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支持县域经济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初探——以湖北省随州临近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

2010-08-03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菇农随州香菇

董 毅

(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中处于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地方政府从发挥其职能和促进地方GDP增长等角度,都会直接或间接干预行政区域的经济活动。政府对县域经济的干预方式、方法、程度等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学者们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中总结出许多模式,其中苏南、温州、珠江模式最为典型,苏南模式是政府超强干预型,温州模式是政府引导型,珠江模式则是二者兼容型。这三种政府干预经济模式的效果各有优势。

随州地区的食用菌产业走的是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县域农业薄弱的基础性地位和投入的长期性决定了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概述

1.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阐述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论总结,是对不同类型县域经济成功发展的条件、优势、途径、措施、效果等方面的高度概括。

第一,从发展道路的典型性角度来归纳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1)苏南模式,即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而使县域经济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2)温州模式,即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而带动县域经济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3)珠江模式,是指依托“三资企业”发展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4)济源模式,即通过抓好县属工业的发展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5)晋城模式,即以开发当地矿产资源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6)义乌模式,即以兴办专业市场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7)农安模式,就是以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第二,从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把县域经济发展归纳为四种模式:市郊型县域经济(即城市的郊区县的发展模式)、山区型县域经济、发达县县域经济、贫困县县域经济。

第三,从产业结构上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可把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界定为以下几种:(1)农业主导型:实现农业产业化,实施“规模经营、专业经营”战略;(2)发展企业型:发挥地区优势,鼓励发展各类型企业,创拳头产品,实施以“特”兴县战略;(3)高科技企业带动型:发展高技术产业,实施名牌联动战略;(4)大企业带动型:借助大企业优势,发展本县经济,实施借名牌发展战略;(5)经济联合型:实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县乡经济联合,促进县域经济整体发展。

2.随州临近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从以上县域经济的类型可以看出:大多数县域经济是以乡镇中小企业为依托,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温州、苏南、珠江模式最为典型。而且这些地方大都处于沿海省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资源、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比较便利,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政府大力扶持力度和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这些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出现的时期基本上是20世纪80~90年代,市场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开拓难度不大,国内国际市场潜力明显。

综合以上分析,根据上述理论对县域经济类型的细分。从随州临近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从发展道路的典型性角度可以将随州临近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界定为:农安模式,就是以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从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可以将其定位为:山区型县域经济;从产业结构上,随州临近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为农业主导型:实现农业产业化,实施“规模经营、专业经营”战略。

随州临近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符合法国经济学家佛朗索瓦◦佩鲁的经济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随州临近地区依托其地理、资源、气候优势,大力推广优质食用菌产品的开发,发展了一大批以加工食用菌为主的中小企业,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同时该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食用菌产品不仅走出了山门,也走出了国门,扩大了随州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发展模式开端于20实际80~90年代,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销售渠道的逐年拓宽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而日趋成熟。从随州食用菌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第一,市场辐射带动型。即专业市场+农户+运销组织户。最初的食用菌交易由于规模和交通的限制,没有固定的交易地点和场所,造成的结果就是食用菌价格信息不对称,恶性竞争,行业无序。随着规模和效益的增加,政府建立了统一的交易市场,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由此拉开。

第二,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公司)+农户。企业外联国内国际市场,内联农户,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随州地区现有裕国、三友、神农生态等以食用菌加工出口为主的龙头企业。它们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第三,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合作社(专业协会)+企业(市场)+农户。随州食用菌协会组织大多数菇农的资金、人力、技术,以强大的协会力量,一起进入市场,形成规模效应。

二、随州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1.随州地区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发展规模逐年壮大。随州是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加工、出口集散地,是全国香菇出口大市。2007年12月,随州曾都区的三里岗镇获得了“中国香菇之乡”的美誉,是“中国食用菌第一镇”。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随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特色农产品增收致富、出口创汇的一面旗帜。

随州目前菇耳林面积112万亩,蓄积104.3万立方米。随州“十一五”规划达200万亩。

2003年随州生产香菇3000万袋,产量600万公斤(干品),消耗木材300万袋×2公斤/袋(6万吨折6万立方米)。黑木耳3000万棒,产量380万公斤(干品),年消耗木材10万立方米。(木耳棒规格1.2米,直径6厘米,1立方米233支),总产值43814万元(直接收购价计)。

从以下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003—2007年,随州地区香菇、黑木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香菇、黑木耳产量也逐年增长。香菇产量从2003年的600万公斤增长到2007年的1620万公斤,增长率为170%,年平均增长率为34%;黑木耳产量从2003年的380万公斤增长到2007年的500万公斤,增长率为31%,年平均增长率为6.2%。

2.随州临近地区食用菌产业出口现状分析

出口量增加,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宽。随州临近地区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出口创汇,随州食用菌品牌逐渐被国际市场接受。

从数量上看,2000年食用菌出口数量仅有1060吨,到2007年已增长到6951.4吨,增长率为58.9%;从货值上看,2000年食用菌出口货值仅为260.5万美元,到2007年已增长到7816万美元,增长率为75.6%。

图1 随州临近地区近五年香菇种植面积

图2 随州临近地区近五年香菇产量

图3 随州临近地区近五年黑木耳种植面积

图4 随州临近地区近五年黑木耳产量

图5 随州临近地区出口食用菌数量增长图

图6 随州临近地区出口食用菌货值增长图

三、地方政府支持县域经济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新探及对策建议

政府对县域经济干预的模式是由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及模式所决定。县域政府(地方政府)作为县域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一般企业在经济行为方面无异。发展县域经济需要完善的交通、乡镇水电供应、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物品,这些物品投资量大,受益者多,资金回收率和经济效益很低,一般企业不愿意承担。但是,作为这类公共物品生产经营者的县域政府从其职责出发,调控县域资源配置,就成为了这类产品生产的直接参与者。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缺位”和“越位”现象严重,从县域经济发展的长远性考虑。地方政府应以组织者、裁判员的角色去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资源(手段)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发挥其特殊的功能与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是市场主体,地方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实现其职能转变,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的治道变革。

1.随州地方政府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1)政府的积极政策引导。在香菇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许多菇农不敢贸然种植大批量香菇,担心种植技术上的不成熟和香菇行情不稳而引起的价格波动。为让菇农相信种植香菇是发家致富的好方法。政府决定从每村派一名知识青年去学习种植香菇的技术,学会后回来向大家示范,并积极引导大家种植。

(2)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硬化道路。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要想使香菇走出山门,走出国门,必须搞好交通建设,多年来政府出资修建多条公路,积极与企业联合出资修路,帮助菇农和企业顺利地销售自己的产品。

第二,建香菇交易大市场。传统的交易和销售方式多是菇农的香菇采摘后放在家里等着菇贩来收购,或是菇农拖着一车车香菇在马路边叫卖。自建立香菇交易大市场后,香菇交易实现了集中化、规范化、统一化,价格也更透明、公平。目前,“香菇街”,“香菇庄”和正在吉祥寺新建的香菇交易大市场将连成一体,共同打造国际化大市场的模式。

第三,制定香菇发展的优惠政策。对菇农种植的香菇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对菇农和企业生产的产品在销售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

第四,规范管理。成立了“农副土特产品远销管理办公室”和“出口企业管理办公室”,无偿全程代理通关、商检、结汇等业务。

第五,加强对食用菌加工出口企业管理。给予这些企业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快发展,政府组织企业对5个品牌的香菇进行原产地保护标记认证,5家企业通过ISO900系列认证,HACCP认证和中国罐头工业协会香菇罐头食品认证,一家企业获美国FDA认证。只有不断提高质量和品质,才能有效的抵御国外严格的贸易壁垒,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2.地方政府探索随州临近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1)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现存的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分散经营成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是农业经营规模问题,与现有的工业发展相适应,特别是与入世后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农业必须走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的道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给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提供了契机,也给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此模式是为从源头上保证食用菌品质,规范收购、加工、销售等流程而研究探索出来的适合食用菌产业健康循环有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食用菌基地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或企业独资建设。在基地内,菇农用企业提供的专门菌种,按照企业提供的统一技术标准进行种植,菇农只负责管理,企业保证以高价格回收菇农在基地种植的食用菌。

即将由湖北神农生态食品有限公司、三友(随州)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三家食用菌加工出口企业在三里岗吉祥寺村新建立的500亩袋料香菇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里,公司为吸引菇农入驻,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一是公司免费为菇农提供种植基地、生产用房、浸泡池等生产设施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二是公司为菇农提供每袋2.00元的担保贷款并全额贴息或按每袋0.3元至0.5元的标准给予原材料补贴。三是公司免费为菇农提供技术服务,并承诺按高于市场价10%的标准收购基地内生产的香菇。四是公司对种植10000袋以上香菇的农户还有更多的优惠。

这一模式将使随州食用菌产品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是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是产品出口创汇需要,也是菇农致富和财政增收的需要。

(2)决策、协调、执行——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第一,规范行政理念,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食用菌产业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社会效益。食用菌产业是以消耗林木资源为代价的,如果盲目发展、无序发展,势必会造成林木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决策理念应围绕“生态”这个重心,实行“生态行政”,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决策机制,建立更为科学化的决策系统。政府要彻底摒弃“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贯彻“生态优先”的行政理念,将“生态管理”纳入到政府的基本职能中来。具体来说,政府要依据现有的资源,制定年度食用菌发展计划,规定每户种植食用菌的数量,防止过量种植。为保护林木资源,政府应借鉴其它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经验,在耕地面积稀少的情况下,把山分给农户,实行承包,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

第二,多方配合,发挥协调职能。地方政府应在产业发展中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构建服务型政府,联合各部门力量共同服务于食用菌产业发展。具体来说,涉及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各部门有:林业部、工商局、商务局、检验办、农业部、行业协会、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商业银行。各部门在支持产业发展中具体职责如图8:

第三,完善公共服务职能,提升政府的执行力。政府必须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公共服务职能,提升政府的执行力。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宽松有利的制度环境,为县域内外投资、农户的规模经营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完善经济制度,以制度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这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或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县域经济开放性特征的内在要求。

图7 基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图

图8 食用菌产业发展支持模式图

政策服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完善产权制度、加速企业改革,促进农业经营改革。二是要完善落实新的土地承包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以制度保障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随州地区立足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索了“公司+基地+标准化”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菇农随州香菇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香菇接种三招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线上线下须联动 提升网站影响力
——浅谈随州网的创新之路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
正大集团正式对随州同星农业完成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