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教师课堂教学浅析

2010-08-15王晓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2期
关键词:分光笔者内容

王晓英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高校新教师课堂教学浅析

王晓英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新教师既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又经受自身成长的历程,这一过程需要新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笔者结合初次授课经验,就高校新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作一浅析。

高校新教师;备课;课堂教学

刚从学校毕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虽然专业基础扎实,且受过系统、严格的岗前培训,但是在其面临着由原来受引导和照顾的角色转变为现在课堂管理的组织者、启发交流者的角色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学经验相对缺乏、角色转换难以适应等诸多问题[1~2]。“学”和“教”是完全不同的,学得好不一定教得好。新教师的教学状况通常是力求讲清教材内容、不出原则性错误、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缺乏个性、灵活性,在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上缺乏功力,教学原则和方法存在缺陷。由于新教师缺乏课堂控制能力,因此即使出现一点小问题,也会感到手足无措,甚至严重影响授课质量。笔者作为一名新教师,现就新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 做好备课工作

笔者坚持“备内容”、“备学生”和“备教法”三步走的教学准备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精心准备,每一讲都有备课笔记和教案,教案中会对教学过程的展开做出设计。具体方法心得如下。

(1)备内容。笔者认为备内容包含2个方面:一是吃透课本上的内容,二是准备好PPT。笔者的教学课程分析化学,虽然是自己的专业和科研方向,但笔者还是在寒假期间把分析化学课程重新认真学习了一遍,保证能够完全理解书本上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查阅其他学校的相关教程,从中汲取一些精华,做到每一章每一节都心中有数。另外,笔者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整理一些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作为课堂的补充内容。

PPT应当做到文字醒目,布局合理,图文并茂,内容精练,把知识点简单明了地展示出来,切忌包罗万象、成为文字代码的简单堆积;颜色搭配要合理、活泼,但不花哨,适当地加一些影片或动画,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视觉感受,加深印象,促进理解。比如课程中分光光度计的类型这节内容,笔者将其3种类型,即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及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全部用动画展示,学生一看就明白了3种类型的区别,事半功倍。

(2)备学生。分析化学是在2006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结合其专业特点,笔者将课程名称改为“卫生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包括多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其中的实例都与医药卫生息息相关。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示例,选择了二硫腙法测定尿中微量镉,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清中的无机磷、肾上腺素杂质的限量检测等这样一些示例。学生会觉得这门课程非常有用,需要用心去学习。

(3)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程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笔者会用2~3个小时,对课堂的教学情境进行模拟,包括:“开场白”;在讲述某些知识点时候,采用怎样的语气;在哪些部分提问;一些知识点之间用什么承上启下的语句及结尾性教学用语的选择等。

最后,笔者认为备课应准备一定的“弹性”知识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决定授课的进度和内容,进而调控课堂教学。

2 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笔者虽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站在讲台上还是紧张,“开场白”显得不流畅,语言表达生硬;不与台下学生交流,不管、不顾学生的目光,按照自己的讲稿往下讲,课堂变成了“报告厅”,另外,笔者的表情、肢体语言死板、僵硬,语速控制不当,越来越快。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开小差”,如打瞌睡、玩手机、交头接耳等。对笔者课前设计的提问,学生无动于衷,笔者着急尴尬,不知所措,只好把相关的知识点重复强调,一堂课下来,笔者已是精疲力竭,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听取督导教师的意见反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自己的摸索,笔者逐渐掌握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技巧。首先,站在讲台上,要自信、放松、大方,与台下学生目光交汇,认真地将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力求严谨,尽量避免使用口头禅、前后表达矛盾等。

其次,授课过程中忌完全依赖电子教案,以免造成“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教师要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有机结合,多媒体课件中显示主要教学内容、图片等,而对于重难点内容则以板书形式进行详细讲解,从而有效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另外,配合教师丰富的肢体动作、眼神及表情,力求感情充沛,富于激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教师始终要牢记“三忌”,即“忌快”、“忌急”和“忌灌”,这样,才能从容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

最后,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寻找适当的方法。分析化学光学分析法中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及原子吸收分析法3种方法,每章讲授方法、原理、仪器、定量分析依据、应用等内容,笔者都自问:3种方法的区别、联系及各自特征是什么?在教学中,笔者时刻诱发学生思考,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环环相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更能活跃课堂气氛。3章内容讲解结束后,笔者又组织学生分成3组,每组分别代表一种光学分析法,做一个系统、完整的比较,这样学生所获知识将是一个体系,而不是只记住一些互相孤立的方法与结论。

另外,每章结束后,针对该章的重难点,笔者都精心设计一些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注重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前无论经过多么细致的研究,考虑得多么周到,课堂中的突发情况也会使新教师措手不及。有关教育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或者是肤浅的经验。如果一名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反思,那么即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那也只是1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上完课后,笔者都会回过头对教学过程中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反思、总结,这堂课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下次应该怎么做;哪些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后课堂将继续实施。另外,课后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这样笔者才能在不断探究、总结、改进、提高中成长。笔者认为新教师课后认真反思,写好课后总结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丰富的授课内容、良好的课堂气氛才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强有力手段。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集“编、导、演”3者于一身。新教师应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从课堂实际、学生需要出发,认真备课,潜心摸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逐步形成一套有特色的、适合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力争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竭尽所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做到对学生负责。

[1]马凤芹.新教师适应期的心理问题及引导[J].教学与管理,2010,4:29~30.

[2]吴琼英.浅谈高校新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教书育人,2007,2:100~101.

G640

A

1671-1246(2010)22-0028-02

猜你喜欢

分光笔者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枣中Vc的含量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氰化物
主要内容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芒果苷苷元的解离常数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曲札芪苷的解离常数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