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观察86例
2010-09-19韩彩云
韩彩云
山东省胶南市王台中心卫生院(266425)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感染以及理化刺激等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本病,反复发作、影响发音、局部不适等临床表现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学习,我们自2005年12月以来,采用中药汤剂合穴位针刺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来胶南市王台中心卫生院就诊的患者,均为门诊治疗者;男31例,女55例;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14岁;病程最长的21年,最短1年。均经过反复的中西医治疗,其中急性发作者52例。接受本治疗者停用所有的内服和外用药物。
1.2 诊断和疗效标准[1]
1.2.1 诊断标准
均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1987年偏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及治愈好转标准》慢性咽炎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标准。①病史:常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或因鼻病长期张口呼吸及烟酒过度、坏境空气干燥、粉尘和刺激性气体污染、从事过度发音职业等。②症状:咽部不适,或干、或疼、或痒、或干燥感、灼热感、烟熏感、异物感等;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咳出分泌物,甚或作呕。病程2个月以上,常因受凉、感冒、疲劳、多言等原因致症状加重。③检查:咽部慢性充血,呈暗红色,或树枝状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咽侧索肿大;咽黏膜增生肥厚,或干燥、萎缩、变薄,有分泌物附着。具各上述症状及检查所见之一者即可诊断。
1.2.2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咽痛、干痒、异物感等自觉症状均消失,检查发现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消失,咽后壁肿大淋巴滤泡恢复正常。黏膜分泌物基本消失,且随访3个月没有复发;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检查发现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减轻,咽后壁有少数肿大淋巴滤泡,有少量粘液;无效:诸症与检查结果和治疗前比较无变化。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①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②保持居室内空气湿润清洁,室内不吸烟,不把有刺激气味的物品放在室内。生炉取暖的家庭,在炉子上放置一盆水,以改善干燥环境。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⑨戒除吸咽,少食煎炒和有刺激性的食物。④避免过多用声、讲话,患者需休息,多饮水减少操劳,有全身性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1.3.2 中药汤剂
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5g、半夏12g、人参6g、厚朴12g、桔梗15g、川楝子15g、丹参15g、南星12g、白芍12g、沙参15g、枸杞子15g、甘草8g,常规水煎服,日一剂。
1.3.3 针刺治疗
定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患者平卧位或者坐位,常规消毒,用1.5寸或2寸针针刺该4穴(双合谷、双照海),进针得气后,嘱患者作吞咽动作直至咽部有津液上承为止,每10min行针1次,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合谷穴偏泻,照海穴偏补,留针30min后出针,每日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开始第2个疗程。治疗1个月,判断疗效。
2 治疗结果
治愈29例,占33.7%;好转54例,占62.8%;无效3例,占3.5%,见表1。
表1 小柴胡汤加减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咽炎86例治疗效果
3 讨 论
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在祖国医学属于“梅核气”,梅核气即是咽喉中有异常(异物)的感觉,是以咽喉中如有梅核阻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的咽喉疾患。咽喉干涩是其主要表现。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所伤,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火,火热上炎,煎熬津液,气为痰滞,痰因七结,痰气博结,气滞血瘀而形成。病理为气结、痰阻、络瘀、津伤。中医治疗法则:疏肝理气、除痰散淤、养阴生津。伤寒第213条:“少赐之稳病,口苦咽乾目眩也。”小柴胡汤主之。著名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主张:“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则人体生机旺盛,机体健康,有病易于康复。可以见得调畅气机、和解少阳对本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故我们选用小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有开郁畅气,疏肝利胆、调整气机的升降出入。合黄芩川楝子清少阳之邪热,厚朴、川楝子助柴胡疏肝理气,桔梗合黄芩清热利咽。半夏厚朴南星理气化痰,白芍沙参枸杞子养阴生津,白芍合甘草又可以缓急止痛,丹参活血祛瘀,人参意在扶正以祛邪、御邪,甘草既能调和诸药,又能清热解毒。诸药合用直指病机。据现代药理研究[2],柴胡含有柴胡皂苷a、b、c、d以及少量挥发油等,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苷、黄芩素等,药效学研究表明,本品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人参含人参皂苷及少量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人参烯、维生素、人参黄酮等,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等作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证实了中药方剂的组方严谨。合谷穴系手阳明经原穴,其循行“……下入缺盆络肺”,具有通咽利喉,宣肺清热之功,其功效偏泻。照海穴系足少阴肾经之穴,交会于阴跷脉,其循行“……入肺中,循喉咙……”具有调补肾阴之功,其功效偏补,两穴之经均络属于肺,过咽部,四穴一上一下,一通一补,补中有泻,以达调补肺肾之阴,通咽利喉之功。中药和穴位针刺治疗本病,恰对病机,疗效显著。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1085.
[2]张恩虎,汪悦,朱爱兰,等.实用临床中药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