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急诊灾后重建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1-01-08陈达英邓艳华
陈达英,邓艳华
德阳市人民医院是“5.12”汶川地震灾区唯一的三甲医院,在地震中医院建筑近80 000m2遭到破坏,近百台医疗设备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5 000万元。在灾后重建中,我院年门急诊量均以>20%的速度递增,突破100万人次/年。面对地震后医疗设备和条件限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患者需求这一现实,我们通过多方调查,针对灾后重建中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改进门急诊服务流程、加强环节管理等,确保了就诊秩序和医疗安全,推动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为灾区医院灾后重建提供了参考。
资料与方法
1 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3个方面:(1)患者及家属:随机抽取急诊或门诊就诊的患者或家属,以无记名填写方式进行;(2)医务人员:同期在岗的门急诊各科室医师、护士、辅助科室人员;(3)社会各界人士:医院常年聘请的义务监督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在校学生和教师。
2 问卷调查表
由门急诊部自行设计,均为100分制,调查内容根据对象不同而异,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就医环境、服务流程、建议改进措施等项目。
3 研究步骤
分3个阶段:2008年6~8月为早期检查调研阶段;2008年9~12月为集成问题整改阶段;2009年1~6月为调研、验证分析阶段。
4 研究实施方法
自身检查和调研:每周1、3、5派专人到各科室或诊室进行检查走访,了解情况,记录问题和整改效果。共1 600名医护人员接受了检查和调查。
患者满意度调查:分2次随机抽取急诊或门诊就诊的患者或家属2万名,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无记名填写,入院时发放,出门急诊时收回。
坐谈与走访:由门急诊或医院出面派人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坐谈和走访,以发放问卷调查表形式获得信息。前后共对800人进行了调查。
问题集成:通过上述途径,整理和集成相关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诊室和医院职能部门。
制定与验证:分析整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3个月的整改,3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查和评价。
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之间显著性检验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1 基本情况
患者满意度情况调查发放问卷20 000份,可见返回问卷16 429份,13 514份问卷回答完整,2 915份问卷回答不完整。医务人员先后有1 600人次接受检查和调研;向社会人员发放问卷调查800份,返回800份,回答完整623份(77.88%),回答不完整或缺项177份(22.12%)。
2 灾后重建中的问题集成
(1)硬件设施布局不合理:门急诊量在灾后逐年大幅增长,原有设计、房屋已不能满足伤病员所需;(2)门急诊流程不畅:由于没有足够的诊室和宽敞、有效的候诊大厅而导致门诊服务流程不畅,在就诊高峰期各个区域拥堵现象严重;(3)门急诊量大,超饱和运转:地震前门、急诊患者数在50万~70万之间,地震后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天达4 000人次,而我院门诊建筑设施及布局是按日门诊量2 000~3 000人次设计的;(4)门急诊管理分散:门急诊从挂号收费、保安、保洁,到门诊各部门工作人员,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患者多而集中,加上疾病的特殊性,给门急诊组织和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5)患者心理问题多,医疗风险大“5.12”汶川地震后,患者在就诊中常常表现烦躁、易怒等心理问题,而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在医患交流、沟通等方面可能做得不到位,致使在就诊的多个环节中均存在安全隐患。
3 整改后的效果评价
3.1 患者满意度评价 门急诊灾后重建整改前后门急诊患者对医院就诊满意度见表1。患者认为医院在整改前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护水平和就医环境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3.2 自身检查与调研评价 医院对本院医护人员进行的检查和调研结果见表2。可见在门急诊灾后重建中,整改前后除医护质量无变化外,医护人员的其他自身评价和检查项目均有改观。
3.3 社会满意度评价 门急诊灾后重建中整改前后的社会认可度调查见表3。可见社会各界对就诊流程和就医条件的改善较为满意,而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健康宣教、主动服务等方面虽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门急诊患者的就诊满意度评价(±s)
表1 门急诊患者的就诊满意度评价(±s)
两组比较:★P<0.05
年度 服务态度 医护水平 就医环境2008.6~8(7857/次)78.56±22.68 80.27±29.07 62.89±21.51 2009.1~3(8572/次) 87.50±19.48★ 91.83±27.89★ 89.46±19.09★
表2 本院医务人员的检查与评价(±s)
表2 本院医务人员的检查与评价(±s)
两组比较:★P<0.05,△P>0.05
年度(n)工作环境 工作流程 服务态度 医护质量 医患沟通 病历文书 协作技巧2008.6~8(800/次)72.58±21.65 62.84±15.21 84.51±25.78 90.17±23.32 78.84±26.51 83.65±26.57 75.89±28.94 2009.1~3(800/次)86.87±16.54★91.98±15.75★96.48±27.85★92.58±17.56△87.86±25.46★95.54±30.38★93.79±23.46★
表3 门急诊灾后重建中整改前后的社会认可度调查(±s)
表3 门急诊灾后重建中整改前后的社会认可度调查(±s)
两组比较:★P<0.05,△P>0.05
年度(n)就诊流程 医疗水平 服务态度 健康宣教 主动服务 就医条件2008.6~8(236/次)76.38±23.51 87.69±26.54 75.34±21.05 65.58±18.45 81.58±19.54 56.90±27.31 2009.1~3(387/次)84.26±21.09★ 92.16±31.13△ 82.16±19.67△ 72.17±20.08△ 88.46±29.58△ 81.64±23.59★
讨 论
“5.12”汶川地震给大量的医疗单位造成了严重损失,经过短暂的医疗救援后,灾后重建成为所有灾区医疗单位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在灾后早期医务人员紧张、硬件设施还不齐备的情况下,面对大量伤病员的不断涌入,医院门急诊首当其冲,面临巨大挑战,医院完全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1],而患者的满意度是在医院分级管理中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2]。如何优化流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让医务人员、患者及社会三方面都满意,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要为目标的服务宗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
1 改善门急诊环境
在灾后重建前期,门急诊在服务场所不变的情况下,选择患者不多的时段对门急诊内部环境进行改善,如对急诊科的装修、观察输液室座椅的更换、门诊部分地方的改造和适当扩大、加大对环境卫生的管理等措施,最终改善门急诊环境。从灾后重建的前后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患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就诊环境的改善均持肯定态度。
2 优化流程和宣教
医院因地震影响而改变了就医流程,我们对原有的流程进行优化和组合,达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通过电视、大型液晶显示屏、巡诊医务人员定时和不定时的宣传、讲解,指导患者就诊,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往返;通过健康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让患者了解一些疾病的知识,同时,有效缩短了患者的心理等候时间,也使患者的健康需求得到了满足。从医务人员、患者及社会人士三方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门急诊流程清晰,有明显改进。
3 合理调配医务人员
根据患者就医习惯,对患者流量大的科室或专科适当增设专家门诊;针对地震后心理问题多这一社会问题,增设心理咨询和服务门诊;对失去孩子又想再生育的家庭,专设妇产科医师坐诊及咨询。注重细节管理[3],如开展微笑服务,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4 加大信息化建设,适当分流
重建过程中,医院加大门急诊信息化建设,完善并加强网站建设,实行电话预约;在门诊较为醒目的地方安装电子滚动牌,通告当日各种医疗信息,让患者心中有数;在门诊增设便民门诊,负责处理复诊患者,包括开写处方、检验单。
5 “白加黑”及“五加二”工作制
针对白天患者多、门急诊运转不畅等现象,及时更改医疗工作时间,实行假日门诊,合理分配医务人员在周末全天加班;在急诊科开设夜间门诊(22:00前),与急诊医技、收费等部门资源共享。
6 加大门急诊管理力度
门诊职能部门主任由兼职变为专职。门诊科护士长除负责门诊部全面护理工作外,还负责急诊、消毒供应中心、传染病后备医院的协调和督查工作;1名副护士长负责巡诊工作,以加大对门诊患者服务的管理、诊室及专科医生出诊的管理;另1名副护士长负责对直属部门注射室、采血中心护士的管理,及门诊环境的管理。此外,医院职能部门还不定期到科室巡查和监查,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
7 畅通投诉渠道,提供优质的补救性服务
门诊部设立投诉热线和接待室,并在各楼层设立意见箱,各区域设立意见本,配合医院行政职能部门,建立健全患者投诉管理系统,定期做满意度调查;门诊职能部门认真对待患者的每件投诉,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向患者反馈处理结果;积极认真地处理灾后重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尽最大努力让就诊患者满意。
[1]刘世云.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6(2):224-225.
[2]任真年.现代医院顾客满意度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6):370 -372.
[3]薛蜀岳,阳国兴,姚丽沙.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0,8(6):1479-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