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主义思想对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启示
2010-03-14钢花
钢 花
一、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状况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蒙古的农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畜产品价格下跌、市场疲软、销售不畅,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内蒙古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传统农牧业仍占主导地位。内蒙古农村牧区基础设施落后,农牧业技术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较低,在内蒙古40%多的拖拉机超期服役,玉米的机收面积只有5%左右;全区74%的农田没有灌溉条件,灌溉饲草料地面积仅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0.4%,设施农业面积占种植业面积的不到1%。乌兰察布盟、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地区农牧业发展状况基本还停留在传统农牧业阶段。
其次,农牧业结构趋同,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内蒙古各旗县农畜产品结构基本趋同,农业经济均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新技术和特色产品推广体系没有形成。农产品品质结构不合理,低品质作物多,优质作物少。目前小麦、玉米、大豆、油料、甜菜、马铃薯、蔬菜等主要作物大都质量不高,尤其量大面广的玉米品种结构单一的状况和积压难卖问题仍然突出。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链短,农畜产品多层次加工、保鲜、包装、储运等各环节多层次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比较相当落后,严重影响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再次,农牧业生态环境恶化。内蒙古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利用率较低。在农业方面,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高度使用化肥农药,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状况;在畜牧业方面,一味追求牲畜头数的增加,严重影响草原优良牧草的正常生长,导致草原优势种群消失,草原产草量锐减,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此外,近年来内蒙古大规模的矿山开发对农牧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已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内蒙古草原退化日趋严重,其可利用面积不断减少,这些都成为制约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劳动者素质不高。内蒙古农牧民文化素质偏低,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人才严重短缺。据内蒙古第二次农牧业普查资料显示,到2006年底,内蒙古农牧民家庭劳动力中文盲的比例高达7.4%,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3%,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9%,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不足1%,从根本上限制了内蒙古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和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农牧业资金缺乏、信息化体系、风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都成为制约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法国重农主义思想述评
法国重农主义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独特而完整理论体系的经济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魁奈。重农主义的基本经济观点就是重视农业,认为一国财富的数量虽然可以由货币来表现,但从根本上是由“真实财富”的数量决定的。重农学派所指的“真实财富”就是实物财富,即农产品,认为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法国重农主义的思想核心是“纯产品”学说,认为国富民强的关键在于能否创造出更多的“纯产品”。“纯产品”是指每年收获产品中除去种子、肥料、人力、农具等成本之后的余额,农业是制造“纯产品”的唯一部门,是财富的源泉。进一步,重农学派将社会各行业分为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认为只有农业才是生产部门,并将社会阶级也划分为生产阶级和非生产阶级,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从事土地租赁经营的农业资本家才是生产阶级。为了研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魁奈绘制了“经济表”,标志着重农主义体系的形成。在重农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实行农业自由贸易,使工农业产品实现等价交换;整顿税制,实行地租单一税等。
重农主义理论的历史功绩在于:它提出了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发展的经济学思想,把对财富源泉的认识,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在经济史上率先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第一次试图分析社会总资本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过程,为把农业作为基础来改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一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重农主义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价值,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探寻农业发展规律等思想,对于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重农主义思想对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启示
(一)重视农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将农业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是重农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内蒙古的经济系统中,工业和农牧业是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而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只有农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工业及其他部门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才能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只有农牧业发展了,带动农牧民增收,才能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农村牧区市场才会在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过程中,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有力地推动内蒙古现代化的进程。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农牧业投资
重农学派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主张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支持。为保证内蒙古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金融投资体制,彻底解决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要建立国家、集体、农户和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明确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牧民自己的合作组织;明确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地位,确保对农牧业基础建设和农牧业综合开发的投入;要切实解决农牧业金融体系中信贷担保难的问题,通过设立区域性风险基金、担保基金等方式,为乡镇企业和农户提供担保。
(三)强化竞争意识,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
重农主义强调自由竞争的作用,内蒙古农牧业发展也必须强化竞争意识。加入世贸组织后,农畜产品市场竞争逐渐由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变为以质量和技术含量为主的全方位竞争。全面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成为提高内蒙古农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需要。基于较大的地区间农牧业经济发展差距,各地区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各地区优势特色产业。
(四)加强教育投资,推动农牧业科技进步
从根本上解决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缓慢问题,必须要加大农村牧区教育投资,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各级地方政府应树立“科教兴农”思想,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农村牧区教育投资规模,如开设农村专项教育基金,支持厂矿、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集资捐款办学。大力加强农村牧区基础教育经费比重,尽可能地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要建立旗县乡村科技教育网络,举办农牧业广播学校、科技文化活动室和各类技术夜校。同时,还要开展农牧业能手牵头形成的各种农牧技术协会和研究会等。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离不开技术进步,最终都要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五)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
重农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蒙古农牧业发展要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通过拉长农牧业产业链,实现农村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和农畜产品增值,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要打破过去各地自求平衡的格局,加速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农牧业生产布局。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的龙头,既要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的分等定级、包装、储藏、保鲜等初加工和半成品加工,又要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把初级农畜产品变为技术含量高、具有品牌优势、附加值高的产品。
综上所述,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农牧业的基础性地位,通过加强农牧业投资、调整农牧业结构等各项措施,切实提高农牧业劳动生产率,为其他产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