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在诊断严重创伤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2010-09-12赵超
赵 超
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之一,是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1]。一些与凝血、血栓有关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均会使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2]。D-二聚体特异性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因此,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诊断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笔者对严重创伤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进行测定,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严重创伤患者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 2005-11~2008-10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治疗的严重创伤189例。男129例,女60例;年龄19~69岁,平均46.5岁。其中颅脑外伤15例,胸腹外伤14例,多发性骨折36例,股骨、髋部骨折79例,膝部、胫腓骨骨折45例。以上患者均排除有凝血障碍、肿瘤、口服抗凝剂及其它严重疾病。
1.2 方法 仪器使用日本Sysmex公司产CA1500型血凝仪,试剂为美国德灵公司产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方法。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用专用真空采血管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严格按操作规程检测D-二聚体,跟踪观察患者病情。正常对照组30名,为健康查体者。分析各组手术前后D-二聚体的变化。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表 1 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s,μg/L)
表 1 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s,μg/L)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术前比较,*P<0.05
术前 术后并发 DVT组 16 399±135.45△ 665±334.22*未并发DVT组 173 385±128.81△ 376±133.58正常对照组 30 121±38.91 n
2 结果
术后经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DVT 16例,手术至血栓形成时间3~22 d,平均8.2 d。见表1。
3 讨论
目前认为创伤引起组织凝血活酶释放入血,激活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在创伤数小时后血液即转为低凝。血管内皮的损伤,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因此严重创伤患者均有凝血、纤溶功能紊乱,在脑外伤时发生凝血病者高达3%~13%[3]。血浆D-二聚体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4]。严重创伤患者伤后由于应激、出血、休克和缺氧等易导致凝血、纤溶功能紊乱,手术后卧床、患肢制动及骨折固定等因素致静脉血流进一步缓慢或停滞、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较大。不管血栓位于深静脉的近端或远端,脱落后都会导致肺血栓栓塞症,从而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结果显示术前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术后DVT的发生无相关性,但并发DVT组的D-二聚体术后3 d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术前,且高于未并发DVT组。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发现,患者严重外伤术后几天,虽然D-二聚体下降,但与正常人相比,仍维持较高水平,表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对高危DVT患者术后进行D-二聚体的监测,如果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较术前明显增高,则应高度怀疑有血栓发生,并尽早采取措施加以避免。
总之,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严重创伤患者术后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34.
[2]Shitrit D,Heyd J,Raveh D,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the D-dimer test in deep vein thrombosis:improved results by a new assay method and by using discriminate levels[J].Thromb Res,2001,102(2):125.
[3]Gando S,Nanzaki S,Kemmotsu O.Coagulofibrinolytic changes after isolated head injury are not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rauma patients without head injury.J Trauma,1999,46:1070-1076.
[4]郭雪梅,王鸿利.快速D-二聚体在诊断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进展.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4(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