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护理教育发展背景比较启迪
2010-08-15王艳冬李冬宁刘金地
王艳冬,李冬宁,刘金地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中西护理教育发展背景比较启迪
王艳冬,李冬宁,刘金地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中西护理教育;发展背景;比较
1 历史起源
西方在基督教兴起后,因博爱、牺牲精神的广泛宣扬,献身宗教的女性不仅负责教会工作,而且开始担负起对老、弱、病、残者的护理职责,女教徒们并未接受过正规的、专门的训练,护理技能主要靠有经验的教徒在实践中传授[1]。直至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南丁格尔面对带徒式培养的护士的低素质与社会及医学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认识到护理的经验应该总结、积累并加以传授,她理性地对自己在战争中的护理实践及经验进行总结。后经南西格尔的不懈努力,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圣托玛斯医院护士学校于1860年在伦敦建立,它标志着西方正规护理教育的开始。其在办学思想中明确提出护理专业有别于医学,教育需自主并且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进行学徒式培训,还需进行理论教育。之后,美国、日本、欧洲其他国家等先后建立院办护校并开始正规的护理教育,其护理教育是为满足国内发展需求而自觉设立和实行的,对后来其他国家护理教育的开展具有示范作用和深远的影响[2]。
我国护理教育的初创与发展,深受宗教、战争、科学的影响,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19世纪初,伴随着西方教会文化的传入,教会医院在我国迅速发展,很多具有宗教信仰和慈善观念的外国专业护士来华,为我国早期护理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记载,1905年,全国教会医院达166所,诊所也达241所。来华工作的外籍护士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因此,外籍护士开始培训中国护士[3]。1908年,中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学堂在天津建立。教学方式上仿行西法,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除学习课堂讲授的知识外,还要在北洋女医局进行实习,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4]。这一时期,医院环境、师资教学、护士服饰、操作方法等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甚至沿袭至今。几近全盘西化的护理教学模式成为中国近代护理教育发展的突出特征。
比较:西方护理教育是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因宗教的传播而得以普及,由于南丁格尔的贡献而发生巨变,是为满足国内发展需求而自觉设立和实行的。中国护理教育是随着西方教会文化的传入而产生的,因仿行、移植西法而得以发展,由于社会需要而得以普及,是为满足时代发展需要而得以发展的。
2 文化观念
西方文化是一种注重科学主义的文化,是一种追求自我价值、理性思维的文化。因而,西方的护理教育与管理方法均重视逻辑推理,严密的形式与创新精神并举,善于思辩,敢于改革,勇于开拓新领域。如美国护理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既有社区提供的基础专业教育,又有院校提供的基础后教育;既有在校教育,又有远程教育。高中毕业后即可接受协士或证书教育,和本科一样考试合格后进行注册,从事护理工作或继续本科教育,也可直接接受本科教育,本科毕业后有较多继续深造机会,教育体系完善、方式灵活。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则是一种强调人文精神、伦理道德、中庸和谐的道德文化,主张不偏不倚,以防过分而破坏现存格局。中国的护理教育及管理反对冒险、崇尚中庸,主张经验与理论相互补充,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做出决定,很少有大胆的革新和变革。这就导致护理理念以疾病为中心,长期滞留于功能性护理,而无法完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及以健康人为中心的社会健康护理。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导致护士的基础自然科学以及高层次的护理知识缺乏,护士知识面狭窄,不了解护理新进展,给继续接受高层次教育造成困难,无法开展护理学科的科研,阻碍了护理学科的进步。
比较:因文化观念不同,西方护理教育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习为中心;中国护理教育则强调实用性,从以疾病为中心渐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3 教育思想
西方国家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是自治教育,表现在护理教育中就是强调临床实践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强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的护理人才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等特点,是一种独立创造型人才。我国护理本科的总学时数高于美国,其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时数都高于美国,但实践课在总学时数中的比例却低于美国。我国护理院校现行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平均为1∶0.48,美国护理院校课程设置中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平均为1∶0.70。在实习的安排上,我国多取用最后1学年集中实习的方式,而美国多采取实习与理论同步进行的方式[5]。
在我国,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是接受教育。授受教育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教师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护理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继承性、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培养的护理人才有基础知识扎实、技术操作规范的特点,是一种继承模仿型人才[6]。
比较:西方国家以自治教育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及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完善学生的人格,并注重培养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及奋斗的精神与毅力[7];而中国护理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阶段,教学中不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实践和机会较少。
4 对策思考
4.1 立足本位,开拓进取
西方高等护理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实力雄厚,已进入普及阶段。较西方而言,我国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但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百年教育发展史,我们应始终坚持探寻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同时注重与国际接轨,多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课程设置,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4.2 观念互通,取长补短
我国护理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严谨规范的护理操作正是西方高度物化的社会所需要和欠缺的;而西方国家护理的科学至上、创新精神也是我国护理向国际接轨极为需要的。我们应在保留优势的前提下,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经常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置疑和创新。在教学手段上,注意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4.3 更新理念,灵活育人
护理教育必须确定新的教育理念,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及全面发展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理念可由短期教育变为终身教育、由分类教育变为综合教育、由标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由注重知识变为注重人格、由单一文化变为多元文化、由学校教育变为社会培养[8],建立以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为目标,融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的、开放的培养模式[9]。
认识和比较中西方护理教育的发展背景,有助于我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有助于我们树立新的护理教育观念,借鉴西方国家的办学经验,快速转型,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护理教育模式,逐步形成成熟的、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培养系统。
[1]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李泽楷.运用历史分析法考察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64.
[3]张辉.近代护理传入与我国传统护理思想分析[J].淮海医药,2008,26(5):449~451.
[4]王金盾.从学堂到医专[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5]张玉芳,李继平,刘素珍,等.中美部分护理院校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5~18.
[6]胡爱招,王志红.从中西文化差异看中西方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79.
[7]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8]李小妹.中外护理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4,5(9):19.
[9]刘扬.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方向[J].现代护理,2002,8(3):226.
G40-03
A
1671-1246(2010)22-0071-02
本文系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发展史”(FAB08044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