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010-04-08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寇胜玲石家庄050051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阻络舌苔赤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 寇胜玲 赵 生 (石家庄 050051)

补阳还五汤由清代名医汪清任所创,见于 《医林改错》一书;主治由元气亏虚,瘀血阻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症,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组成。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气足则血行;当归尾、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而和营;桃仁、红花、地龙化瘀通络脉。全方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而病愈。故补阳还五汤用于气虚血滞,瘀血阻络所致的各种疾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本方治疗多种神经科疾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脊髓前角病变

张某 ,男,40岁,工人。1990年 11月 7日初诊。患者两手臂麻木无力,右手尤甚;右手虎口的肌肉及小鱼际肌肉明显萎缩,掌骨间肌亦轻度萎缩,右手握力差,两手明显震颤,右手更甚,右手臂皮肤感觉减退,病程半年,病情逐渐加重,1990年 11月 1日肌电图检查,双拇对掌肌,小指外展肌,第—背骨间肌均异常肌电图,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纤维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肌电图诊断考虑脊髓前角病变。患者饮食可,二便正常舌苔白,脉沉细,中医辨证:属痿证。气虚阳亦不足,瘀血阻络,治疗宜补气助阳化瘀通络。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 g,当归尾、赤芍、川芎、桂枝各 10 g,地龙 6 g,桃仁、红花,怀牛膝、羌活各 10g,鸡血藤 15 g,附子 6 g。配合针灸治疗。患者服上药 10剂后,病情略有好转,两手握力较前增加,手颤、手麻、发冷均无明显变化,肌肉萎缩如前,舌苔白,脉沉细。久病服药 10剂方见小效。证明病药相符,前方继服至 20剂,同时配合针灸治疗,两手握力继续增强,手颤,手麻木、发冷均见好转,但肌肉萎缩如前,舌苔白,脉沉细,病人要求带方回家服药,并嘱其继续针灸治疗 。服药 3个月未改方 (开始每日 1剂,1个月后隔日 1剂)。两手握力较前明显好转,干活及作较精细动作均无影响。手麻木,发凉消失,手颤明显减轻,肌肉萎缩进展不大,病基本痊愈。

2 脑梗塞

沈某,男,45岁,干部。患者于 2004年 2月 18日开始右侧肢体麻木,次日突然感到全身无力不适,不能站立,语言表达不清,出现右侧肢体瘫痪。经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塞并给于治疗病情好转出院。于 4月 3日再次发作,右侧半身不遂,在中医门诊部输液、针灸治疗 10余天。4月15日就诊于我院中医门诊,现患者右腿巳能活动走路,但右上肢完全瘫痪,肌力 0级,右腿虽能走路,但走路困难,笨拙,跛行,右半身麻木,言语不清,舌苔白,脉沉缓,中医辨证为类中风半身不遂。病由于气虚瘀血阻络,筋脉失养而致半身不遂。治宜补气活血疏经通络。处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 30 g,当归尾、赤芍、川芎各 10 g,地龙 6 g,桃仁、红花、桂枝、姜黄、木瓜各 10 g,鸡血藤15 g,丝瓜络 10 g,川牛膝 15 g。服上药 6剂后,右臂肩肘关节巳能活动能伸直抬高与肩相平,并且感到有力,右下肢也较前灵活,走路较前省力,步伐加快。舌苔白,脉如前。前方黄芪改 60 g,继服药至 20剂 (配合针灸治疗)时,右臂、肩、肘、腕、指各关节均能活动,右手能握物,右半身麻木消失,舌苔白,脉沉缓,前方服 30余剂,右腿、臂功能完全恢复,活动自如,右侧臂力与左侧相等,唯右下肢稍感发沉而痊愈。

按语:针灸和中药都能治疗半身不遂为医学界所共知。通过本病例说明针灸不能代替中药。本病例,病后不用中药单用针灸治疗十余天,下肢虽有好转,上肢毫无效果。但加用中药后仅 6天上肢已有明显效果,这充分说明了中药的效果,说明针灸不能代替中药,针药合用效果更好。

3 甲状腺手术后声带麻痹

谷某,男,30岁。患者于今年 1月在省某医院,作甲状腺瘤摘除手术,手术经过顺利,伤口愈合良好。手术后遗留严重声音嘶哑说话不能出声。曾在该院耳鼻喉科两次检查,左侧声带麻痹,诊断为咽喉部神经损伤,给于维生素类药物治疗两月未能恢复。现有症状:严重声音嘶哑,伴有说话多时感到气短,舌苔薄白,脉沉细而缓。中医诊断失音,手术后咽部瘀血说话气短说明气分亦伤,故用补气活血化瘀法,以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 g,当归尾 9 g,赤芍 6 g,川芎 9 g,桃仁、红花、地龙各 6 g,忍冬藤15 g。每日 1剂水煎服。服药 6剂后,说话声音较前增大,舌苔脉象如前。效不更方,前方继服至 15剂,说话声音恢复正常,说话多时亦不觉气短,病愈停药。

4 臂丛神经损伤

刘某,男,38岁。2009年 8月 12日入院,患者因车祸右肩被压受伤,右肩下垂,右臂不能活动,经我院骨科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现有症状:右肩臂、肘、腕、指各关节均不能活动,肌力 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舌苔白,脉沉细。中医认为外伤后瘀血阻络、筋脉失养,治宜补气活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 30 g,当归、赤芍各 12g,川芎、桃仁、红花各 9 g,鸡血藤 30 g,地龙6 g,桂枝 12 g,丝瓜络 6g,每日 1剂水煎服。配合针灸取穴;肩髁、曲池、三间、外关,隔日 1次。留针 20 min。服药 10剂,针灸5次后,病情显著好转,患者从右肩到指各关节均能活动,右手并有一定的握力能拿一些轻东西如书、能用筷子吃饭等。嘱病人要多使用右手进行锻炼,继续服中药和针灸治疗。又服中药 10剂配合针灸治疗,右手臂活动自如功能完全恢复。

5 讨论

5.1 异病同治 从以上补阳还五汤所治的这些疾病来看,它们虽同属神经科疾病,用现代医学分析起来这些疾病是有区别的。其中有的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栓,有的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臂丛神经损伤等。前者的病变部位在大脑,后者病变部位在脊髓以下的周围神经。前者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脑的功能障碍后者是由于神经纤维本身损伤而致的功能障碍。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病。但是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不论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还是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他们都是有共同基础的。且有其共同的症状,肢体麻木,软而无力,活动障碍,局部皮肤温度低,肌肉萎缩。把这些症状归纳起来均属于中医所说的气虚血滞,络脉瘀阻所致的疾病。正因为这些疾病的病机是相同的,所以使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化瘀,使气旺则血行,瘀去则络通,气血畅通功能恢复病自然痊愈。上述神经系统的疾病,不是同一种疾病。病变部位也不一样,采用的治疗方法相同得到良好效果其中的道理就是所谓的 “异病同治”的理论。

气血的关系是密切的,中医有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无气不行,气无血不丽”、“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总之气由血产生而血受气的推动而运行,气不能无血,血也不能无气,二者调和血脉流畅则无病矣,如若二者失调即病生矣。上述神经系统的疾病就是由于气先虚而气不能行血或由于血瘀而气亦不足,最后导致气虚血瘀,瘀血阻络而疾病成矣,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作用,所以用本方补气,气旺则血行,血行则瘀血去络脉通,气血流畅故病痊愈矣。

5.2 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所以中医治病必须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必须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搞清楚病变部位,疾病性质,脏腑的虚实,确准病情有的放矢,用药得当,治疗才能有效,否则则无效。

猜你喜欢

阻络舌苔赤芍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新疆赤芍
赤芍与辛芍组方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