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
2010-07-26梁春香
杨 燕,梁春香
患者女,76岁。因左眼发红6个月近1周加重伴眼球轻度突出就诊。既往有右眼白内障手术史,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口服降血压药,血压控制在130~157/70~80 mmHg。入院后测左眼压20.7 mmHg。行眼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头轻置于眼睑部行纵切、横切扫查,反复仔细对比检测左右两侧眼静脉的内径、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纵向扫查时,首先于眼球上方显示眶上壁向后走行的眼上静脉眶上壁段,然后于球后视神经与上直肌之间显示眼上静脉球后段;二维超声显示左侧眼上静脉眶上壁段及球后段血管内径较右侧显著增宽(图1),眶上壁段内径2.4 mm,球后段内径4 mm;CDFI显示左侧眼上静脉血流方向为双向血流,呈搏动性血流,压迫颈动脉则此无回声区与其搏动消失;频谱显示其内静脉频谱动脉化(图2),流速增快:眶上壁段32 cm/s、球后段10.8 cm/s。右侧眼上静脉内径、血流参数及频谱均正常。最后超声提示:左眼上静脉内径增宽,血流动脉化,考虑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经颈部血管MRA证实为:老年左侧颈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又称搏动性突眼,是由于颈内动脉与海绵窦之间不正常通路使颈内动脉血液流入海绵窦内而造成的异常情况,80%以上首先表现为眼部症状和体征而就诊于眼科。
当多种原因造成颈动脉—海绵窦瘘形成时,海绵窦内静脉压升高,血液逆流至眼上、眼下静脉,并通过眼上静脉引流至面部静脉,从而引起血管扩张、眶内软组织水肿、眼球突出,眶内容物将来自海绵窦的动脉脉冲传至眼部,引起眼球搏动,即搏动性眼球突出。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瘘孔在海绵窦的位置及瘘口的大小。临床上按通过窦口的血流速度又将该病分为高血流量瘘和低血流量瘘。低流瘘大多为自发性,以50岁以上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但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往往以红眼就诊眼科,正如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红眼,眼球突出不明显,近1年来发现血压升高,起病较隐匿,病情进展缓慢,故判断其为动脉硬化性病变致小血管破裂继而导致低流瘘口形成。
图1 二维图像显示两侧眼上静脉球后段内径
图2 频谱显示左侧眼上静脉眶上壁段,其内静脉频谱动脉化
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特殊诊断价值,是确诊、排除及鉴别诊断该病与其它眼部疾病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根据病史、结合眼部典型临床表现等,即可明确诊断本病。特别是高频超声具有分辨力高、无创、安全、重复性好等特点,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被视为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