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2010-05-31方海鹰
方海鹰
(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1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大泡性脂肪变、伴或不伴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teatosis)、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1]。NAFLD迄今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其是个体遗传与环境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与NAFLD的关系成为近期研究热点[2-4]。本文选取在本院体检的人群开展NAFLD与高尿酸血症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9月体检中心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未并发腹部其它脏器病变及其它系统疾病的体检者2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21例,女79例,年龄23~70岁,平均(50.21±19.28)岁。同时随机抽取同期200名体检人群健康者为本次对照组,其中男117例,女83例,年龄21~69岁,平均(51.07±18.28)岁。所有对象均排除病毒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排除血吸虫性肝病、继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糖尿病、痛风和急性病史。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本观察征得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并与每位观察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收集观察组及对照组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l)、腰围及血压。取空腹血清标本,常规用日本OLYMPUS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部分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其中根据本院标准UA>420 μ m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常规B超检查包括肝、胆、脾、肾等腹部检查,采用日本东芝nemio2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脂肪肝诊断标准如下:(1)肝脏增大、肝实质呈点状高回声(肝回声强度大于脾肾回声);(2)肝深部回声衰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上述3项中具备第(1)项,加第(2)或第(3)项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脂肪肝[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计量组间差异性;卡方检验比较计数组间差异性。
2 结 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BMI、腰围、血压、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均有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有显著下降;同时观察组尿酸水平比对照组尿酸水平有显著增加(418±62.5与311±59.6,P<0.01)。此外,观察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46.5%与11.3%,χ2=59.49,P<0.01,表2)。
表1 两组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关指标比较()
项 目 观察组(n=200) 对照组(n=200) P BMI(kg/m2) 26.1±2.5 20.61±2.1 <0.01腰围(cm) 87.6±5.2 76.9±4.7 <0.01收缩压(mmHg) 127.5±12.3 116.9±11.5 <0.01舒张压(mmHg) 81.5±10.5 73.1±8.5 <0.01 Chol(mmol/L) 5.49±0.75 4.71±0.69 <0.01 TG(mmol/L) 2.01±0.45 1.28±0.33 <0.01 FPG(mmol/L) 6.21±0.51 4.93±0.35 <0.01 HDL(mmol/L) 1.19±0.15 1.83±0.41 <0.01 LDL(mmol/L) 2.87±0.59 2.01±0.45 <0.01 UA(μ mmol/L) 418±62.5 311±59.6 <0.01
表2 两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NAFLD在全球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在我国己达约15%[5]。NAFLD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阶段,会有部分患者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的肝硬化和肝癌,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6]。然而,NAFL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未明,目前高尿酸血症与NAFLD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2-4]。
在本次观察中,观察组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有显著下降(P<0.05),这验证了最新研究的观点,即糖脂代谢紊乱在NAFLD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如Malaguarnera等[7]所指出的:一方面高三酰甘油血症促使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加,干扰了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与受体的结合,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而高密度脂蛋白的显著下降使得肝脏转运脂质的能力受损,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进一步促使NAFLD形成。另一方面,当肝脏出现脂肪堆积时,其糖异生加强,导致血糖增高;同时高血糖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继而进一步促进肝脏合成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加剧肝脏的脂质沉积,形成恶性循环。
高尿酸血症最初作为心血管疾病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后续研究揭示其在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及NAFLD中起到一定作用。Li等[2]对宁波镇海炼油厂的8925例体检人群开展研究,发现NAFLD患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370.3±86.6与321.1±82.6mmol/L;P<0.01),这与本结果相符合(观察组418±62.5与对照组311±59.6,P<0.01)。陈向东等[3]对在杭州疗养院体检的人群展开凋查,发现随机筛选的191名NAFL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9.9%,而208名健康对照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6.7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存在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比正常对照有显著增高(46.5%与11.3%),与陈红涛等[4]的数据相近,但远高于陈向东等的调查比例。这可能与样本量偏小存在误差有关,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联合研究以得到更准确的NAFL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
[2] Youming Li,Chengfu Xu,Chaohui Yu,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level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cross-sectional study.J hepatol,2009,50(5):1029
[3] 陈向东,金玲,刘尔升.脂肪肝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中华疗养医学,2009,18(3):263
[4] 陈红涛,许文宇,陈凯,等.珠海市2008年健康体检中脂肪肝与相关生化检测关系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46
[5] Fan J G,Farrell G C.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na.J hepatol,2008,50(1):204
[6] Ong J P,Younossi Z M.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NAFLD and NASH.Clin Liver Dis,2007,11(1):1
[7] Malaguarnera M,Di Rosa M,Nicoletti F,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NAFLD progression.J Mol Med,2009,8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