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SK向MHK过渡的教学重点探析

2010-10-26王丽娟沙迪克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考查汉语

王丽娟,李 丽,沙迪克

(昌吉卫生学校,新疆 昌吉 831100)

HSK向MHK过渡的教学重点探析

王丽娟,李 丽,沙迪克

(昌吉卫生学校,新疆 昌吉 831100)

HSK;MHK;教学重点

1996 年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讨会,会上介绍了主要面向外国人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在考查汉语水平方面的一些经验,之后HSK在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始进行试点。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现HSK的试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汉语教学模式的转变,即从原来的“教材翻译”模式向“交际模式”转化,从注重知识向注重能力转化,它的推广使少数民族学生走上了注重对交际能力培养的道路[1]。

但在试行过程中发现,HSK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它在语料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试题语料成人化,考试中没有包含对写作和口语能力的考查,片面地只重视对交际能力的考查而不重视对读写能力的考查,不能考查出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为此,在新疆全面推广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势在必行。

1 HSK与MHK考查重点的异同分析

1.1 HSK与MHK考查的基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HSK与MHK考查的基本情况比较

1.2 HSK与MHK考查的相同点分析

HSK与MHK的听力理解都是客观性试题,考生听完录音后从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阅读理解也属于客观性试题,要求学生从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考试级别都是由低到高进行设置。

1.3 HSK与MHK考查的不同点分析

(1)HSK设立单独的语法考试项目,而MHK将对语法的考查寓于对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考查之中,不设立单独的语法考试项目。

(2)HSK只注重对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考查,而MHK除此之外还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不断积累的能力,使其通过考查,提高用汉语进行生活、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的能力,达到将汉语综合、实际运用的目的。

(3)HSK按分数所达到相应级别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3~8级,MHK由低到高只分为1~4级。

(4)MHK主要是通过将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而HSK则偏重于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交际能力,但不能切实评价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的掌握情况和对汉语的运用能力。

(5)HSK是只考1次,而MHK是在笔试成绩公布后,学生达到一定级别标准后才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口试,口试采取“一对一”面试的方式进行,可在一次考试中完成也可在多次考试中完成。

可见与HSK相比,MHK增加了对写作和口语的考查内容,如在听力理解的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将听到的具体内容用汉字书写出来,而书面表达一项则需要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组织语言来完成作文;在口语表达一项中,要求学生能流利、自如地运用汉语进行学习和社会交际。MHK从客观的角度和真实考查学生运用汉语能力的角度设置了写作和口试的新题型,这是符合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新要求的。

2 在新疆推行MHK的必要性

2.1 满足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需要,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决定组织力量开发适用于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民族汉考)。开发民族汉考的基本要求是,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吸收HSK的优点,从中国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实际出发,着重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基本实现从言语技能向书面言语交际技能转化[2]。这一要求顺应了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HSK的推广开始改变了一些进入以汉语授课为主的普通大中专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听不懂、不能说、不能记笔记的情况,同时也使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变了原有“知识、语法、翻译”的模式,走上注重对学生汉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道路。这是改革的第一步,也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只具备基本的交际能力是不够的,例如: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出现了不会正确书写病历的情况,书面表达错字连篇,不会正确使用写作格式和标点符号,语句衔接不当,表达含糊其词,容易使患者产生误解,也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而MHK所增加的汉语写作题型有助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注意对汉语的实际运用,培养其能听、能说、会写的综合素质。

2.2 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民族汉考的开发过程中,吸取了国内外包括托福(TOEFL)、HSK等在内的各种第二语言测试的经验教训,努力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民族汉考的开发不仅将为各级、各类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和能力的考查提供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将对今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改革,提高汉语教学水平。近几年来,新疆大力推进汉语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的途径。希望以考试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汉语教学的改革。为此,新疆招办在2002~2003年高考汉语科目的考试当中,采用了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组织开发的MHK三级考试的结构形式,并邀请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课题组编写了试卷。2003年吉林延边朝鲜族学生参加了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同时内地一些高校也把MHK四级证书作为获得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如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民族汉考的开展不仅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一个科学评价汉语水平的工具,而且为少数民族学生探索出了一条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捷径。

3 MHK考查的重点

(1)MHK主要考查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关于语言能力的构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例如:①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4种不同的能力(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关于语言能力构成的模型);②语言能力包括对字、词、句、段落、篇章结构等的掌握能力;③语言能力包括对语法、话语、社会文化等的掌握能力;④语言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含语法、话语方面的能力)和实用能力(含修辞、社会语言学方面的能力)两大要素。

在MHK中,从听、说、读、写4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注重考查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章、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

(2)MHK强调考查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交流能力或信息沟通能力。汉语交际能力包括这样一些含义:①运用汉语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②对汉语环境的适应能力;③在汉语环境中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④不是某种先天的能力,而是经过适当的学习、练习而获得的能力;⑤不是某种潜在的能力,而是在学生参加考试时已经具备的能力;⑥是在一定情景、一定语言背景中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不是对某些特定的语法知识、某个孤立单词及句式的记忆或识记。

(3)MHK所考查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一些特定的专业知识,也不是关于某一特定职业的生活经验。因此,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就需要尽量限制在日常生活中。但是,完全不涉及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也是不可能的。为了避免考试更有利于某一专业领域的学生,我们努力使考试题目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在不同专业之间保持平衡。

在MHK中,考试题目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语言交际功能,例如①启发:包含建议、劝告、推荐、请求、询问等;②判断:包含评价、处置、同意、反对等;③规范:包含命令、强迫、禁止、警告、恐吓、强调等;④指导:包含陈述、辩论、证明、反驳、解释等;⑤人际交往:包括问候、告别、感谢、介绍、邀请、祝贺、约会、道歉、安慰、回避等;⑥情感:包括高兴、伤心、怀疑、愤怒等。

4 对HSK向MHK过渡期间教学重点的建议

4.1 科学有效地进行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过去为了准备HSK,许多学校把写作课停了,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训练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上,并且强化对客观题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主观题(写作)的训练,以致造成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不高。根据MHK题型的特点,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充分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坚持“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基本原则[3],其教学重点如下。

(1)加强字、词、句的联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记词和句子来进行复习、巩固,正确书写字词,要训练学生用字组词、造句,慢慢将字连成词、词连成句、句连成篇,以构成写作的基础条件。

(2)教师应将汉语语篇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对汉语语篇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写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重点介绍、讲解汉语语篇的衔接手段,加强对汉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指导,注重对学生进行汉语语篇表达训练,培养他们在汉语写作“谋篇布局”中衔接和连贯的意识。

(3)重视作业纠错,加强教与学的互动。纠正学生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以避免类似的错误重复出现;也可让学生互相纠正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错误、语篇衔接错误等,从而巩固汉语语篇理论知识。

(4)重视培养学生对汉语的语感。在课堂上可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或段落,并让其指出文章是如何衔接的;课外可督促学生多阅读一些汉语报纸、杂志等课外读物,多听汉语新闻广播,以建立一定的语感。

4.2 以课文教学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汉语语言能力是我们进行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MHK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语言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能力的获得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的听、说、读、写实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听、说、读、写就是我们学习课文的最好方式,把课文听一遍、说一遍、读一遍、写一遍自然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课文。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但语言能力的获得必须是以一定的汉语知识为基础的,而汉语知识必须要为汉语交际服务才有学习的必要。教学实践证实,只为学汉语知识而学习汉语的学习方式是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因此我们对汉语知识的定位是:这是一种学习工具,是汉语交际所需要的工具。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牢固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以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MHK即将在新疆推广,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如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抓住重点力求取得成效。

[1]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课题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四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2]魏鞭石.新概念语言教学理论体系语言教学原理[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7.

[3]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方小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新模式探析[J].语言与翻译,2008,1:69.

G420

B

1671-1246(2010)14-0064-0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考查汉语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学汉语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