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

2010-07-30梁丽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期
关键词:现值公允会计准则

梁丽霞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其在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次会计改革,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次重大的会计革命。尤其是已被国际上普遍认可并应用的公允价值会计的适当引入,更成为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亮点。探讨公允价值会计问题,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1.对拥有投资房地产的上市公司的影响

新增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将为拥有投资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带来利润飞升的契机。比如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应用有助于反映此类资产的真实价值,使此类业务的“隐形收益”转换为“显性收益”,更好的反映企业资产规模和价值。但是,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有多大,房地产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波动就有多大。在经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开始随着新会计政策的变更大幅波动起来,而波动幅度加大意味着风险加大,增大了公司业绩的不稳定性,有可能掩盖了管理层的经营不利或优秀管理能力。同时,由于房价的上升及房产供需关系的拉动,房租也呈上升趋势,同样拉动企业的业绩和企业的价值。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能够提供该类或类似的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这个标准很难确定,即使采用综合评分法,每个人对每个项目所给的权重也不一样。这就给企业以及审计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对拥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准则,将使一些拥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价值得到市场体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拥有出租车牌照以及拥有一些特殊线路的运输类公司,它们将会因无形资产重新估值而凸显巨大发展的潜力。

3.对持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的影响

持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也可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中获得巨额收益。比如新准则的实施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滥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作。对于那些ST、*ST的上市公司而言,按照2004年修订后的沪深交易所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只有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正时,才可以摘星,摘帽。而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对存货的处理视同销售,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两者均被计入经常性损益之中,这就提高了企业运用存货或长期股权投资清偿债务或资产重组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因此,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ST、*ST上市公司为了摘星,摘帽,存货和长期股权投资将被更多地运用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之中。

4.对持有较多交易性证券投资的公司的影响

资本市场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持有较多交易性证券投资公司的当期利润。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证券投资(类似于现行准则中的短期证券投资)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时将采用公允价值(即市价)来进行计价,不再采用现行的单边调整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比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公允价值的判断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除部分是为了解决债权债务问题外,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剥离劣质资产而置入优质资产,把上市公司以外的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如果从剥离劣质资产的目的出发,在公允价值真实可靠的条件下,劣质资产的公允价值极有可能小于其账面价值,这样对于换出劣质资产的公司而言,就带来一项损失。在潜在损失得到确认后,由于优质资产的注入,公司价值必然大幅提升,会增加上市公司进行资产置换的热情。

二、新会计准则全面运用公允价值的应对措施

1.遏制利润操纵的相关建议

公允价值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与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及证券市场监管失灵。事实上,如果同时存在这三个条件,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再好的准则也无能为力。即问题不在于公允价值本身,而在于政策的执行运用。公允价值是利润操纵的一个手段而不是根源,只有消除根源才能杜绝利润操纵。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防止公允价值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1)充分披露公允价值应用方法。通过对估计基础、估计关键因素的确认方法,估计过程以及估计结果等信息的充分披露,使报表的使用者充分了解公允价值的形成过程。(2)强化对相关交易实质的审查。在大多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中都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商业实质”要求、投资性房地产的“投资性”要求等。因此,应在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之前,对使用条件进行严格审查,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遏制公允价值的滥用。(3)增加操纵成本,加大处罚力度。根据经济学“追求效用最大化”和“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原理,利润操纵者必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获得预期收益为主要目的。某些企业之所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利润操纵,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利润操纵的预期风险收益远远大于其预期风险成本。因此,要有效遏制利润操纵,必须增加操纵成本,加大处罚力度,使操纵被揭露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可能的收益。(4)建立惩戒规则。主要是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和稽查力度,对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从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可靠性以及披露的信息含量上加强管理与监督,并对违规的公司进行严惩。另外,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在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审计责任的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由外部审计机构提供被审计企业盈余管理的评价报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应借鉴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惩戒规则》,在中国注协成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明确赋予它惩戒权,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失实的审计意见,应对造成的经济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的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2.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从技术上看,公允价值现实应用的难点主要在于对狭义公允价值的合理计量。在没有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替代时,狭义公允价值计算至少需要对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折现率及折现期等因素予以确定,其实际操作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因素的确认方面,依赖较多的人为估计、技术手段和市场参数。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1)深入研究有关现值估算技术。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更多地使用估计现金流量来决定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而这类现金流量通常发生在未来的一个或多个期间,货币又具有时间价值,因此,在计量中引入现值估算技术成为必然。而现值估算计量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诸如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算,折现率的确定,估价方法的选择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有关现值估算技术问题的研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在现值估算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结合等方面的研究。现值估算技术的突破将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确定公允价值的计算速度和精度。(2)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框架。新准则已在资产减值、接受捐赠资产、盘盈的资产和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等方面应用了现值技术,但由于未提出明确的计量目标,以及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框架致使计量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公允价值。实现公允价值会计的重要举措就是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与美国的第七号概念公告相似的现值计量理论及应用框架。这个指导框架应包含对计量目标的明确阐述、对公允价值所包含的经济要素的界定、对利用现值估计公允价值的技术方法的描述及利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相关信息中披露的规定等,从而做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推广应用。此外,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的取得比较复杂,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要降低公允价值的取得成本就需要不断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跟踪国际公允价值应用的最新发展动态,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相关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提高公允价值的实际技术操作水平。(3)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企业历史实现的收益往往是预测未来收益的重要依据,通过过去的现金流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为了获取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各行业应着手建立行业市场信息数据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公开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方便职业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参数,使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能够很容易取得。同时,在对有关业务和资产负债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应当建立完整的公允价值计量备查簿,认真记录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和过程,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

3.强化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特点,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外,还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会计人员能够从众多错综繁乱的信息中识别出对本企业经济决策有价值的信息,保证公允价值的真正“公允”,防止公允价值的确认被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致使其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公众。

在此次大力推行公允价值的同时,不少人担忧此次公允价值是否会再次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公允价值被滥用的问题关键并不在于公允价值会计本身,而主要是资本市场中某些利益集团存在着强烈的利润操纵动机。我们相信,我国的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我们认为,我国有利于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已经初步实现。

猜你喜欢

现值公允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经济评价方法中净现值法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
净现值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不足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资金时间价值基础运算解读
净现值法对比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