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喷涂法制备Sb掺杂的SnO2薄膜

2010-02-23陈小龙蒲永平吴胜红吴海东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晶化晶面电导率

陈小龙, 蒲永平, 吴胜红, 赵 新, 吴海东

(1.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2.东莞泰阳电子有限公司, 广东 东莞 523325)

0 引 言

SnO2薄膜以其良好的可见光透过性和导电性而广泛应用于镀膜玻璃领域[1,2].常见的制备SnO2薄膜的方法有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真空蒸镀法、溶胶-凝胶法和热喷涂法等.其中,热喷涂法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制备样品快等优点[3],因而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对器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优良的膜性能和更高的电导率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未掺杂的SnO2薄膜由于载流子浓度很低,因此薄膜的电导率很小,这大大的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人们常采用掺杂的方式提高电导率,但是合适的掺杂量是制备优良样品的关键,目前对提高SnO2薄膜的电导率研究较多的是在SnO2中掺入Sb、F等,掺F的二氧化锡薄膜虽然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但是F掺杂的二氧化锡薄膜高温稳定性较差[4].Sb掺杂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SnO2薄膜的导电率,而且具有优良的高温热稳定性.本实验采用热喷涂法制备Sb掺杂的SnO2薄膜,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以及不同喷涂温度对SnO2薄膜方阻及膜结构的影响,以期为制备高性能的SnO2薄膜提供理论依据.

1 实 验

1.1 样品的制备

实验所用原料为SnCl4·5H2O(CP)、SbCl3(CP)和纯度为99%的酒精.先将SnCl4·5H2O溶于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中,并在65 ℃搅拌2 h ,使其完全溶解,浓度为0.4 mol/L;再将SbCl3溶于无水乙醇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形成透明液,浓度为0.25 mol/L;然后按照Sb掺杂量的要求,把配制好的SbCl3溶液缓慢滴入已配制好的SnCl4·5H2O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配制成3 mol%、6 mol%和9 mol% 3组Sb离子浓度的溶液,搅拌3 h后静置待用.以无水乙醇处理过的石英管作为基材,由热电偶控制喷涂温度,加热装置是自制的立式旋转加热炉,喷涂液采用空气压缩系统由雾化枪口喷出.喷枪口与基材距离均为10 cm,喷枪流量为1.5 L/min,喷涂次数均为10次,每次喷2 s,每次间隔5 min.实验将3组不同掺杂浓度的喷涂液均在400 ℃、450 ℃、500 ℃、550 ℃和600 ℃下喷涂制膜.

1.2 分析与测试

采用日本理学D/max-2200PC型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薄膜的结构,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薄膜的微观形貌,用RTS-4型四探针测量仪测量薄膜方阻.

2 结果与讨论

2.1薄膜的方阻

图1是3组不同Sb掺杂浓度(3 mol%、6 mol%和9 mol%)的溶液在不同喷涂温度下的方阻变化图.由图可看出随着喷涂温度的升高,薄膜的方阻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当喷涂温度为500℃时薄膜的方阻达到最小,为最佳成膜温度.赵鹏[5]认为当喷涂温度太低时,膜没有晶化或者没有完全晶化,薄膜内的散射中心较多,自由电子的迁移速率较慢,因此薄膜的方阻较大;而在过高温度下喷涂时,Sb的挥发量较大,进入薄膜中形成的有效掺杂的Sb的含量减少,导致薄膜中自有电子的数目相应减少,所以温度太高时薄膜的方阻又增大.

由图1还可以看出随着Sb掺杂量的增大,薄膜的方阻同样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3组掺杂浓度制备的薄膜中,当Sb掺杂浓度为6 mol%时,薄膜的方阻较小,大约为65 Ω/□.王东[6]认为这是由于当SbCl3的掺杂量较低时,Sb3+以替位原子的形式占据了Sn4+的位置,同时产生一个自由电子,这时Sb3+在SnO2晶体中以替位形式存在的掺杂量达到了饱和值.此后再继续增加Sb的掺杂量,则过剩的Sb3+就会进入SnO2晶格的间隙和SnO2晶粒的晶界处,形成无效掺杂,这种过剩掺杂不但不会产生更多的自由电子,而且会使薄膜中的散射中心大大增加,增强自由电子的散射程度,从而导致薄膜的室温方阻逐渐增加.

图1 SnO2薄膜方阻随喷涂温度的变化曲线图

2.2 薄膜的XRD分析

图2为Sb掺杂量为6mol%的喷涂液在不同喷涂温度下的XRD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在400 ℃喷涂时,XRD图谱几乎没有SnO2的衍射峰出现,说明此时薄膜未发生晶化,薄膜的方阻也较大,为155 Ω/□(图1).当喷涂温度提高到450 ℃时,可以发现(110)、(101)和(211)晶面上有较弱的衍射峰,说明此时薄膜已有部分开始晶化,薄膜的方阻下降到100 Ω/□.当在500 ℃喷涂时,可以看到(110)晶面上的衍射峰明显增强,(101)和(211)晶面衍射峰也增强,且(200)晶面上也出现了弱衍射峰,此时薄膜的方阻达到最小值65 Ω/□.当在550 ℃喷涂时,(110)、(101)和(211)晶面减弱,说明此时薄膜的晶化程度降低,因此衍射峰强度下降,薄膜方阻增加至75 Ω/□.当在600 ℃下喷涂时,(110)、(101)、(211)和(200)晶面衍射峰强度均下降,说明过高的温度使薄膜的晶化程度变差,此时薄膜的电阻也增大至125 Ω/□.由图2还可以看出(100)晶面的衍射峰强度明显大于其它晶面峰强度,这是由于SnO2薄膜主要沿(100)晶面定向生长所致,这与S. Shanthi[7]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

2.3 薄膜的微观形貌

图3为掺Sb量为6 mol%的喷涂液在400 ℃、500 ℃和600 ℃下制备的薄膜的AFM图片.由AFM图片可以看出当在低温400 ℃下喷涂时,看不到晶粒的存在,说明此时的喷涂温度太低,薄膜还没有晶化,图2对应的XRD图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温度太低时薄膜的方阻也较大.在500 ℃下喷涂时,从(b)图看以看到致密且均匀的晶粒,由于喷涂温度合适,此时薄膜的晶化程度最高,膜的致密性最高,对应的XRD衍射峰较强,薄膜的方阻也最小.当温度提高到600 ℃时,由于温度过高导致膜的晶粒不均匀,甚至出现小孔洞,膜的致密性下降,对应的薄膜方阻增大,由对应的XRD图谱也可以看出此时薄膜的衍射强度减小,说明过高的温度导致膜的晶化程度稍有下降.

(a)400℃ (b)500℃ (c)600℃图3 Sb掺杂量为6mol%的SnO2薄膜在不同喷涂温度下的AFM图

3 结束语

对于不同Sb掺杂浓度的SnO2薄膜,随着Sb掺杂浓度和喷涂温度的提高薄膜方阻均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当Sb掺杂量为6mol%、成膜温度为500 ℃时,薄膜的方阻达到最低为65 Ω/□.喷涂法制备的SnO2薄膜主要沿(100)晶面定向生长,当在500 ℃喷涂时,膜的晶粒均匀致密,边界清晰.当喷涂温度过低(400 ℃)则几乎不能成膜,而温度过高(600 ℃)则膜内出现小孔洞,膜的致密性下降,方阻增大.

[1] 马 瑾, 郝晓涛, 马洪磊, 等. 有机衬底SnO2:Sb透明导电膜的研究[J].半导体学报, 2002, 23(6):599-603.

[2] 王德苗, 朱月秀. 喷镀法制备SnO2膜导电玻璃的研究[J].真空, 2002, 3:3-36.

[3] 张聚宝, 翁文剑, 杜丕一, 等. 喷雾热解法玻璃镀膜[J].玻璃与搪瓷, 2002, 30(2):46-51.

[4] Seeber W T, Abou-helal M O, Bats S,etal. Transparent semiconducting ZnO:Al thin films prepared by spray pyrolysis[J]. Mater Sei Semiecond Proc, 1999, 38:45-55.

[5] 赵 鹏, 郝喜红, 许启明,等. 喷雾热分解法制备SnO2·F薄膜与导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5, 11(2):202-206.

[6] 王 东. 喷雾热解法制备掺锑氧化锡透明导电膜[J].无机盐工业, 2005, 11(37):29-31.

[7] Shanthi S, Subramanian C, Ramasamy P,et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prayed undoped and fluorine doped tin oxide films[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98, 5(18):127-134.

猜你喜欢

晶化晶面电导率
乙酸乙酯与ε-CL-20不同晶面的微观作用机制
不同环境下粉煤灰合成A型分子筛的研究
玻璃冷却速率和锂铝硅微晶玻璃晶化行为、结构相关性
晶核剂对烧结法制备Li2O-A12O3-SiO2系微晶玻璃晶化过程的影响
NaCl单晶非切割面晶面的X射线衍射
(100)/(111)面金刚石膜抗氧等离子刻蚀能力
不同硅晶面指数上的类倒金字塔结构研究与分析∗
基于比较测量法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电导率检测仪研究
低温胁迫葡萄新梢电导率和LT50值的研究
辽阳市地下水电导率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