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大学新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2011-03-21刘慕霞

外语与翻译 2011年4期
关键词:标准分求助者咨询师

刘慕霞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一、一般资料

次仁玉珍,女,18岁,藏族,某学院一年级大学生,身高164厘米左右。没有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心理疾病,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生长发育正常,目前身体健康。自幼聪明好学,常被周围人夸赞长相漂亮,从小学习民族舞蹈,常参加学校的文艺表演活动,求学过程比较顺利。上大学后,想参加学院舞蹈队却被淘汰。认为自己太胖,眼睛太小,越来越丑了,由此心情烦恼、焦虑、忧愁、很自卑。

二、求助者主诉

求助者自己主动来咨询室咨询,向咨询师陈述自己的情况。

她出生在西藏一个地级市,父亲、母亲原来都是单位职工,母亲曾是地区某文化剧团舞蹈演员,后来离开单位自己做生意经商,家庭比较富裕。父亲稳重内向,母亲精明能干,直爽急燥。自幼聪明好学,一直学习民族舞蹈。常被周围的亲人邻里,老师长辈夸赞“长得好漂亮”、“是个小美人”,父母听到别人的夸赞也常以此自豪。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是所在学校的文艺骨干。从初三那年开始身高迅速增长,休重也随之增加了。上大学后的第二学期,学院舞蹈队从大一年级学生中挑选新队员,自己毫不犹豫报了名,但第一轮就被淘汰下来了而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后来同学告诉她可能是因为她的身材不理想,长得太胖。感觉挺受打击,对此耿耿于怀。班里一些男生背后给她起了个绰号“胖圆”,并在部分同学中叫开了,她又恼又羞。一次遇到几年不见的初中好友,好友惊讶地对她说“你长胖了好多啊!”,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胖了。一次听到母亲与她原来单位的同事不经意地调侃“次仁玉珍长高长胖了,没有以前漂亮啦,变成了一个丑女儿 !”听到母亲的话,她像当头淋了一盆冷水,心情一下子变灰暗了,从此心里总像被一块石头压着觉得很沉重,变得闷闷不乐,人前人后想着自己太胖了,应该尽快想办法减肥。

有一天,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以肯定的口气说“你的身材不算太胖,倒是你笑起来脸胖,眼睛显得有些小”,自己再照镜子发现似乎真如朋友说的一笑起来眼睛显得小,脸盘显得大。从此又多了一块心病,甚至不敢在众人面前,露出笑的表情。

她尝试着节食减肥,不吃晚餐、不吃荤菜。但晚上总是饿得慌,早晨起床以后又猛吃早餐,尽管吃早餐时心里忐忑不安,有种担忧,甚至有种自责和羞耻感。这样折腾了两个星期,体重不但没减轻反而长了三斤多,她心中懊丧极了。

现在她每天都要反复照很久的镜子化妆,想通过化妆掩盖自己的缺陷。夏天来了,旁边的女同学大多都穿裙子,她却不敢再穿裙子突显自己的身材了,总是黑上衣,黑长裤。同学背后议论她“太爱化妆”“穿着怪气”、“整天板着个脸”,好象有些疏远她了。她特别不愿意出现在公众面前,好象大家都看着自己的体貌缺陷,都觉得自己丑,而这样会损害自己的尊严。最近体育课老师几次批评她缺课或上体育课时站着动都不动,她更不敢上体育课了。尽量不出现在公众场合面前,无法回避时,总感到别人在注视自己,觉得不自在、很尴尬。不愿意与那些漂亮的或身材苗条的同学在一起,不愿意听别人议论身材长相之类的话题,而当别人议论时又怀疑是在议论自己。心情静不下来,总想着这些事,上课时也容易走神,学习效率也下降了,由此感到烦恼、忧愁、焦虑、孤独。独处时总想去照镜子,愈照镜子愈心情压抑,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找回从前的自己,更不知道如何面对将来。

三、咨询师观察得到的初步映象

求助者自己前来,穿着深色衣裤,身材高挑,结实,匀称、略胖,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眉清目秀,披着直发,是个漂亮的女孩。进咨询室时显得心神不定,入坐后视线游离,不敢与咨询师对视,拘紧压抑,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叙述情况条理清楚,回答问题能抓住要领,交谈合作,定向准确,语调适中。注意力集中,思维反映适度,智能记忆好。情绪低落,心情不好,迫切希望改善自己的心境状况。

四、心理测验结果

EPQ量表标准分:E 38、N 65、P 35、L 28。

SCL-90:总分146分,强迫症状2.0 抑郁2.3 焦虑2.5。

人际关系: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

SDS标准分:60分。

SAS标准分:60。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也就是其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没有幻觉妄想等症状,所以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

2、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但是该求助者的反应只局限于体象不满意,害怕他人认为自己丑这个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只有1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二)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该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2个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虽然也以忧虑、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三)对该求助者诊断结论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以及以上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

(四)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无躯体疾病,器质性病变引发心理问题的情况显示,但18岁还处于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时期,体重变化是正常的,尤其是女性皮下脂肪变厚易导致体重上升。由于生理上发育处于高峰状态,青年人自我意识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上,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容易因为某些不令人满意的外貌体象特点产生焦虑情绪。

2、社会性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被学院舞蹈队淘汰。

(2)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如被同学起绰号,被同寝室同学议论疏远,母亲不经意的玩笑话。

(3)受社会流行的美丑观念影响,追求苗条身材并以此为审美标准。

(4)家庭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求助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和不合理信念;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想要获得周围人特别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每一位重要人物的认同、喜欢、赞赏。有人说自己胖、眼睛小,就认为所有人都会如此看待自己,讨厌和笑话自己,夸大自己的不足或缺陷。歪曲认知,总想象自己不满意的身体部位很丑,从而心里失去平衡。

(2)被忧虑、焦虑、自卑心情所困忧,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人际关系上采用回避方式,把自己隐藏在公众的视线以外,减少与人的交往,缺乏交流,变得孤独,加速消极情绪的循环。

(4)性格内向,易受外界影响、敏感、多疑,虚荣心理强,争强好胜,追求完美。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缓解烦恼、忧虑的情绪,减轻自卑感。

(二)近期目标

1、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正确认知,合理看待周围人对自己体象的评价,促进求助者与周围人的正常人际交往。

2、SDS测试标准分从60分降到53分以下。

3、SAS测试标准分从60分降到50分以下。

(三)最终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寻求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1、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认为:情绪和不良行为(C)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A)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B)造成的。个体的认知系统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心理不健康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才能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体方法是:引导求助者自我探索,找出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对此进行发问,提出质疑,启发求助者积极思考,帮助求助者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学习建设性行为,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2、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 该疗法认为各种刺激事件本身不直接引起个体的反应。刺激首先通过感觉器官转换为感觉信息,感知在人格特征和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信息加以评价、解释、认知才能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反映。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所经历的生活事件作出了错误或歪曲的认知。错误认知常以“自动思维”的形式自发产生。具体方法是:引导求助者认识那些错误的、歪曲的认知,学会把自己的想法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区分开来,了解到认知对求助者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使求助者学会识别、观察和监督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自动想法。

(二)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商定咨询时间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预计进行6次咨询。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2次咨询)

第1次咨询:咨询师通过关注、共情、理解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指导她作相关的心理测验EPQ、SCL -90、SDS、SAS,做出评估和诊断,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第2次咨询:巩固咨询关系,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回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3-4次咨询)

第3次咨询根据认知疗法,ABC理论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回忆中学、小学时代被周围亲人长辈、邻里朋友夸赞“漂亮”和自己参加学校文艺表演活动时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周围人特别是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每一位重要人物都应该认同、接纳、喜欢、赞赏自己,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很重要,自己很在意这种评价。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求助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如“有人说我长胖了,眼睛有些小,说明大家现在都不欣赏我了”,“我变丑了,不能在公众面前出头露面,周围人会议论我、讨厌我”,“形象差,所以不能跳舞”,“胖是丑的”,“眼睛小是丑的”。

列举出求助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求助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

要求求助者完成两道家庭作业。一是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好记录。二是从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中挑选几个有代表的人物做一次小调查,让他们对她进行评价并写下来,要求在50个字以上。下次咨询时带给咨询师看。

第4次咨询: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求助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求助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周围人对她的印象很好,大多对她的品行、学习成绩等方面评价高,喜欢和她交往,在体象印象方面周围人写了很多这样的内容:“高挑”、“健美”、“清秀”、“漂亮”、“白净”、“可爱”、“气质好”等。求助者对实际验证的这个结果感到高兴,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她发现大家并没有嫌弃讨厌她的意思,事情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夸张和糟糕。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作业,通过进一步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

继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记录自己一周中每天的主要情绪和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撑的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学习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第三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第5-6次咨询)

这个阶段咨询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巩固、提高。

第5次咨询: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6次咨询:求助者反映原来的一些想法的确不合理、不现实,对自我的认识有偏差,有歪曲,自述近来情绪好多了。与同学交往轻松些了,不再害怕出现在公众面前了。咨询师和求助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忧虑烦恼、焦燥的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了,与同学打交道或出现在公众面前不再觉得尴尬。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就像一个陀螺被自己的一根鞭子不停地在原地抽着转动,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三)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128分,总分下降了18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SDS标准分:36分 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SAS标准分:40分 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明显缓解。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许又新.神经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标准分求助者咨询师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基于马尔科夫预测的分层教学下教学质量量化模型
拒绝的正确方式
高校师生对原始分制与标准分制的感知对比
基于标准分优化的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同感的技术
心理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