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终于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一个帮助贫困双胞胎姐妹克服自卑胆怯心理的教育案例
2010-08-15李雯颖
李雯颖
(南京卫生学校,江苏 南京 210038)
她们终于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一个帮助贫困双胞胎姐妹克服自卑胆怯心理的教育案例
李雯颖
(南京卫生学校,江苏 南京 210038)
心理健康;心理引导;教育案例
1 案例
双胞胎姐妹,王红和王芳(化名),17岁,XX市XX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08级X班学生,家庭贫困,属农村低保户,从小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经济来源靠务农和政府补贴。自2008年进校以来,两姐妹就显现出性格上孤僻、内向的一面,平时总是两人一起,不太合群,上课时发言不够积极。上课由教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会出现由于过于胆小,用双手捂住脸不愿回答问题的情况;平时与其沟通交流时,单向沟通的情况比较多,两姐妹不愿意敞开心扉,有自卑心理,过于害羞、胆怯。但在学习上,两姐妹却显现出了认真踏实的一面,平时自律性较强,自我要求较高,喜欢相互“竞争”,因此学习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生活上,两姐妹不与人攀比,但由于家境贫寒,平时吃、穿、用等方面比较拮据。
2 应对措施
2.1 开展师生对话和交流
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重要的互动方式之一[1]。通常以一个事件为载体,师生双方围绕这个事件,展开积极的交流和讨论,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明确各自的真实想法,共同寻找对待这个事件的正确态度,实现学生的成长与师生情感的交流。然而,在客观上,由于地位、性格等方面的因素,要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敞开心扉,暴露自己的不足,其实并不是容易的事。正如笔者与王红、王芳在交流的初始阶段交流效果并不很令人满意,基本属于单向沟通,即:笔者讲得多,而她们应答得少,甚至有时达到“惜字如金”的地步,并时常低眉顺眼,十分害羞。虽然谈话时间较长,但笔者从她们身上得到的反馈信息却极其有限。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反复思考,认真总结,得出以下心得:(1)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生本为先的理念[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与课堂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交流中,笔者必须放下教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和心态参与到与王红、王芳的对话中去,将她们放在平等的地位对待,在态度上必须表里如一,真诚一致,使她们觉得教师是自然、诚恳而有人情味的。虽然她们对谈话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笔者还是仍然坚持经常找她们谈心,让她们意识到教师是关心她们,甚至是“偏爱”她们的。在谈心的过程中,笔者尽量让她们坐下来,避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她们,这样既保持了目光的接触,也尊重了她们,使她们感到师生是平等的,并可以通过眼神、表情等观察她们的内心变化。(2)增加谈话内容的多样性,从各个角度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语言。一开始,笔者与王红、王芳的谈话局限性较大,多停留在学费缴纳、学习情况上,经过了解得知两姐妹的身世后,笔者体会到,如果谈话总是停留在家庭、生活等话题上,不但不能起到对其心理疏导的作用,相反,可能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影响她们。因此,笔者将谈话的内容增加、范围扩大,多聊一些青春期女孩感兴趣的话题,如:某个她们喜欢的偶像;某些她们喜欢的书刊、电视节目、电影等;近期她们在学校或学校周边的新发现;宿舍同学之间的友谊;同学对她们的关心等,通过这些话题的深入,笔者发现两个小女孩逐渐变得健谈起来,虽然有时还是显得比较害羞,说话声音也不太大,但至少肯与笔者一起交流、分享她们的收获和想法了。(3)和学生对话还需要讲求方法和策略,这不仅是引发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谈话的需要,也是促其表达真实的想法、促其反思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对话方式,比如开门见山式、故作糊涂式、环环紧逼式……这些都值得我们做出有益的尝试[1]。对于王红、王芳两姐妹,笔者经常采取启发式的谈话方式,循循善诱,鼓励她们自己通过内省与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比如某天在英语课上,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时,由于胆怯和害羞,王红竟用双手捂住脸不愿回答。事后找两姐妹谈话时,笔者首先指出其不对的地方,然后让王红自己分析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以及胆怯、害羞是否会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实习、就业产生影响。经过自我剖析,两姐妹均能意识到胆小、畏缩不利于个人发展,只有自信果敢,方是成才之道。
2.2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活动
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是教育疏导的重要内容[3]。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观察,笔者发现王红、王芳两姐妹虽然在学习上非常认真刻苦,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但不太合群,班级、学校的活动也很少参加,平时交际的范围也仅限两人或前后桌之间。经过交谈,笔者了解到两姐妹在思想上存在某些误区,她们认为自己和班里其他同学是“不一样”的,贫困的家境、普通的容貌、亲人的离散使她们有了“金钱决定身份”的错误思想,她们觉得日后若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来回报爷爷、奶奶,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狠下工夫,学习成绩就是悬在自己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学习上没有过人之处,她们也就失去了竞争的资本。笔者首先肯定了两姐妹的学习态度和所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也纠正了她们“金钱决定身份”的错误思想,要她们认识到贫穷并不是耻辱和一辈子难以改变的事实,为贫穷而自卑事实上是软弱、胆怯和有失尊严的表现,要她们坦然地接受现实,树立自信心,通过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方面,比如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到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拓展自己的视野,融入到宿舍、班级的大家庭里,做一个爱他人、也被他人爱的开朗乐观的女孩。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改变,王红在班委改选中成功地竞选上了班级的劳动委员,王芳则当上了物理课代表;在校运会上,两姐妹担任班级志愿者,赛场上为运动员呐喊助威,赛场下默默地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得到了班里同学的一致好评;另外,两姐妹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兴趣也很浓,在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内常能看到她们遨游书海的身影……一学年之后,两姐妹已能充分地融入到班级中去,在班上,时常能看到她们学习、劳动的身影,也能常常看到她们甜美、自信的笑容。
2.3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和重要条件。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作用重大[4]。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其心理健康;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别忘了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食粮,让孩子在温暖、愉悦、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王红、王芳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从小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迫于生活压力无奈改嫁且重病缠身,两姐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而爷爷、奶奶均是半文盲,家庭经济来源靠务农和政府补贴。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想虽然其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但还是不应完全切断其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教师不仅在平时要多与其爷爷、奶奶进行电话交流,汇报两姐妹一段时间以来在学校的各项情况,让两位老人宽心、放心,同时也可以向两位老人了解她们在家时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其动态信息。并且同时可向两姐妹的爷爷、奶奶传达一些积极的信息,如:学校对于贫困学生的特殊关怀、助学金的发放、学费的减免等。还可在适当的时候启发两位老人,不仅要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还要注意与孩子的交流,不要给两姐妹施加过大的压力。
3 启发与反思
(1)在教育过程中,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就在于对人的充分肯定,对学生潜能的充分肯定,其根本目的是对学生理解和尊重[2]。这与以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在学生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本为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其实,无论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还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归根结底就是教会学生做人,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对家庭、社会都有回报的人。(2)努力营造适合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的宽容和谐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并建立随访机制。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虽然不同于普通高中,但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一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生本为先和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加大对学生的关怀力度,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另外,正如医院对患者实行出院后的随访制度一样,对于单亲家庭学生、贫困生或身心有缺陷的学生等特殊群体,仅靠班主任或者家长单方面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我们也要建立随访机制,完善对这些学生学习、生活、实习、就业等各方面信息的整合工作。
[1]李阎.爱情话题从对话开始[J].科技信息,2006,3:111.
[2]杨少瑕,肖利华.“以人为本”理念与实践的相融运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49~50.
[3]马新明.他终于发出了爽朗的笑声[J].现代特殊教育,2007,11:30~31.
[4]于建华.老师,你替我管一管[J].教育科研论坛,2008,3:48.
G526.5
B
1671-1246(2010)14-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