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
2015-01-23曹伟光
曹伟光
南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南阳 473000
临床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医院管理核心工作内容。2009年,卫生部提出完善医疗服务规范及相关标准,目的是为了逐渐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进一步保障诊疗行为顺利开展[1-2]。X线片检查是放射科重要工作内容,可为临床提供疾病诊断依据,制定治疗原则。X线片清晰度、对比度是书写诊断报告的前提,并以此确立手术范围。为进一步发现放射科X线片质量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提高该院整体管理质量,该研究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3000份X线片作为观察对象,结合放射科实际情况和具体工作,探讨X线片质量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现有大型X线机四台。该研究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3000份X线片作为观察对象,每年1000份。
1.2 检验方法
根据我国卫生部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按照放射科X线片5项审片标准进行评片:①位置准确;对比度良好且清晰;②线片表面无划损及污染情况;③铅字号码整齐,未出现错号;④造影片对比剂充盈满意、显影清晰,能够充分显示解剖结构形态;以上两项不符合为丙级线片,一项不符合为乙级线片,全部符合为甲级线片;由技术问题造成无法作为诊断依据的X线片被视为废片。
1.3 统计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SPSS 15.0统计软件中,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果
2011年1000 份X线片中,甲级线片817份,乙级线片103份,丙级线片53份,废片27份;2012年1000份X线片中,甲级线片885份,乙级线片65份,丙级线片31份,废片19份;2013年1000份X线片中,甲级线片935份,乙级线片41份,丙级线片14份,废片10份;2013年丙级线片率为5.3%,明显比2012年(3.1%)及2011年(1.4%)低,P<0.05;2013年废片率(1.0%)明显低于 201 年(1.9%)和 2011 年(2.7%),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2011—2013年X线片质量等级
3 讨论
X线片检查是放射科重要工作内容,可为临床提供疾病提供诊断依据。根据临床实践经验认为,导致放射科X线片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主观因素,如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等;二是客观因素,如机械设备稳定性及故障等。另外,患者佩戴装饰以及患者移动等原因也可造成质量问题[3-4]。结合放射科工作实际,X线片质量控制方法如下。
3.1 规范相关人员操作,切实提高线片照射质量
X线片出现中心线不准确及号码不确切等质量问题,多半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及责任心有关。若仅从表面看,提高操作人员技能似乎不难。但实际上,由主观因素所导致的质量缺陷是很难避免和控制的。因此,在开展X线检查时,操作人员应首先把握机器性能,严格控制对比度不清晰、锐利度差等问题。其次,根据不同种类疾病,正确掌握不同位置照射要点。
3.2 严把质量关,掌握各个环节质量控制要点
切实保证放射科X线片质量,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针对不同型号机器,根据其自身性能,制定对应操作规范,并制作曝光条件表格[5]。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机器应定期校正,使X线片质量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3.3 完善相关制度,保障质量监督控制体系顺利实施
放射科X线片主要质量管理工作是制定评片制度,并贯穿在日常工作中。评片工作应在科室主任领导下、以临床诊断为视角完成,进一步保证监控体系正常运作,使X线片质量管理更具客观性。评片时,若条件允许,工作人员应使用专业仪器对X线片清晰程度、影像层次、对比度及线片密度进行物理测验,并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估。
该研究结果显示,导致该院放射科X线片出现质量问题主要因素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要想切实提高放射科质量管理,应从各个角度将质量隐患消除。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保证X线片质量,为放射科诊断工作及医院诊疗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1]董恩宏.基于医疗质量管理的患者信任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相关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5(5):1811.
[2]王绍胜.千佛山医院放射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山东大学学报,2014,4(5):231.
[3]邢旭东,李功杰,李珺.PACS在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2,7(1):56-57
[4]鞠志英,李俊,章琪,等.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4,6(17):59.
[5]董丽敏.解析基层医院放射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发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