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堵点探究

2022-11-23刘建鑫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双循环流通

刘建鑫

(呼伦贝尔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引言

2020 年5 月14 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由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诸多重要经济会议中被提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为流通经济重要分支——农畜产品流通而言,内蒙古诸多区域均反映出当前农畜产品流通不畅,流通过程仍存在诸多的堵点。内蒙古地处“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在新发展格局下农畜产品流通也将迎来机遇和挑战,农畜产品作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应在双循环新格局下于变局中开新局,解决流通堵点充分发挥农畜产品的独特优势。

1.相关研究趋势

目前,国内对“双循环”和“堵点”研究成果不多。对“双循环”认识,李增刚(2020)通过研究我国农畜产品流通现状,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魏际刚(2020)认为当前农畜产品流通体系不够完善,流通模式、基础设施不够先进,流通成本偏高、效率较低,流通结构不合理,流通市场需进一步规范成熟。贺艳(2020)提出要打通“双循环”下产品流通堵点,应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李扬(2020)认为“双循环”的要点是循环,应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分析如何疏通堵点。何明珂(2020)针对新冠疫情对农畜产品流通影响,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及5G 通信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技术进步给农畜产品的流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对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国著名物流经济研究专家王可山(2020)则提出双循环格局下推进现代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进行,应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加强农产品流通过程的监测预警、可追溯体系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设,关注流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等观点。

综上所述,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应有创新意识和新发展理念,加快破解流通过程中的堵点,从而获取新的发展优势。目前,尽管对双循环下农产品流通领域研究较多,但对农畜产品流通堵点尚无专门研究,对产品流通既有研究更侧重于宏观分析。因此,本文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探究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的堵点,于此基础上提出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堵点打通提出对策和建议。

2.双循环背景下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堵点分析

要打通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堵点,其核心是着力建设循环畅通无阻的现代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充分发挥内蒙古农畜产品产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内蒙古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其农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有机衔接,提升农畜产品的生产效率、流通效率和消费效果等重要举措。

从内蒙古农蓄产品总量看,2019 年和2020 年农作物总量分别为12970.0 万吨和12906.6 万吨,代表性畜产品肉类和奶类总量分别为847.48 万吨和885.72 万吨,农畜产品总量逐年提高,但是从农畜产品物流总额增长趋势来看,2019 年和2020 年产值分别为1202.71 亿元 1163.07 亿元,明显增速放缓。在双循环背景下,要持续有效推近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持续增长,就必须打通农畜产品流通的堵点,通过分析研究,农畜产品流通堵点主要在以下方面。

2.1 农畜产品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导致流通成本增加

目前,内蒙古的农畜产品生产大多数属于家庭小规模化生产,农畜产品流通受到农村牧区小规模生产经营的制约,使农畜产品流通缺少有组织、规模化进入流通市场和流通平台,这种小规模的、分散的流通使流通环节过多,从而导致流通线路过长,增加中间成本使流通成本过高,农畜产品的获利能力不足,降低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扩大农蓄产品流通市场有效发展。

2.2 农畜产品冷链运输的硬件设施比较落后

由于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农畜产品无论是在保存的过程中还是在运输的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的不足。在农村牧区农畜产品的流通构成中,由于设备设施的陈旧以及技术方面的不足,导致农畜产品的冷链物流难以实现良好发展。因为很多农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新鲜度”,而很多的物流企业在这方面都难以达到其储存的标准,这就会严重影响农畜产品的质量。因此,冷链物流设备设施的落后使农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变质情况,不仅会给商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内蒙古的农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2.3 农蓄产品流通信息不对称

近年来,内蒙古越来越多农牧业企业愈来愈多,但集约化程度不高,农畜产品交易大多属于分散化的销售,这导致农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的农畜产品流通信息和交易信息。特别是对国内外农畜产品价格衔接不畅,不利于农畜产品有效流通。因而,在农畜产品流通过程中往往需要付出很高的信息成本。同时,农畜产品供销渠道过长,导致产品供应链上的生产、储存、物流、仓储、销售等各环节的主体松散性,导致流通效率明显降低。

2.4 流通体系数字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

内蒙古现有农畜产品流通体系数字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这是阻碍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关键堵点。主要体现在农畜产品生产经营者满足现状而思危意识不足,不愿意积极向外拓展市场,“走向国际”的意识不足。目前,在双循环背景下,应强化不仅国内市场需要,更要对外拓展构建双循环格的大局。农畜产品跨境物流体系不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平台未能有效利用,未能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中“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作用。

2.5 传统的流通人才培养模式与双循环发展的严重脱节

内蒙古的高校对应流通人才培养比较缺乏,而本科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物流高质量发展严重脱节。其次,很多物流企业中,从业人员都在专业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相关企业很难在本地招收到专业型的人才。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农畜产品流通在发展中始终面临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窘境。再次,农畜产品流通行业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流通模式的出现,为流通人才培养与流通企业提出新的问题。最后,内蒙古的流通人才还应符合“一带一路”战略需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必须要有“走出去”主动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增进沿线各国的合作。

2.6 农畜产品流通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以及行业标准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农畜产品流通行业依然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以及行业标准,由于这一问题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畜产品流通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与更新,这对于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对农畜产品行业的经营与发展也十分不利。

2.7 农畜产品产业链构建不完整,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内蒙古多数地区的农畜产品生产经营缺乏相关产业链支撑,其突出表现在畜牧的养殖及农牧产品销售的核心领域,不确定性风险因素考虑不足,这都会使得整个农畜产品产业链构建处于不完整地位。这使得农蓄产品的流通无法嵌入到相应的产业链中,也就无法达到降低流通成本的目的。农畜产品的科技支撑也存在明显的“堵点”问题,特别是在农畜产品种研发与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仍未充分掌握,这在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格局下,都将会对内蒙古的农畜产品造成负面影响。在双循环背景下,农畜产品流通不仅在流通顺畅上提升,亦需在农畜产品自身质量上有所突破,解决农畜产品在技术上的短板会对农畜产品流通效率带来显著提升。

2.8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体的影响

新冠疫情暴发至今仍有起伏,尚未有结束的迹象,疫情常态化对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又面临新的“堵点”。首先,疫情将影响农畜产品行业各环节企业的生存,尤其对大多数小微企业,其农畜产品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若没有政府的政策优惠、银行的资金支持,将面临倒闭的危险。其次,疫情导致农畜产品成本提高,物流时间延长甚至停滞,从而农畜产品各主体交易费用增加。最后,受疫情影响,多数餐饮饭店大量停业甚至倒闭,导致农畜产品的消费量大幅降低,这对农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影响较大,甚至对农畜产品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疫情下近几年内蒙古的特色农畜产品出口将面临严峻挑战。

3.打通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堵点对策建议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势下,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的发展,首先应解决农畜产品流通市场的不畅,同时应使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有机衔接。内蒙古应抓住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农蓄产品流通新格局。

3.1 加强企业集约化,提高农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

内蒙古应大力支持小型企业通过优化组合,改分散性向高度集约化转化,这样可以应对国内、国际经济波动风险。让农畜产品各环节企业树立“合作”发展,树立“走向国际”的竞争理念。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全面推动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业发展,树立创新为主的农畜产品流通发展模式,完善各企业间合作,构建农畜产品流通区域内循环、外部大循环的的格局。

3.2 建立现代农畜产品流通体系以形成内部循环大格局

内蒙古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不断扩大内需,从农畜产品市场和流通角度,加快构建内蒙古农畜产品统一市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在农畜产品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农畜产品生产、经营、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建立现代农蓄产品流通体系,为打通现代农畜产品流通堵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双循环”中农畜产品流通的“堵点”,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创新进行化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加快构建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更要加快相关体制创新机制,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管理体制上消除我区农畜产品流通“堵点”。

3.3 健全农牧区农蓄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

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仅是降低农畜产品流通成本的基础,也是打通农畜产品流通堵点的重要条件。为推动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市场的可循环性,需增加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农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各环节硬件、软件建设,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抓手,实现流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农畜产品新业态间的有效衔接。政府应加大对农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政策性支持,以提升农畜产品流通的效率。

3.4 农畜产品流通5G 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农畜产品的流通体系现代化应与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手段,以解决农畜产品流通中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出现的问题和政策障碍。以5G 信息化、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催生了农畜产品流通的数字经济化,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方式,现代流通体系是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构成,可解决流通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实现国内范围内农畜产品流通的无缝衔接。

3.5 激励农畜产品流通的科技创新

针对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专业人才和专业企业缺乏的短板,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农蓄产品流通领域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要紧紧围绕农畜产品各个环节的堵点,配套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财政信贷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高校应在双循环背景下,要注重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合理设置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以此推进内蒙古农蓄产品流通领域的跨国融合,打通农蓄产品流通的堵点。

3.6 应急农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

2019 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内蒙古农畜产品对内销售和对外外出口都受到较大影响,疫情防控下流通创新活力不足,产品终端消费和供应发生改变,产品交易物流成本提高等,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农畜产品各环节堵点凸显,而且疫情防控常态化给内蒙古农畜产品生产、经营、流通、储存和消费等环节提出新的问题。如何保障此情况下的农畜产品需求,应急农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内蒙古农畜产品要解决流通堵点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流通意识,要有创新发展的理念。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大力发展大数据、智慧化的先进流通技术,各流通企业着力自营能力,提升流通效率,主动打通国际的流通渠道,从而实现以国内市场为主体,融入国际大循环的目标。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双循环流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影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美国的蔬菜流通
浅谈农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