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RS时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临床预后关系探讨

2010-09-19余灵燕何晓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4期
关键词:时限稳定型心室

余灵燕 何晓薇

1 重庆市教育学院职工医院(400000)

2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40005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发病率高 ,病情变化快,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其诱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易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而目前认为QRS时限的延长主要与心肌缺血引起严重的非均匀性传导有关。本文就112例UA患者QRS时限、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三者间的相关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1月住院的UA患者共11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有关诊断标准,其中男79例,女33例,年龄48~77岁,平均(58.4±6.1)岁。其中低危险组46例、中危险组38例、高危险组28例,均除外能引起QRS时限增宽的疾病如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肌梗死、低血钾、心室肥厚和药物因素等。

1.2 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纸速50mm/s,选择V5导联连续测量QRS时限,方法为从QRS起始止于QRS波群终点。同时对以上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或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有无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Ⅱ~Ⅲº房室传导阻滞)。及住院期间的生存情况和有无心脏病事件(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表1 UA分级与QRS时限及恶性心律失常相关关系

2.1 不稳定型心绞痛按危险度各分级组间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低危险组、中危险组、高危险组的QRS值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病事件发生率见表1。不稳定型心绞痛随着危险度分级增大,QRS值增大(P<0.01),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P<0.05),但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未见明显增加(P>0.05)。

2.2 相对于无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病事件发生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病事件发生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QRS波群时限明显增大(95.2±13.5ms :123.32±17.8 ms,P<0.01)。

3 讨 论

QRS时限可反映心室不同部位心肌细胞除极时间,QRS时限延长是心肌缺血的一个标志物[1]。心肌缺血时,细胞膜仅呈部分除极化,即细胞膜外的阳电荷不能全部消失,仍附有一部分阳电荷,因此受损伤部分的心肌膜外电位较完全除极化的健康心肌膜外电位高,两个部分之间产生电位差,由部分除极化的受损心肌流向完全除极化的健康心肌。另外蒲肯野纤维受累,心肌细胞传导速度下降,电活动相对延迟,心电图表现为QRS明显延长。同时心肌长期的缺血、缺氧,心肌纤维增粗,拉长,心腔扩大,冲动在心室肌中传导时间延长。更有心肌严重损伤,心功能减退,室壁张力增高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的障碍导致心室重构和功能紊乱,心肌电不稳定型增加,为折返激动提供了条件[2]。在CAST研究中[3]表明QRS时限延长,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标志物[1]。本文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了QRS时限延长与UA、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病事件呈正相关关系。

[1]魏妤,顼志敏.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RS时限延长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刊,2004,39(6):23-24.

[2]石蓓,方惟一.心肌血运重建术后运动试验QRS时限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4,4(2):120-122.

[3]Capone RJ,Pawitan Y,el-sherif N,et al. Events in the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 baseline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placebo treated patients[J]. J Am Coll Cardiol,1991,18(6):1434-1438.

猜你喜欢

时限稳定型心室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
论民事举证时限制度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