常规法”抽血扎止血带引起的肢体疼痛及血液性状的改变。

离心式穿刺 静脉抽血 护理

静脉抽血是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1],目前临床上“常规法”静脉抽血整个抽血过程都扎着止血带,往往导致病人肢体疼痛,还可改变血样性状,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3]。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及对比实验,发现“离心法”去止血带抽血可弥补常规法抽血的不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8月本院门诊需连续两次静脉抽血的病人,一般情况可,男女不限,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8.7±20.4)岁,选择前臂中下段的头静脉和贵要静脉,所抽血管暴露清楚。

1.2 材料 采用江西富尔康医科有限公司生产的7号一次性抽血针及负压(-0.075 kPa)真空采血管、消毒止血带、专业秒表(1%为单位)、消毒用物等。

1.3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将600例需静脉抽血病人随机分为“离心法”组和“常规法”组进针,穿刺成功后两组均分别去和不去止血带(去止血带为实验组,不去止血带为对照组)在前臂同一静脉的相同部位各抽取3 ml血,两次抽血的时间间隔为60 min(两次先后秩序按发票流水单、双号随机)。“常规法”抽血:采用向心方向进针,离心方向抽取。“离心法”抽血:采用离心方向进针,向心方向抽取。

1.4 操作步骤 病人端坐,手自然平伸于治疗台上,选择前臂中下段浅静脉。扎止血带,常规消毒,持一次性抽血针前针头以15°~30°角向心或离心方向穿刺静脉,见回血后固定针具,分别去与不去止血带,将后针头插入真空管胶塞内,松开反折并开始计时,满3 ml停止(计时和抽血由两人同时进行)。反折抽血针软管,用消毒棉签按压拔针,嘱病人抬高手臂至心脏水平,轻压棉签3~5 min。

1.5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抽取时间、病人对止血带压迫的疼痛反应。评价标准:(1)抽取时间:穿刺成功后,从采血针插入负压采血管内开始到抽足3 ml血止,用专业秒表(1%为单位)计时;(2)疼痛强度:采用 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4],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7为中度疼痛,8~10为重度疼痛。

2 结果(表1~3)

表1 两种方法进针后去和不去止血带抽血时间比较(s)

表2 两种方法去止血带抽血所需时间比较(s)

表3 两种方法去与不去止血带静脉抽血肢体疼痛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3.1 “常规法”抽血对止血带的依赖性 临床普遍采用的“常规法”抽血为向心方向进针、离心方向抽取。抽取方向与静脉血回流方向相反,针尖以下静脉血必须回旋180°才能流入抽血针,同时,离心抽力会导致静脉瓣关闭而取血不畅。当需要血量较多时难以抽足,特别是选择小静脉时,血流会被穿刺针阻滞,进一步导致抽血困难。必须借助止血带的外力来阻断静脉血向心回流,使局部血管充盈扩张、静脉压增高便于血液抽出,整个抽血过程都扎着止血带。表1显示:“常规法”进针后去止血带抽血时间为(22.92±13.23)s,比不去止血带所需时间(10.47±8.83)s明显延长(P=0.02)。本研究还出现6例松去止血带后局部静脉压力快速下降,导致抽血困难而无法抽足血量。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去止血带后失去外力阻断,使局部静脉压下降血流减少,再加上该法的抽力方向与血流方向相反,致血液无法顺利抽出,即“常规法”难以实施去止血带抽血。

3.2 静脉抽血应用止血带的负面影响

3.2.1 疼痛反应 常规血样抽取过程一般需要2~3 min,整个过程均扎着止血带,病人常述扎止血带处及远端肢体麻木、沉重、疼痛不适,这是由于止血带的机械压迫,作用于神经末梢产生痛觉所致。扎止血带时间越长,这种效应就越强烈,疼痛感也越强,特别是抽血量较多或操作不顺时,长时间扎着止血带导致静脉血回流障碍,被扎肢体静脉瘀血、缺氧,局部小静脉压力增高,酸性代谢产物淤积,引起局部肢体组织及表浅静脉酸胀肿痛,因而增加了病人的疼痛。表3显示,去止血带抽血比不去止血带抽血,疼痛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降低(P<0.01)。

3.2.2 血标本性状 扎止血带抽取血标本会改变静脉血的血流状态、血液性状而影响检查项目的结果已有报道:孙国新[2]研究认为,止血带压迫5 s后止血带压迫处液体可从血管内渗出而发生血液流变学改变;若止血带结扎超过2 min,可有血管内液与组织液交流而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检查结果出现不应有的增高或减低[5];应用止血带可使血糖降低,且降低的程度与应用止血带时间成正比[3]。另外,应用止血带可使血清钾离子、乳酸、血氨值发生改变,由此,在为病人采血时,可以采用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6],如遇到抽血困难需扎止血带时,应在扎止血带1 min内完成操作及时松带,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正确诊断疾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3.3 “离心法”去止血带抽血的可行性分析

3.3.1 “离心法”去止血带抽血不影响抽血时间

首先,“离心法”抽血采用离心方向进针、向心方向抽取,进针方向和抽取方向与常规法正好相反。抽血时针头指向远心端,迎着血流,再加针体阻止血液回流,恰好使针头部位血液充盈,更有利于抽血;其次,“离心法”抽血的用力方向为向心性,恰好与促使静脉血回流的向心力方向一致,在心脏泵血和抽血管负压双重作用下,血流源源不断,保证了抽血量的充足;第三,“离心法”抽血为向心抽取,正好与静脉瓣开向一致,可促使静脉瓣充分打开,促进血液回流[7]。表1显示:“离心法”进针后去止血带对抽血时间无影响(P>0.05),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法”。

3.3.2 “离心法”去止血带抽血可减轻局部疼痛“离心法”抽血可不扎止血带顺利抽取,即使局部血管条件不好需扎止血带,也只是为了更好的暴露血管便于穿刺,一旦穿刺成功即可去掉止血带,抽血照常进行。而且去止血带抽血比不去止血带抽血,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明显降低。

“离心法”抽血与“常规法”抽血相比,除了具有节省时间、保护血管、便于操作、血管选择范围大、无不良反应等优点[5],还可在去止血带状态下顺利抽足血量,减轻病人肢体疼痛,保证血样性状,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此法的临床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1]贾秀华.静脉穿刺不同进针方法对血管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1(8):688.

[2]孙国新.止血带压迫静脉采血时对静脉血流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血液流变学杂志,1997,7(4):43-44.

[3]刘秀娥,梁栋荣,刘珍兰,等.静脉采血中应用止血带影响血糖含量的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3):10-11.

[4]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920.

[5]孙玉丽.浅谈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2):70-71.

[6]彭江.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法在成批人群采血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22(1):46.

[7]张翀旎,郭治彬.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法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3):208.

Centrifugal puncture Vein blood sampling Nursing

张翀旎(1966-),女,江西,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

R472

A

1002-6975(2011)13-1187-02

2010年江西省农村星火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10604)

2011-02-15)

猜你喜欢

离心法止血带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自然沉淀法与离心法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一次性TPE止血带
一种改进的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浅议随咳进针的临床意义
膝关节镜手术中止血带压力的研究
介绍一种短时间内将止血带沥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