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寅教授针刺治疗耳鸣经验

2011-06-07庞金榜王寅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夹脊进针脏腑

庞金榜,王寅



王寅教授针刺治疗耳鸣经验

庞金榜,王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53)

耳鸣;针刺;名医经验

王寅,女,1955年6月出生于上海。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5年。70年代末曾先后跟随国医大师贺普仁、程莘农等人学习针灸。1983年9月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田从豁教授(原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李志明教授攻读中医针灸临床硕士生,获硕士学位。1986年于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工作至今。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北京针灸学会贴敷疗法分会副主任,贺氏三通学会理事,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始终坚持针药并用及多种针灸方法综合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注重针刺手法的研究与应用,结合现代化诊疗技术对本科常见及疑难病症进行研究。迄今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

耳鸣即耳内自觉鸣响,而周围环境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主观感觉。本病为临床常见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王寅教授针灸治疗耳鸣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应用针灸治疗耳鸣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取穴特点

王教授取穴着眼整体,把耳窍局部的生理病理与脏腑经络的整体状态综合起来思考、分析、研究,在动态中寻求耳鸣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矛盾。

1.1 循经远近配穴

耳与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就脏腑而言,耳为肾窍,肾与耳关系尤为密切,又与其他脏腑相关。十二经脉均与听力相关,而直接循行于耳的经脉有手足少阳经、手足太阳经及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均“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太阳经“却入耳中”,足太阳“从巅至耳上角”,足阳明“循颊车,至耳前”。按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常选取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配合远端的外关、中渚、太溪等穴,远近相配,通达上下。

1.2 辨证取穴

耳鸣与肾、肝胆、脾胃关系密切,原因复杂,但总之不外虚实两端。素体壮实或年纪尚青多实证,起病急,声音大,或与情志抑郁或恼怒有关,伴有耳内堵塞、听力下降等,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常见证型有风热、肝火或痰火上扰。素体虚弱或年老者多虚证,起病缓,声音小,或与劳累有关,多伴体倦懒言、腰膝酸软等。常见证型有脾胃虚弱或肾精亏损。因此针灸治疗要配合辨证取穴,实证配合合谷、风池、太冲等穴散风热,泻肝火;虚证选取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补肾健脾。

1.3 对症取穴

耳鸣常伴睡眠差、头晕、头痛、烦躁等症,因此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尚需随症加减取穴[1]。如伴失眠常配合安眠穴、神门、百会、四神聪等以镇静安神,调和阴阳;伴头晕常配合风池、百会、迎香、头部晕听区等穴以平肝潜阳,开窍镇静,安神定眩;伴头痛常根据归经取百会、风池、合谷、外关、太阳等穴以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祛邪止痛;伴烦躁常配合内关、神门、太冲、章门、期门等穴疏肝理气,安定心神。

2 刺法特点

2.1 重视针刺手法

针刺治疗得气与否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因此针刺手法在耳鸣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王教授进针强调指力,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患者疼痛少,手法娴熟。尤为重视耳周穴位的方向和深度,根据每一患者自身的骨骼特点,顺势进针,进针后虽提插不多,伴快速捻转,均能使针感传至耳内,远端循经上传。同时配合电针刺激,提高针刺疗效。

2.2 运用芒针

芒针是由古代九针中的长针演变而来,具有深刺和透刺的两大刺法,通过相应的穴位刺激,疏通经络,使气至病所,起到协调脏腑及各组织器官之间的作用。本病因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耳窍瘀阻所致。王教授用芒针于大椎两侧夹脊穴循督脉下行透刺,夹脊穴夹督脉而伴膀胱经,针刺夹脊穴可疏通督脉,调节太阳经经气,调和阴阳。透刺颈部夹脊穴可引虚火下行而止鸣定眩,调精气上溢而濡养清窍。

2.3 强调治疗时机的选择

王教授常强调治病如用兵,用兵要抓战机,治病要抓治疗时机。弄清疾病发展的规律,适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往往可事半功倍。对于突发性耳鸣患者,一定要抓紧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并根据耳鸣病症发展演变规律,坚持单侧耳鸣,双侧治疗,防患于未然,严重耳鸣建议早期、连续治疗。在治疗本病的同时,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

3 辅助治疗

3.1 注重饮食调护及生活起居

若饮食失宜,成为“馨饪之邪”,常成为致病或促使疾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辛辣烟酒过度对耳窍损伤和致病作用最为多见,辛辣烟酒,大辛大热,过服则蕴生火热,从而使脏腑火热内生,上蒸耳窍而为病。王教授十分重视治疗时和病后的饮食调护,治疗时常常根据病情对发热、生风、助湿、冷积、动血、伤气的食物禁忌。如痰火上扰型忌牛羊肉等生痰生火食物。病后常嘱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又富营养,如病后多食米粥调养,适用于各种疾病的调养,对于脾胃虚弱型及老年人尤为有益。劳逸失度,造成全身气血阴阳变化也可造成耳鸣,对于耳窍来说,噪声过度,劳伤听觉最为多见。故嘱患者常到安静空旷富含氧气的公园做深呼吸,劳逸结合,以保持心情愉悦,并可改善脑部供氧,现代医学证明脑部供氧充足,可改善内耳细胞的缺氧状态,使毛细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得以改善[2]。嘱患者平素轻轻敲打后头部,源自“鸣天鼓”手法。肾开窍于耳,耳通于脑,脑为髓海,髓海赖肾之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耳鸣、头晕等。叩击后头可对耳产生刺激,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畅通经络之效,对耳鸣、头晕、健忘等症状的缓解均有一定的作用。

3.2 兼顾心理疏导

七情过激均可导致耳鸣的发生,但以怒、思致病为多,在情志所伤脏腑方面,以肝、脾、心对耳鸣的影响最为多见。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攻耳窍,则发耳鸣。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耳窍蒙浊而失其清灵引发耳鸣。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虑过度,又可耗伤心血,心血不足,神不守舍,听神失主而发耳鸣。耳鸣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互为因果。王教授常常适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放下心理负担,更有利于耳鸣的恢复。

4 病例介绍

患者,女,41岁,主因“双耳鸣10 d加重3 d”于2010年10月28日来针灸科就诊。患者10 d前生气后出现双侧耳鸣。刻下症见耳鸣,如潮声,持续不缓解,自觉耳内阻塞感明显,听力减退,失眠,烦躁,纳食欠佳,胁肋部不适,晨起口苦口干,舌质红,苔薄微黄,脉弦稍数。查右外耳道正常,鼓膜完整。电测听提示右耳混合性听力下降。中医辨证属肝火困结耳窍。予针刺治疗,以耳前三穴、翳风、中渚、晕听区为主穴,以百会、四神聪、太阳、迎香、风池、曲池、外关、合谷为配穴,大椎两旁夹脊穴予以芒针透刺。针刺时耳前三穴令患者张大口取穴,垂直刺入20~30 mm,不提插捻转,使针感传至耳内后加G6805电针治疗仪,选持续波,频率0.7 Hz,耳部导连取双侧耳门配翳风,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且感觉舒适为度。头针穴位进针时,针身与头皮呈15°夹角,进针15~25 mm,患者自感沉紧为度。外关、中渚穴针身与皮肤呈45°夹角,针尖向手指方向,进针10~25 mm,得气为度。迎香穴略向上斜刺或平刺10~25 mm。其余诸穴按常规垂直进针20~25 mm,得气为度。每星期二、四各治疗1次。治疗3次后,患者即感耳内阻塞感减轻,耳鸣如风声,自诉睡眠障碍亦缓解。治疗12次后,患者诸症消失而耳鸣愈。

总之,王老师治疗耳鸣在选穴上局部与循经相结合,辨证与对症相结合,选穴合理,配伍精当,既能抓住症状治其标而止耳鸣,又可针对病因治其本而防其复。在刺法上不仅强调针刺的方向和深度,而且注重针具的选择,强调治疗时机对疗效的影响。并配合饮食调护、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治疗,故可取得良好疗效。

[1] 王寅.刺络拔罐法临床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18(6):655-656.

[2] 张翠彦,王寅.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 21(3):8.

2011-03-10

庞金榜(1984 - ),男,2009级硕士生

王寅(1955 - ),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005-0957(2011)08-0520-02

R249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8.520

猜你喜欢

夹脊进针脏腑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颈夹脊”源流考略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