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士关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010-10-26周幸莲王小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2期
关键词:抗凝剂试管标本

周幸莲,王小丽

(惠州卫生学校,广东惠州 516000)

临床护士关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周幸莲,王小丽

(惠州卫生学校,广东惠州 516000)

血液标本的采集会影响实验室分析结果并成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为探讨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质量控制实践,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分别从采集前准备、血液标本的分类、采血部位与方法、采血时间、采血容器、血液标本的处理等方面对临床护士如何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及临床上常见的一些细节纰漏、注意事项以及相应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与同行分享经验并为临床上保证为实验室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标本提供参考。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临床护士

血液标本的采集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照医嘱执行;(2)严格查对;(3)充分准备;(4)正确采集(采血时间、采血量、采集方法);(5)及时送检,正确保存。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1 采集前准备

护士在采血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测项目、过程、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

1.1 常规要求

(1)住院患者应晨间、空腹采血。(2)门诊患者应静坐半小时以上再采血。(3)采血前避免使用任何药物,不能停药者,应注明药名。(4)采血前避免饮酒、茶、咖啡及吸烟等。(5)特殊试验,如糖耐量测定、C肽测定等应按要求准备和留取标本,耐心解说,取得患者配合[1]。(6)严格核查。采血前应严格核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地确定该患者就是所要采血的患者。

1.2 填写检验单

在明确检测项目、选好合适的采血容器后,护士要认真填写检验单上的各项信息,即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填好后将检验单一角的检验单号撕下,贴到预先准备好的试管上。

2 血液标本的分类

2.1 全血

血沉、血常规、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检查采用全血标本。采血前应选择相应抗凝管,采血后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

2.2 血浆

纤维蛋白原、游离血红蛋白等测定采用血浆标本,采集血浆也需用抗凝管。

2.3血清

大部分生化和免疫学检测采用血清标本,如血清酶、脂类、电解质、肝功能等检查。采集血清不需抗凝管,但应严防溶血,否则会导致细胞内钾离子释放,致使标本血钾含量增高[2]。

3 采血部位与方法

3.1 毛细血管采血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多数是由急诊、门诊检验科医生负责。采血部位:(1)指端或耳垂;(2)婴儿为拇指或足跟;(3)大面积烧伤患者应选取皮肤完整处。

3.2 静脉采血

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目前标准负压采血管作为安全方便的采血容器在国内外已普遍采用。

3.2.1 采血部位多在肘部浅表静脉,婴儿常在颈外静脉。

3.2.2 注意事项(1)检验目的不同,容器选择有异。(2)采血量应准确,如检测血沉,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必须为4∶1。(3)不能反复让患者握拳及运动上臂,不拍打手臂局部。(4)止血带结扎时间不超过1分钟,采血针头进入静脉的同时立即松开止血带。(5)严禁在输液、输血的同侧肢体采集血标本。(6)同时采集多项血液标本时,注血顺序应是:血培养管→抗凝管→干燥试管。

3.2.3 常见不合格血液标本及其预防措施(1)高脂肪血液标本:血清或血浆外观呈乳白色混浊状。多因患者进食后不久即采血所致。预防措施是空腹采血。(2)溶血标本:血清或血浆呈红色或暗红色。常见原因有血液注入试管速度过快;容器不干净;血液遇水;血液被强力振荡。预防措施有采血器应干燥清洁;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入;勿将血液泡沫注入;血液与抗凝剂比例适当;注入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切忌用力上下振荡血液标本;及时送检。

3.3 动脉采血

常用于血气分析。多经肱动脉采血,也可经股动脉、桡动脉采血。采集的血液标本必须与空气隔绝,立即送检。

4 采血时间

通常以上午7∶00~9∶00为宜。考虑到体位和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静脉血液标本最好于起床后1小时内采集。此外,不同测定项目对血液标本采集时间有不同要求[3]。

4.1 空腹采血

大部分临床生化项目要求在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血,一般在晨起早餐前采血,可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理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2 非空腹采血

血常规、血沉、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血淀粉酶检查等可以在医生开出医嘱后立即采血。

4.3 定时采血

即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采集标本。常用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药物血液浓度以及激素测定(如C肽测定)等。

4.4 急诊采血

不受时间限制,检验单上要注明“急诊”2字和采血时间。

5 采血容器

主要分为血清管、各种抗凝管和其他特殊试管。各种试管的试管帽颜色、内含抗凝剂情况及用途见表1。

表1 各种试管的试管帽颜色、内含抗凝剂情况及用途

6 血液标本的处理

血液离体后,细胞代谢活动继续进行,葡萄糖会分解成乳酸,使血糖浓度下降,乳酸浓度增高,氯离子从细胞内转移出来而使血氯浓度升高。故标本应尽快处理,及时送检。

6.1 抗凝情况

分为抗凝和不抗凝2种。全血或血浆标本应注入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并应立刻混匀。常用抗凝剂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枸橼酸钠、草酸盐、肝素等,含钾、钠的抗凝剂就不能用于测定血钾或血钠血液的抗凝。

6.2 保存方法

原则上应立即送检,不能立即送检者,应适当保存。(1)血浆:在4℃保存24小时以上,凝血因子活性下降为原来的5%。(2)供血液分析仪细胞计数的血液:应室温下保存,低温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3)血糖测定的血液标本:应阻止糖酵解,常用糖酵解抑制剂有氟化物和碘化物。(4)生化和免疫检查的血清标本应冷藏,可置于4℃冰箱中保存3~6天。(5)冷凝集素测定的血液标本:应保存于36℃~37℃环境中。(6)胆红素、VitB12测定的血液标本:应用锡纸包裹或避光,以免遇光分解,引起测定值下降。(7)微生物测定的血液标本:不能置于冰箱中,因微生物会被冻死,应注入血培养瓶中立即送检,置35℃孵育。

血液标本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标本,检验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甚至是确诊许多疾病的必要条件,同时,动态监测某项指标,前后比较,对病情轻重演变以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4]。

临床上绝大部分血液标本均由护士负责采集,如果采集方法不正确、处理有误或在细节方面有纰漏,将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严重时会误导临床诊治,造成患者病情延误甚至死亡。如动脉血气分析,如果护士在采血后忘记注明患者是否正在吸氧,则检查结果会有偏差,会干扰呼吸衰竭的诊断及对病情的判断[5]。可见,高质量的检验标本是获得可靠检验结果的首要因素,对护士而言,掌握正确的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熟悉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会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曾祝伦,李兴禄.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3):370~372.

[2]张立力.健康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梁栋,李越.浅析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J].护理研究,2004,18(11):2036~2037.

[4]丛玉隆,张海鹏.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取及其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21(1):52~55.

[5]王尚华,田秀英.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误差的护理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1,15(6):343.

R193

B

1671-1246(2010)22-0146-02

猜你喜欢

抗凝剂试管标本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试管难题
凝血测定中抗凝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