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人叶秉敬的音韵学研究

2011-01-24张玉来

关键词:法门韵尾叶氏

张玉来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叶秉敬(1562—1627),字敬君,浙江衢州府人(今衢州市衢江区峡川镇下叶村),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明代著名学者,以音韵学名世。据雍正《浙江通志》载,叶秉敬曾任工部主事、河南学政、江西布政使司等职。叶秉敬敏思好学,著作宏富,著有《韵表》、《字学疑似》、《诗韵纲目》、《学政要录》等四十多种著述。另外,像今人徐宇宁所著《衢州简史》等书也有叶秉敬的介绍。①徐宇宁:《衢州简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26-227页

《韵表》(含《声表》)是叶秉敬的一部讲述音韵的著作。《韵表》共有三部分内容:一是凡例,共十六条,讨论有关音韵的理论问题和声、韵划分的原则。二是法门,共五则,包括分韵法门、分声法门、分四派祖宗法门、读《韵表》法门、读《声表》法门。这些法门讲述韵图制作原则和使用方法。三是韵图,该书共有两种韵图,一种是按韵排列的音节表,叫《韵表》,一种是按声母排列的音节表叫《声表》。《声表》部分不完整。叶氏在《读韵表法门》里介绍了他的韵图制作体例,可以概括为“三十韵为经、四派祖宗为纬”。就是三十韵按每韵的韵母情况决定表的多少,少的一张,如东韵;多的四张,如麻韵,总共56表。每表又分“要”表和“全”表两种,前者只有音节字,后者每一音节都收罗很多同音字。

《韵表》过去研究不够,重视的人不多,赵荫棠曾有过简单的介绍②赵荫棠:《等韵源流》,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156-162页。,李新魁也有过粗略的讨论。③李新魁:《汉语等韵学》,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34-235页。

叶氏的音韵分析理论非常丰富,是一位很有思想的语言学家,他对当时汉语音韵单位的划分和语音阐释都有很精到的见解,集中在《韵表》的一、二部分。这份宝贵的历史史料值得我们重视。

本文所据《韵表》版本为齐鲁书社1997年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所收故宫藏明万历刻本并参考了《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所收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三年刻本。

一、关于声母

叶氏分声类为三十,他用三十六字母为标目,三十六字母中,除去知、彻、澄、娘、敷、疑六母外,剩下的三十母就是他所定的声类系统。他对这三十个声母做了非常有特色的描述和分类。

首先,他将字母的演进做了描述:

旧韵用三十六字母。闻之上官万里曰:“自胡僧了义,以三十六字为翻切母,夺造化之巧。司马公《指掌图》、为《四声等字(?)》、《蒙古韵》,以一声该四声,皆不出了义区域。”信斯言也。字母之设,盖人巧也,实天工也。乃愚削其六,止用三十,曰:“见溪群端透定泥帮滂並明非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晓匣影喻来日”是也。其六母曰:“知彻澄娘敷疑”。(凡例二·辨声母)

其次,他把字母做了分类。他在“凡例二·辨阴阳”里把全清次清的字母称为阴,全浊、次浊的字母称为阳,又把阴阳细分为出口、纳口、半出口、半纳口,并落实到各组声母:

出口阴:溪透滂清穿 送气清塞音、塞擦音

出口阳:奉邪禅匣 全浊擦音

纳口阴:见端帮精照影不送气清塞音、塞擦音

纳口阳:(无)

半出口阴:非心审晓 全清擦音

半出口阳:群定並从床全浊塞音、塞擦音

半纳口阴:(无)

半纳口阳:泥明微喻来日次浊

第三,他特别分析了喻母的类别和读法,并改喻母为御母。他说:

三十字母,括尽天下之韵,犹平上去入括尽

天下之声,中间惟一‘喻’字微有偏枯。盖江南

之音,有不尽如“喻”字者。试以“業”字言之,

江北多与“葉”字同呼,而江南或与“葉”分途,

自呼为“業”。又以“牛”字言之,江北多与

“尤”字同呼,而江南或与“尤”分途,自呼为

“牛”。今总之以“喻”母,则江北之人信而江南

之人疑矣。又以‘外’字言之,《正韵》收入

‘泰’韵,五快切,江南北俱同此音,而时闻中州

或呼作‘偽’字。然江北之‘伪’,半吐;江南之

‘伪’半收,微有异焉。故愚改‘喻’母为‘御’

母,以‘喻’字偏而向于一‘御’字,虚而兼两呼。

此道精微,盖纸笔之所不能载;惟面面相对,口

口相传,始尽其妙。(凡例五·辨喻母)

按:业,疑母;叶,以母。牛,疑母;尤,云母。外,疑母;伪,疑母。叶氏对喻母(以、云)和疑母之间的关系心存疑虑,发现南北读法不同,不知所以然而然,不如干脆改个名称算了。但,他改后的“御”母,还是疑母字,所以该书里的御母,不能当半元音的j来看待,应该还是ŋ。

他又以“四派祖宗”细分每一声母的类别,根据四呼的不同为每一声母设计不同的四组声母用字,每组用两个字,分别代表开齐合撮四呼的声母。据叶氏“凡例”和《分声门法》,我们做成下表。

表注:上表内△、○是叶氏原来就用的符号。△表示有声无字,○表示无声无字。带方框的字原来用圈表示,是指借用的字。◎是本文使用的符号,叶氏原文很多个声母后的四呼用字因无合适的字可用,即借用某字甚或使用反切,如“非”母齐齿呼用“非经切”、“非坚切”作代表字,“帮”母合口呼用“借前一派祖宗”作说明,这些内容在下表内表示有困难,也无必要,故一律用◎代表,这样处理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

二、关于韵母

(一)立韵分部

叶氏分韵为三十部,他为了让人们别误会他为什么不依照《洪武正韵》的韵部系统,特别在“凡例一·宗正韵”里陈述了他立韵的原则:

太祖高皇帝命文臣宋濂等编《洪武正韵》,行于海内,书始同文矣。第家传户诵日用不知将立《正韵》表以为尊王制者之领袖,而乃复有此《韵表》之设者,何也?此《韵表》为古韵而设。盖不考古韵之所以分,则不知《正韵》之所以合。惟详知其分者之何如而是、何如而非,则真知其合者之必然而然,非勉然而然也。且以其分者之绪馀为诗家拈韵之助,而以其合者之精蕴为心口吐纳之,则韵学始曲全而无憾矣。故此《韵表》三十实为《正韵》之忠臣。(凡例一·宗正韵)

叶氏在“法门”里设有《分韵法门》,他讨论了并韵的历程,说明了《平水韵》、《洪武正韵》、章黼《韵学集成》分韵的情况,最后自定三十韵部。这三十韵部是:东冬江阳鱼虞佳灰支微齐寒删先萧肴豪歌麻尤庚青蒸真文元侵覃盐咸。如果把四声相承的韵部配合起来就是下面的系列:

东董送屋

冬肿宋沃

江讲绛觉

阳养漾药

鱼语御

虞虞遇

佳蟹泰

灰贿队(卦)

支纸寘

微尾未

齐荠霁

寒旱翰曷

删潸谏黠

先铣霰屑

萧篠啸

肴巧效

豪皓号

歌哿箇

麻马祃

尤有宥

庚梗敬陌

青迥径锡

蒸拯证职

真轸震质

文吻问物

元阮愿月

侵寝沁缉

覃感勘合

盐琰艳叶

咸豏陷洽

(二)韵部分类

叶氏把三十韵部分为开口、合口两大类,又细分为向内、向外、居中三大类。他说:

至于开口音,则掀唇而见齿;合口音,则呼毕而闭唇;向内音,则深舌而近喉;向外音,则浅舌而近齿;居中音,则不向内不向外而统在中间。如‘东董送屋”直至“元阮愿月”二十四韵,韵之开口者也。“侵寝沁缉”以至“咸豏陷洽”四韵,韵之合口者也。合口韵中,大都是向外之音;若深舌而读之,则“盐”字闭口近于阳,大不通矣。故合口韵止有向外音,并无向内音与居中音。惟开口韵,分有向内、向外、居中三样。如“东董送屋”,“冬肿宋沃”、“江讲绛觉”、“阳养漾药”,不可说向外,不可说向内;即如“支纸寘”“微尾未”,俱似近外,而无向内者与之对,故统名曰居中可也。惟有“真轸震质”,“文吻问物”、“元阮愿月”,此三项韵,截然向外而毫不粘带于内:“庚梗敬陌”、“青迥径锡”、“蒸拯证职”,此三项韵,截然向内而毫不粘带于外;昔人为此六韵易混,故以“真”、“文”、“元”居上平声,“庚”、“青”、“蒸”居下平声,使人望之如天渊之隔,而后呼之不致有毫厘之差。此开口、合口、向内、向外、居中五者,乃三十字母之所不能分,而三十韵自分之者也。(凡例八·辨韵有中内外)

他说的开口韵是指非闭口的韵,即没有-m韵尾的韵,如《诗韵》的东董送屋、元阮愿月等;合口是指闭口韵,即有-m韵尾的韵,如诗韵的侵寝沁缉、咸豏陷洽等。

他在开口、闭口中又细分出来的向内、向外、居中的类别分布如下:

开口向内庚青蒸

开口向外真文元

开口居中东冬江阳鱼虞佳灰支微齐寒删先萧肴豪歌麻尤

合口向外侵覃盐咸

开口韵才有居中、向内、向外三类,向内的是-ŋ韵尾韵,向外的是-n韵尾韵,居中的是-u、-i、-n(部分)、-ŋ(部分)韵尾韵兼收的韵。

合口只有向外的-m韵尾韵。

他所谓向内,向外,居中,主要是指韵尾收音,也涉及到元音的舌位。

(三)韵部再分上下二等

叶氏还将三十韵部再分为上、下两等,每等再一分为二,即开齐合撮四呼。他说:

韵表之设,大都述而不作,未有无所因而辄创自愚臆者。中间惟—表二等之法,乃千古未泄之秘。愚每反复于唇舌,往来于心口,见其二等之外,毫不可增,二等之内,毫不可减。妄谓此法有功于字学,非曰小补。虽圣人复起,不易吾言者。如有不信,请面命而口传之。今略载其大意于此,以便观者之入门而学韵。盖此法不立,自是前辈之缺典;此法不明,难免万古之长夜。愚之苦心吃紧为人处在此,不可泛而视也。如“东”韵止立一表,表中上等有公,下等有弓,二等之外,绝无他声;“冬”韵亦然。若“江”、“阳”韵虽立二表,而前后表止有二等,如‘阳’韵前表上等为冈,下等为姜;“阳”韵后表,上等为光,下等为△(音居庄切)(按:叶氏用△表示无字);表则可增而等则必不可增,此断然而莫易者也。旧有《切韵指南》,名曰《等子》,作《集韵》者祖之;然二十四摄,每摄却立四等,往往于二等之外,掺用他韵……,细查二十四摄,一等者既不足为法,四等者又属乌有先生。惟不佞二等之法,卓然可定千古之论。(凡例六·辨二等)

三十韵自分开口、合口、向内、向外、居中五者矣。而开、合、内、外、居中之韵各有声之粗而满者,有声之细而尖者,有声之圆而满者,有声之圆而尖者。粗而满,则为庚干;细而尖,则为经坚;圆而满,则为觥官;圆而尖,则为扃涓。试呼上等“东”韵,公、、贡、榖,觥官;上等‘虞’韵,孤、古、顾、榖,觥官,则贯气宽大而包唇,其为圆而满,可知也。试呼下等“冬”韵,恭、拱、供、挶,扃涓,则收声聚狭而撮唇,其为圆而尖,可知也。试呼上等‘阳’韵,冈、、掆、各,庚干;上等‘豪’韵,高、杲、诰、各,庚干,则开豁而齐截,其为粗而满,可知也。试呼下等‘微’韵,机、虮、既、讫,经坚;下等‘先’韵,坚、茧、见、结,经坚,则针锋而线缕,其为细而尖,可知也……”(凡例九·辨韵有粗细圆尖)

综合这两条凡例和《韵表》的排列,我们可以把上下二等及四呼的特点表述如下:

简单说来,上等是开口、合口,就是洪音;下等是齐齿、撮口,就是细音。一二三四派,就是开齐合撮。

叶氏对他的这个上下二等的分类十分自信也十分自豪,简直就是“卓然可定千古之论”(凡例六·辨二等),这是多么自信的豪言啊!

叶氏一点不迷信过去旧等韵的开合四等之论,完全以实际语音作为分析对象。就此而论,叶氏应该在语言学史上占据一席地位。

(四)说明-m韵尾韵存在

叶氏在语言观察中发现南北语言在-m韵尾的韵母读法上存在差异,他特别加以论证,最后他的系统还是保留了-m韵尾韵。

江北之地,昔号中原,有开口音,无合口音,故元世周德清作《中原音韵》,为乐府而设,不分开合。而近世金陵李士龙亦以合口音分附开口音之下。然今吴越歌讴并有开合,如废其合口,止宜于北调,未为通论也。假如辛、星、心三字相类,然辛在“真”韵,则向外矣,星在“青”韵,则向内矣;心在侵韵,则合口矣。又如亲、清、侵三字相类,亲在“真”韵,则向外矣;青在“庚“韵,别向内矣;心在“侵”韵,则合口矣。分别不严,所失不小。(凡例十·辨韵有开合)

三、关于音节

叶氏除了论述声母、韵母的各种分类和特点之外,还采用声母和介音的拼合方法来理解音节结构。他说:

韵中既有此四项(按,指四派韵母)之音,非有四派祖宗不足以通摄之,故以三十母冠三十韵,又以四派祖宗分管三十母,合得四三—百二十祖宗。但庚干、经坚二派,各满三十;而觥官、扃涓二派,帮滂並明非奉微七字无声,借用庚干二派之祖,故除去二七一十四,止得百六祖宗云。(凡例九·辨韵有粗细圆尖)

粗大尖细之庚干、经坚,圆满圆尖之觥官、扃涓各韵具有之,故四派祖宗三十母得之以分母中之血脉;三十韵得之以别韵中之低昂,其法密矣。然向内之韵与居中之韵,其祖宗可以互通而交用。而惟向外之韵,如真轸震质、文吻问物、元阮愿月,此不可与向内同科,亦不可与居中者混处。使以庚干、经坚、觥官、扃涓四派宗通用之,则未免混外向于内向,即此几微之不慎,而字法淆矣。愚故于庚、经二派之中,附以根、巾二派;觥官、扃涓二派之中,附以昆、君二派。夫根、巾、昆、君之四派,单为向外之音设阶梯,而与庚、经、觥、扃之四派殊科。此所谓严千里之辨于毫厘,若天堑之不可飞渡者也。(凡例十一·辨四派祖宗)

叶氏认为,既然韵母有四呼的不同,那么,每一声母因开齐合撮韵母的不同特点应该有不同的用字,他把这些不同的用字称为“四派祖宗”,如:

详细的声母用字见上《三十声母四派祖宗用字表》。

四派祖宗的设计说明叶氏深谙音节结构的不同特点。这是他最值得表彰的地方。

四、余论

由于叶氏恪守平水韵的分类,他对有些韵的分法有疑虑。如,在“凡例十二·辨旧等韵分析东冬”里,他对东冬、支微、鱼虞、江阳何以分为不同的韵,不得而知,只好自作解释,但他的解释很荒谬。他说“东”为东方发生之地,属春,其音畅舒而发露;“冬”为四时之末,万物收藏,其声含洪而包蓄,故东、冬应分。这就有些唯心主义了,没有一点科学性。

叶氏没有关于声调的论述,在他看来,声调就是传统的平上去入四类。

叶氏在《刻韵表序》说:“今欲合舌上于纸上,来目视其点画形象而口辩其声音韵律,岂非合先天后天之文字而俱备者乎?岂易言哉”出于这一目的,叶氏不能不照顾书面上的语音类别,他所分析的语音系统不会是纯任客观的活的音系,正所谓“此《韵表》为古韵而设”(凡例一·宗正韵)。

《韵表》所表现的各种语音现象的细节需要分析他在每一个音节表后的注释,他所描写的语音体系的性质尚需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法门韵尾叶氏
探究应用经济信息优化宏观经济管理的“法门”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小学语文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三道“法门”
鸣鹤叶氏诗人与白湖诗社
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
度过法门
仡佬语-n、-ŋ、-i韵尾的发展演变
做人要逗,才华要秀
客体虚构:卡夫卡的中国意象解读
做人要逗,才华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