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2010-08-03刘勇
刘 勇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 经济管理系,湖北 武汉 43008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钢铁产量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80年,中国粗钢产量仅为3712万吨,分别是日本和美国的1/3和1/3略强。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与此同时,日本与美国的粗钢产量仍分别为1.2亿吨和1亿吨左右,与30年前的产量基本持平。中国的钢铁产量在近30年间猛增了13倍,相当于世界前十大产钢国钢铁产量的总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进口国和钢铁出口国。尽管我国已经成为钢铁生产大国和钢铁消费大国,但我国钢铁工业呈现出粗放型特征,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市场产能过剩、出口增速减缓、原料资源供应不稳定、生产成本增加。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同时凸现的今天,钢铁企业如果不“走出去”,不与国际经济接轨,企业就会面临被挤出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危险。
一、我国钢铁行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联合国贸发大会(UNCTAD)2009年01月19日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海外直接投资额(初值)为1.4491万亿美元,同比减少21%,为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但中国依然坚挺,维持在3.6%的增幅,依然呈现快速成长的趋势。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26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3%,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为1179.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1%。2004~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长迅猛,2007年比2004年增长超过200亿美元。(见图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行业领域极为广泛。2007年,中国对外直投资流向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采矿业、制造业的流量占当年流量比重较大(见图2),占到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九成一。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钢铁工业对外投资也呈现增长的态势,其对外投资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一些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等地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建立了一批贸易公司。与此同时,也在海外投资开办了一些与贸易相关的远洋运输方面的企业。1988年11月,为了更好地出口钢铁产品和进口设备备件,宝钢首次尝试“走出去”策略,与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在日本东京组建的合资贸易公司——宝华贸易株式会社,这是宝钢创办的第一家海外企业。随着宝钢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后,1993年8月,宝钢在日本组建了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第一家海外全资子公司——宝和通商株式会社,同年10月在德国汉堡成立了宝钢欧洲贸易公司。从1993年起,武钢也相继在德国、日本、香港设立了海外联络处和贸易机构。这些海外企业的投资规模普遍较小,多分布在世界上的一些著名港口和大城市,主要从事贸易活动,基本属于贸易性的海外投资。这批海外企业的设立为我国钢铁企业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图1 2002-200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 单位:亿美元
图2 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行业分布 单位:亿美元
第二阶段:稳步发展阶段。随我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铁矿石资源短缺的状况日益突出,进口铁矿石的数量大幅增长,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越来越强。为应对上游垄断,获取战略资源,国内钢铁企业纷纷通过直接投资国外矿山建设、参股或控股国外矿山企业等多种方式以保障国内的铁矿石供应和回避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1992年12月,首钢以1.2亿美元收购了秘鲁铁矿公司98.4%的股份,并且承担了该公司4200万美元的债务,获得了马科纳矿区内所有矿产资源的无限期开发和利用权。2001年5月,宝钢与巴西CVRD合资组建宝华瑞,取得每年600万吨铁矿石供应;2002年6月,宝钢投资设立宝澳矿业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合资办矿,控制每年1000万吨铁矿资源。2004年,武钢与马鞍山钢铁股份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公司、唐山钢铁股份公司一起,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合资成立了威拉拉联合公司,共同开发澳大利亚铁矿石。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外企业资产价格和资源型产品价格大幅缩水,我国钢铁企业海外资源性投资尤其活跃:2007年5月,武钢、宝钢、鞍钢、首钢合资成立了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对柬埔寨一个矿山项目进行联合风险勘探。2007年9月,鞍钢与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合资开发位于澳大利亚西澳洲的卡拉拉铁矿。2008年12月,首钢集团通过其下属的香港公司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吉布森山铁矿公司的股份。2008年年底,武钢与澳大利亚CXM公司签署框架协议,与CXM公司共同开发澳洲南中部的铁矿石资源;2009年年初,武钢以现金和技术入股,占有马达加斯加Bekisopa地区面积约287平方公里的矿产勘探及开采权60%的股份;4月,武钢斥资2.4亿美元入股加拿大矿企ConsolidatedThompson,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并参与该公司BloomLake矿区的运营;5月,武钢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WPG签署框架协议,将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并与其合资开发位于南澳大利亚中部的一处矿产。目前,宝钢、武钢、鞍钢、首钢、唐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纷纷在国外投资铁矿山。综合已有资料看,我国钢企投资的海外矿区主要集中在铁矿石品位高、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巴西,其次是周边毗邻的国家如蒙古国、俄罗斯、越南和朝鲜等地,另外在加拿大、智利和印尼等地也均有中国企业投资的矿山。
第三阶段:取得突破性进展阶段。随着国内钢铁企业冶炼技术不断成熟和装备的不断升级,钢铁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国内钢铁企业开始不仅仅满足于海外投资矿山,而是在有资源的地方建立钢铁生产业,并将钢铁产品就近销售到市场需求较为旺盛的地区。2007年10月3日,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合资成立了宝钢维多利亚钢铁公司。该公司总投资35亿美元,宝钢占股 60%,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占股40%。宝钢维多利亚钢铁公司计划一期年产500万吨板坯,二期年产1000万吨板坯,并留有发展钢铁下游产品的空间。一期工程计划2009年开工建设,2011年投产,产品主要用于出口。2008年2月28日,中国五矿集团、新兴铸管钢铁厂和印度合资成立的新印度钢铁有限公司。新印度钢铁有限公司项目总共分三期,初期是年产200万吨的球团厂,二期增产到600万吨,三期将建立年产250万吨的钢厂。公司由中方控股55%,合资方包括3家印度企业。2009年5月,武钢与巴西物流企业LLXLogistica和铁矿石生产商MMX就商业和战略伙伴关系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并确定了一些关键的条款,包括武钢要在巴西东南部的里约热内卢州亚苏港建立一个综合钢铁工厂,由武钢控股并负责运营,其年产能预计将达到500万吨。
从我国钢铁企业对外投资发展过程看,我国钢铁企业对外投资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大多数钢企对外投资方式都是从建点、开办“窗口”等贸易方式开始,逐步走向投资建厂、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投资产业也符合西方跨国公司在其最初发展阶段的规律:主要是集中于资源开发类部门,是其在母国的生产结构的复制或为其在母国生产体系提供原材料供应。
综合来看,我国钢铁行业海外投资主体以央企、地方大型国有企业为主,而民营企业所占比例较低;对外投资偏重于铁矿石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面的投资;从事贸易性企业偏多,而生产性企业和技术服务性企业偏少。我国钢铁企业对外投资结构失衡将会影响到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竞争力和投资绩效。
二、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钢铁企业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在认真地分析企业自身优势、特点和东道国投资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依据对外投资的理论和原则正确选择投资地点和投资产业,同时还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以提高投资竞争力和投资绩效。
1.树立全球战略意识。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实行跨国经营,比在国内经营变数更多,风险更高,难度更大,对企业素质要求更高。钢企除把海外战略融入总体战略之中外,还有必要制定相对独立的海外战略,在这方面海尔集团、万向集团等企业做法值得借鉴。跨国公司成长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要成为跨国公司,最根本的不是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而是制定和实施一项正确的全球战略,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的灵魂,它能使跨国公司具有全球眼光,全球思维,捕捉利用机会。
2.注意投资区域的选择。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从企业的视角揭示了企业国际化的动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无非是为了获取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降低企业成本。发达国家掌握先进技术,装备先进,产品质量优良,能耗物耗低,劳动生产率高,技术创新能力强,拥有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76.8%,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庞大的消费群体,距离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巴西、印度等国家发展势头好,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应根据国家钢铁产业政策、明确投资目的和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投资地的资源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目标区域。获取国外品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种目的的投资应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重点;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应该以拉美、非洲、中东欧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为投资目标。现今整个非洲地区正积极推进社会经济改革,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非常适合于国内钢铁企业对其进行投资。
3.注意钢铁簇群的选择。中国铁矿石储量为450多亿吨,贫矿多、富矿少,富铁矿石仅占2.8%,全国铁矿石平均品位33%,低于世界铁矿石平均品位11个百分点,原料需求不能在国内满足,对上游资源的巨大需求阻碍了中国钢铁行业的稳步发展。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认为,动作良好的产业簇群是迈向发达经济体的根本阶段,产业簇群成型,整个产业群才能互相提携。而铁矿业处于整个钢铁簇群的最上游,稳定的铁矿石供应是整个钢铁产业簇群良好运作、稳定发展的保证。因此,现阶段境外投资铁矿开采业应是我国钢铁企业的重要选择。同时还应选择对国内相关产业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行业部门进行投资,这种关联效应的波及力越大,对本国产业成长的外溢效益也就越大。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资源开采、钢铁、电子等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由此形成了倒闭潮,正好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获取战略性资源、引进关键设备和高新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我国进行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与产品产业升级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4.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我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经验少,缺乏国际化人才几乎是所有企业的通病。据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直接投资公司调查问卷》结果,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障碍是缺乏海外经营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的企业比例是23.2%,所占比例高居第一。可见,此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我国钢铁企业在借鉴国外企业培训模式的同时,我国政府也应担当起跨国公司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海外投资培训基金,为海外投资培训急需的各种人才。如不定期举行海外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为跨国公司培养高素质国际经营管理人才,为已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培训其需要的各类人才,解决企业对外投资中的人才问题。金融危机也是欧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重新择岗就业的机会,这对于钢铁企业走出去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做好人才的战略储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可以享受充足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人力成本。如果我们真正拥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外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环境又通晓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我们企业走出去就会顺利得多。
总之,我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时间还比较短,与世界上钢铁生产巨头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仍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在钢铁业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必须从长远角度进行规划,加快建立有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新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为自己争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刘航.构筑钢铁企业国际化竞争新优势[N].中国冶金报,2008-02-19.
[2]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EB/OL].中国商务部网站.
[3]王元强.宝钢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宋洪磊.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国际化经营之路[D].郑州大学,2005年.
[5]皇甫平丽,刘延棠,李洁,韩冰.金融海啸中的大国经济[J].望,2009,(2).
[6]毛礼锌,杨子江.跨国公司导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7]张蔚,徐晨,陈宇玲.国际投资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