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基于深圳市实践

2010-09-19汪文新卢祖询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6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门诊科室

● 汪文新 卢祖询

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基于深圳市实践

● 汪文新 卢祖询

合理配置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是当前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研究认为,应该通过工作量来确定医生的配置;通过床位数及床位使用率确定护士数;通过相应的比例范围确定其他卫生人员数量。

医疗机构 卫生人力资源 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体配置效益。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多年来一直依据卫生部1978年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实行草案》来配置卫生人员。随着社会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效率和服务要求的提高以及用人制度的改变,上述编制方案明显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征求意见初稿)指出,根据当地医疗需求,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师以及护士配置数量。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师、护士以及其他卫生人员配置数量,必须对以下关键系数进行测算:医生标准日均诊治人次;每管床医生平均担当病床数;住院部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护士与床位数比例;门诊护士与住院护士比例;其他卫生人员与临床医生比例、效率系数等。本文试图通过深圳市各类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对上述关键系数进行测算,并且提供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师、护士以及其他卫生人员配置数量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前提设定

(一)人员分类

参照卫生部《2007年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对人员分类,本文将医生进一步细分为包括临床医生(包括门诊白班医生、门诊中夜班医生、门诊中夜班二线医生、健康体检医生、管床医生、住院部二线医生)、非临床医生(即从事医技、卫技工作的医生),其中二线医生包括三线医生及外科手术班医生;护士分为住院部护士和门诊护士。

(二)相关公式

1.门诊医生的确定

对门诊医生数量的确定使用以下公认公式:某科室应编门诊医生数=某科日均诊治人次/医生标准日均诊治人次+机动数。其中,“机动数”一般为为“应编人数”的35%。

将整个医院当作一个大科室,并将以上公式中的“日均诊治人次”指标分拆为:白班日均诊治人次、中夜班日均诊治人次、日均健康体检人次。考虑到中夜班医生值班(中午和夜晚的16个小时)不可能满负荷工作,因此采用急诊科室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对急诊医生的日诊疗人次调整。

因此,可以将上述公式转换为:

门诊白班医生数=白班日均诊治人次/医生标准日均诊治人次÷0.65。

门诊一线急诊医生数=急诊日均诊治人次/医生标准日均诊治人次÷0.65÷急诊科室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其中三级医院配置有二线急诊医生,可以参照住院部二线医生和一线医生的标准比例配置。

急诊科室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急诊病人数/非急诊病人数)÷(开放急诊科室数/不开放急诊科室数)÷2。

健康体检医生数=日均健康体检人次/医生标准日均健康体检人次÷0.65。

2.住院医生的确定

管床医生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每管床医生平均担当病床数×365)+机动数,同理转换为:管床医生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每管床医生平均担当病床数×365)÷0.65。其中: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病床使用率×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住院部二线医生数=管床医生数×住院部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比例。

3.临床医生数

临床医生数=门诊白班医生数+门诊中夜班医生数+健康体检医生数+管床医生数+住院部二线医生数。

4.医生总数

1988年世界银行与卫生部协作卫生Ⅰ项目中通过德尔菲法,认为医院中有10%的医生从事非临床工作,因此,医生总数=临床医生数÷0.9。

5.护士数量的确定

护士数=床位数×床位与住院护士标准比例,其中床位使用率默认为93%,如果床位使用率并非93%,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转换:护士与床位数比例=标准比例×实际床位使用率/93%。

利用门诊护士与住院护士比例可以计算门诊护士数量。

6.其他卫生人员的确定

其他卫生人员总量测算,通过其与临床医生的比例来确定。

(三)研究思路

以上公式均为国内外公认的计算公式,因此研究的关键点就在于各系数的确定。研究主要使用三种方法,一种通过实际的工作量和人员配置反推系数值。即既然目前深圳市医疗机构在正常运转,说明其人员的配置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可通过实际情况可以反推出系数值;另一种通过咨询关键人(科主任)获得相关系数的值,考虑到科主任的主观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人为偏差,因此参考量表的提问方式,从不同角度来获得相关系数的值,力求最小化偏差;最后一种是采用工时测量确定住院医生,以获得相关系数值。

对以上不同方法获得的不同系数值,先采用配对非参数检验,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则混合在一起得到系数的均数(标准值);如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集中分析法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咨询相关的卫生管理专家(工作者)对以上获得的系数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取权重系数的均数对获得的系数进行处理,得到标准的系数值。

对其他卫生技术的人员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其与临床医生的比例来确定。本研究通过分析5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发现5年间各类卫技人员与临床医生的比例的差异绝大部分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取5年数据的均值为其比例值。

另外,深圳市卫生医疗机构可能存在医疗效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以上获得的结果可能有偏差。本研究最后根据全国各省市情况,使用效率系数对人员数量进行进一步调整,使获得的值尽可能合理。

以上所有分析均进行K-S检验性正态检验,如果数据呈正态,取均值为标准值,如果数据非正态,剔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重新检验,然后取均值。

二、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

本研究调研了深圳市所有三级综合医院(4家)、妇幼保健院(6家)、中医医院(4家)、专科医院(5家)以及11家二级综合医院为。对医疗机构的各临床科室正副科主任、正副护士长、正副院长、各临床科室管床医生1-2名、卫生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共计调查601个临床门诊主任、100名门诊护士长、42310例病例工时测量、498个临床住院主任以及288名住院护士长、439个行政科室人员、91位院长、7位卫生管理方面的专家。

本次调研采用了以下方法:

1.关键人咨询法。咨询门诊科室正副主任有关“每名病人诊治所需最合理的平均时间”(可以换算出每小时诊疗人次)和“最合理的门诊医生总数”等关键指标;咨询住院科室正副主任“实际每名管床医师担当病床数”、“实际管床医生数和二线医生数”、“期望每名管床医师担当病床数”和“期望管床医生数和二线医生数”等关键指标数据;咨询各科室护士长有关“实际护士数和床位数”、“最合理的床位数和护士数”等关键指标。考虑到实际病床使用率不一致,规定标准床位使用率为93%,对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调整。

2.工时测量。采用纸币法对被调查医院所有住院部临床科室随机抽取1-2名管床医生,进行“每名住院病人日均所需诊疗时间”的调查。然后通过公式:某科每管床医生工时测量的担当病床数=每管床医生每天有效工作时间×250天/(某科每住院病人日均所需诊疗时间×365),计算出工时测量每管床医生担当病床数,其中每管床医生每天有效工作时间为6小时。

3.集中分析法。通过调研实际情况、科主任访谈以及现场调查住院医生三种方法获得的医生和护士工作效率的差异如果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集中分析法确定每一种方法的权重系数,由三种方法获得的结果乘以权重系数,即获得医生和护士标准工作效率,进行计算转换后最终获得医生和护士的标准日工作量。

4.文献法。本研究还运用了文献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深圳市医疗机构各科室有关业务量及人员统计信息、2003~2007年深圳市卫生统计年鉴、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作为确定其他卫生人员的基础,以确定其工作效率系数。

三、调研结果

(一)有关医生数量的系数

1.门诊医生日标准诊疗人次(表1)

表1 各类医疗机构门诊医生日标准诊疗人次

2.中夜班科室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 (表2)

表2 中夜班科室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

3.医生标准日均健康体检人次

共调查17个体检科科主任,得到体检科每医生每日工作量为26.4人,范围在18.36~34.38之间。

4.医生标准分床数(表3)

表3 各类医疗机构医生标准分床数

5.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标准比例(表4)

表4 二线医生与管床医生标准比例

(二)有关护士数量的系数

1.床位与住院护士标准比例(表5)

表5 各类医疗机构床位与住院护士标准比例

2.门诊护士与住院护士标准比例(表6)

表6 门诊护士与住院护士标准比例

(三)卫技人员及其他技术人员的系数

其他卫生人员与临床医生的适宜比例见下表7。

表7 其他卫生人员与临床医生的适宜比例

(四)行政职能科室人员的数量

行政职能科室人员数量通过其占卫生人员(不包括工勤技能人员)的百分比来确定(表8)。

表8 行政管理人员占卫生人员标准百分比

(五)后勤人员的数量

深圳市医疗机构后勤人员大部分都实行了“专业外包”,若财政对其进行补助,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人头补助。此处卫生人员不包括工勤技能人员(表9)。

表9 工勤技能人员与卫生人员适宜比例

(六)效率系数

经测算,深圳市住院每个病人的平均诊疗时间与门诊每个病人的平均诊疗时间的比例为5.86,即一个住院病人住院日平均相当于5.86个门诊病人。通过换算将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换算为门诊病人数,然后将深圳市医师人均每日担负的诊疗人次(转换的)除以其他地区医师人均每日担负的诊疗人次(转换的)即得到效率系数。通过对比全国、中西东部地区以及各省市相对于深圳的效率系数数据,经K-S检验,呈正态分布(Z=0.921,P=0.364)。效率系数的均数确定为为1.123±0.218。将以上获得的各类人员数量乘以效率系数均数即得标准的配置人员数量。

五、讨论

(一)本研究的特色

本研究以工作量来对卫生人员进行配置,与以往利用医院床位数确定卫生人员配置有根本不同。研究充分考虑医疗专家意见、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卫生管理专家的意见,将门诊医生分为白班医生和中夜班医生分别计算。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本研究提出“中夜班医生日诊疗人次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本研究还考虑到全国其他区域的医疗服务效率情况,通过“效率系数”进行调整,所得出的结果合理可靠。本研究方法可以供其他城市借鉴。

(二)编制的人员安排情况

根据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和人才是否可替代的情况,编制应该优先考虑的人员依次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医生、放射、超声、检验人员、其他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和药剂人员也很重要,考虑到可以替代性以及今后可能实行的“医药分家”,可以在护理、药剂、其他技术人员的关键领导岗位配置编制上引进社会力量。争取逐步将可以外包业务做到“专业外包”,甚至可以将一些药房、部分检验科室等等做到“专业外包”,医院只进行诊断治疗的业务。

还有,经批准设置的非常设岗位可以配置编制人员,如法医鉴定等等。特设岗位的等级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特设岗位不受卫生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的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规定:实习医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的差错一律由带教医师承担,实习医生一般也无执业医师证。因此,本研究确定的医生数量不包括实习医生。考虑到进修医生即有本院医生出医院进修也有别的医院医生进本医院进修,研究也不考虑进修医生对医生配置数量的影响。由于专科医院的样本量过少,专科医院计算的数值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1.顾江:《人力资源配置》,载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 第3期。

2.贡森 :《我国卫生发展总体超前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需另谋出路》 载《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6年第3期。

3.陈钊,刘晓峰,汪 汇:《服务价格市场化: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未尽之路》.载《管理世界》,2008年第8期。

4.Brown MM,Brown GC,Sharma S,et al:《Physician manpower and health care expendit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a thirty-year perspective》.载《Health Care Finance》,2001年第4期。

5.Phillips RL,Dodoo M,Jaen CR,et al:COGME's 16th report to congress:Too many physicians could be worse than wasted》.《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2005年第3(3): 268-270。

6.李 翔,谢 峰:《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经济学探讨》,载《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年第1期。

7.陈 虹,吴 彧,梁 兵:《医院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中华医院管理》,1999年第11期。

8.高红霞,方鹏蓦,魏晨:《我国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合理配置研究》,载《中华医院管理》,2006年第6期。

9.张鹭鹭,李静,徐祖铭.:《高级医院管理学(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刘治民:《新时期医院从事临床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载《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年第9期。

注:本研究为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局、卫生局2008年课题的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责编 肖鹏燕 Tel:010-88383907 E-mail:hrchina_2009@126.com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门诊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门诊支付之变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