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臂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内固定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

2011-01-08庞贵春叶颂霖刘海亮邹尔标张瑞常

创伤外科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腓骨线片B型

庞贵春,叶颂霖,刘海亮,邹尔标,张瑞常,巫 东

小腿开放性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严重损伤由高能量所致,占肢体开放性骨折的首位[1],随着骨科学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如果治疗方法及固定材料选择不合理,手术操作不妥,会出现感染引发骨外露、骨髓炎、骨缺损、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导致严重伤残[2]。自1999年1月~2010年6月,本治疗组采用双臂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内固定(拉力螺丝钉、克氏针)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29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298例,男性206例,女性92例;年龄15~60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1例,重物砸伤26例,挤压伤13例,坠落伤18例。骨折部位:胫腓骨近端12例,骨干骨折270例(上1/3骨折45例、中1/3骨折170例、下1/3骨折55例),胫腓骨远端骨折16例。骨折类型:横行28例,斜行45例,螺旋65例,粉碎160例。按Gustilo分类系统[3]:Ⅰ型82例,Ⅱ型106例,ⅢA型74例,ⅢB型33例,ⅢC型3例(其中1例为不完全断腿再植)。软组织缺损面积4cm×2cm~16cm×6cm,骨缺损6例,合并颅脑、胸、腹部损伤或休克11例,单纯软组织缺损6例,合并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33例,缺损面积2cm×4cm~6cm×16cm。

2 治疗方法

2.1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 合并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患者,首先抗休克治疗及对颅脑、胸、腹部损伤作早期处理,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创面采用3D法(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希碘)反复冲洗,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的异物和组织。3例伴有小腿主要血管损伤患者修复血管,重建肢体血运。急诊Ⅰ期缝合或组织瓣移植闭合创面259例、创面用抗生素敷料覆盖27例、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敷料覆盖12例。根据全身情况及局部创伤条件,39例Ⅱ期选择组织瓣移植或移位修复软组织或骨缺损。

2.2 骨折的处理 固定均采用双臂、围框形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围框内部使用半螺纹针与骨圆针固定的基本术式,固定方法如图1。其中104例单纯组合支架固定、56例联合拉力螺丝钉固定胫骨碎片、133例联合克氏针纵形腓骨固定、3例行跨踝关节固定、2例跨膝关节固定。各部位骨折固定见图2、3。骨折固定时间3.5~9.5个月,平均6.5个月,分1~4次(平均2次)拆除支架。

图1 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模式示意图。a.胫骨远端固定模式图;b.胫骨远1/3固定模式图;c.胫骨中1/3固定模式图;d.胫骨近1/3固定模式图;e.胫骨近端固定模式图

图2 患者男性,36岁。GustiloⅢB型胫骨粉碎性骨折。a.伤后3小时X线片;b.术后1周X线片示外固定牢靠,骨折复位好;c.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

图3 各部位骨折固定方式。a.男性,56岁。GustiloⅢB型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跨膝关节固定术后X线片;b.男性,28岁。GustiloⅢB型胫腓骨干近1/3粉碎性骨折术后X线片;c.男性,22岁。GustiloⅢB型胫腓骨干中1/3粉碎性骨折术后X线片;d.女性,38岁。GustiloⅢB型胫腓骨干远1/3粉碎性骨折术后X线片;e.男性,42岁。GustiloⅢB型胫腓骨干远端粉碎性骨折术后X线片

2.3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本治疗组共采用8种39块组织瓣移植修复,其中背阔肌皮瓣3块、腓肠肌皮瓣16块、足内侧皮瓣3块、小腿内侧皮瓣7块、临近筋膜皮瓣4块、足背皮瓣3块、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块、髂部骨皮瓣1块。皮瓣面积4cm×2cm~16cm×6cm,采用带蒂移位36块(其中9块为交腿皮瓣)、吻合血管移植3块。组织瓣移植时机为清创后Ⅰ期修复52例、3~7天9例、2~3周18例、3~4周6例、>4周1例。

2.4 骨髓炎、骨缺损、骨不连的处理 4例骨髓腔感染者于骨髓腔内置管,连续灌洗治疗,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2~4个月瘘道完全闭合。6例骨缺损全部行自体骨移植;8例骨延迟愈合、6例自体植骨、2例支架加压、3例骨不愈合的均行自体骨植骨。

3 功能评定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采用Johner-Wruhs疗效分析法[4],优:患肢无短缩,骨折无畸形愈合,皮肤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度>100°,步态自如;良:患肢短缩<1.5cm,骨端功能对位,无成角、旋转畸形,皮肤愈合好,膝关节活动度为20°~100°;差:患肢短缩>1.5cm,骨折畸形愈合、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膝关节活动度<60°,不能行走或步态摇摆。

结 果

29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返院随访282例、入户随访16例。有支架的间隔1~2周(平均1.2周)、去支架的间隔1~6个月(平均3.8月)随访1次。主要观察软组织、骨痂、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3.5~9.5个月,平均6.5个月,顺利愈合287例,延迟愈合8例,骨不愈合3例,经植骨(9例)及外固定支架加压治疗(2例)均治愈;深部感染4例,于骨髓腔内置管,连续灌洗,抗炎、换药等治疗治愈;创口及外固定针口局部浅表感染22例,经规范换药等治疗治愈;组织瓣39块,坏死3块,共成活36块,成活率92%;3例血管损伤成功修复血管,无截肢病例。患肢功能采用Johner-Wruhs疗效分析法[4]进行功能评定:优187例、良87例、可18例、差6例;优良率91.9%(见表1)。

表1 Johner-Wruhs功能评定表

讨 论

1 伤口的清创、闭合

清创是治疗开放性骨折、预防感染的基础和关键,应争取在伤后6小时完成。对辨别不清的组织作暂行保留,延期处理,3~5天后做2次清创。GustiloⅠ、Ⅱ型伤口,就诊时间在6小时内,污染不重的争取Ⅰ期闭合伤口;>6小时且污染严重的采用Ⅱ期闭合伤口;GustiloⅢ型伤口,特别是就诊时间长、污染重的不主张强行Ⅰ期闭合。软组织缺损的伤口闭合以组织瓣移植修复为主,轻度缺损首选邻近带蒂皮瓣;中度缺损选择腓肠肌皮瓣、比目鱼肌肌肉瓣、带血管蒂、神经蒂或筋膜蒂的皮瓣;重度缺损选择交腿皮瓣,交腿皮瓣尚不能覆盖创面,可选择吻合血管的背阔肌或股前外侧肌皮瓣等。笔者认为组织瓣的选择不要片面追求技术难度,应以安全、快捷、有效为前提,要充分考虑一旦失败给后续治疗带来的困难。近年来,由于对皮肤、筋膜、皮神经血供认识的加深,筋膜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穿支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增多,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却相应减少[5]。

2 双臂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内固定的应用

新鲜的GustiloⅠ、Ⅱ型胫腓骨骨折目前临床可采用支架、钢板、髓内针等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严重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也有钢板、髓内针内固定成功的报道[6],但由于内固定势必进一步破坏骨折断端的血液循环,应力遮挡效应以及金属电离作用对骨折愈合极为不利,一旦合并感染,骨质外露,由于异物反应,创口处理难度更大,目前临床上对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选择支架治疗较为普遍。组合支架具有组装方便、随意布针、可单臂、双臂及多臂固定,一次固定可完成多次组织瓣修复手术,为更多术者所采纳。本治疗组根据小腿解剖及组合支架特点,结合支架及生物力学布局原理[7],经临床试验观察,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避开主要神经和血管布针的双臂围框模式,基本满足各种类型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对初学者及年轻医生具有指导意义。半螺纹针组装方便,可多角度进针,防止支架滑动。腓骨固定目的是恢复小腿的长度与力线,起到支撑及内夹板的作用,减少畸形愈合及踝关节炎的发生[8];胫骨游离骨块行拉力螺丝钉内固定,使骨折接触紧密,有利于整体复位及愈合。

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

由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n于1992年首创,裘华德[9]引进国内,用医用泡沫包裹多孔引流管置入伤口内或覆盖创口表面,外面用半透膜黏贴封闭,在泡沫材料及创面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接触面,然后用60~80kPa的负压持续或间断吸引,形成负压闭式引流,能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内的渗液,保证创面洁净,避免局部渗液积聚,加速组织消肿,改善局部循环,在维持创面清洁的同时可能刺激促生长因子-1(IGF-1)的自主分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的愈合[10],现已广泛使用于Ⅰ期或Ⅱ期组织创面[11]。本组12例使用该技术,经临床观察,有效封闭创面、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双臂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内固定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手术创伤小,双臂围框固定简捷有效,联合内固定增加稳定性,显微外科技术及真空负压引流封闭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皮肤缺损及预防感染问题,不失为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理想选择之一。

[1]周炳荣,张杰,陈胜,等.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J].中外医疗杂志,2008,12(27):26.

[2]刘方刚,陈步俊,李恒毅,等.小腿严重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0(11):940.

[3]刘志雄,刘涛,丁寿勇,等.常用骨科分类和功能评定[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

[4] Johner R,Wruhs O.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intemal fixation[J].ClinOrthop Relat Res,1983,(178):7 -25.

[5] Parrett BM,Matros E,Pribaz JJ,et al.Lower extremity trauma:trends inthe management of soft-tissue reconstruction of opentibia-fibula fratures[J].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7(4):1315-1322.

[6]张景贵,王建民.单臂外固定器结合肌皮瓣转移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4,10(1):25-26.

[7]王亦璁.创伤早期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54.

[8]谷贵山,徐翠香,严永吉,等.骨折后腓骨长度的恢复与踝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的关系[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27(5):288.

[9]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3-94.

[10] Mooney JF 3rd,Argenta LC,Marks MW,et al.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efects inpediatric patients using the V.A.C.system[J].ClinOrthop Relat Res,2000,376(1):26-31.

[11]姚元章,李英才,王韬,等.真空负压封闭技术加外固定器治疗肢体开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8):867 -870.

猜你喜欢

腓骨线片B型
腓骨肌萎缩症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基于B型超声的在线手势识别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X线片发现骨肿瘤要提早的原因。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
PSS4B型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