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干皮病1例
2010-07-30孙伟忠
孙伟忠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17岁。因面躯干四肢皮疹15年,手背肿块1年来宜兴市十里牌医院就诊。15年前面部、颈部、双上肢等暴露部位日晒后皮肤发红、灼热感;面部、躯干、四肢出现泛发淡褐色雀斑样损害,无明显自觉症状,且逐渐增多增大部分有隆起,,全身皮肤干燥,双眼畏光流泪,视物模糊,视力渐下降,7年前失明(图1~图3)。1年前左手背出现单个绿豆大小丘疹,逐渐增大、形成肿块。外院诊治过程不详。
图1 面部皮肤弥漫性干燥,前额皮肤呈暗褐色,表面散在红色、灰褐色丘疹、斑疹,鼻背、两颊大片色素减退斑伴点片状毛细血管扩张,口周、鼻尖皮肤变薄;双眼结合膜充血,有脓性分泌物,完全失明
家族史:患者1个姐姐和1个妹妹均类似病史,均已经于10岁左右死亡,有一兄弟完全正常。其父母为表兄妹婚配。
体检:一般情况良好,查询合作。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视力完全丧失,球结膜脓性分泌物,牙齿发育正常。皮肤科情况:面部皮肤弥漫性干燥,前额皮肤呈暗褐色,表面散在红色、灰褐色丘疹、斑疹,鼻背、两颊大片色素减退斑伴点片状毛细血管扩张,口周、鼻尖皮肤变薄(图1)。躯干、四肢皮肤干燥,泛发密集米粒至黄豆大小的雀斑样斑疹,呈暗棕色或褐色,深浅不一,部分融合或稍隆起,其间有粟粒大小色素脱失斑点(图2~图5)。左手背单个约1.8cm×1.5cm大小肿块,边界较清,触之硬,轻压痛。患者拒绝做辅助检查。临床诊断:着色干皮病。
治疗:①严格避光防晒;②外用硅油霜(宜兴市十里牌医院自制制剂)润肤;③无菌水清洗眼部后涂金霉素眼膏;④手部肿块组织活检并彻底切除(患者拒绝)。
2 讨 论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a,XP)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生率1∶250 000[1]。该病主要是由于DNA切除修复功能缺陷,不能有效清除紫外线所致的嘧啶二聚体,从而导致细胞损伤所致。XP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患者对紫外线敏感、暴露于阳光下的皮肤患癌症的风险较正常皮肤高2000倍以上[2],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时间早,基底细胞癌最常见,其次是鳞状细胞癌和黑素瘤,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早发雀斑样损害、皮肤干燥、眼及神经系统受累也相当常见[3]。本例患者具有光敏感、皮肤干燥、多发雀斑样损害、双眼严重受累、父母为近亲婚配,且兄妹中多人发病,临床诊断XP成立。遗憾的是患者拒绝做组织病理等检查,其左手背肿块的性质无法明确。本病尚无满意治疗手段,关键是终身严格避光、预防皮肤癌变发生;皮损对症处理,目前国外有外用含有噬菌体T4核酸内切酶5(T4N5)的脂质洗剂治疗XP,已经用于临床实验,该药物能部分皮损可以冷冻或修复紫外线损害的DNA,并降低30%的基底细胞癌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很小[3]。也可使用CO2激光治疗;肿块根据其性质行手术切除或使用直线电子加速器照射[4]、光动力疗法[5]治疗。
[1]Webb S.Xeroderma pigmentosum[J]. BMJ,2008,336(7641):444-446.
[2]Stary A,Sarasin A.The genetics of the hereditary xeroderma pigmentosum syndrome[J].Biochimie,2002,84(1):49–60.
[3]Cafardi JA,Elmets CA.T4 endonuclease V: review and application to dermatology[J].Expert Opin Biol Ther,2008,8(6):829-838.
[4]石仁琳.着色性干皮病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9):386.
[5]刘美玲,江珊,吴小蔚.光动力学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着色性干皮病合并基底细胞癌1例[J].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0):9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