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0-02-23赵冬刚付锦锐
赵冬刚, 付锦锐
(陕西科技大学体育部, 陕西 西安 710021)
0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农村体育是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与重要载体.陕西省人口约3 600万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约2 44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7.7%,因此农民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决定着陕西省全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关系着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也关系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与否.根据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体育总局今年确定8个省份首批启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工作,陕西省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试点省份.鉴此,笔者对陕西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的目的与内容,查阅和检索了有关陕西农村体育状况的文献资料、陕西农村居民社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等并进行分析和利用.
(2)田野调查法. 先后走访了陕西省的部分农村,与当地农村村民、村干部、乡领导就农村开展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了主题分析.
(3)问卷调查法. 针对陕西省新农村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按照关中、陕南、陕北的地理方位,对西安市、宝鸡市、汉中市、榆林市、延安市的40个乡镇农村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每个市发放60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2 891份,回收率93.36%,有效问卷2 798份,有效率96.7%.
(4)数理统计法. 采用sss10.0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陕西省农村居民体育锻炼知识认识状况分析
表1 陕西省农村村民对体育健身的认知状况调查
由表1可见,所调查农民中比较了解体育健身的人数所占比例为21.9%,了解一点的为65.4%,完全不了解的为12.7%.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温饱已不再是农民的主要生活追求,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多数农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度提高,村民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体育健身意识,并且有着强烈的参加欲望.但受几千年来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村民还不能完全从原有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从而无形中影响了新农村体育的发展.
2.2 新农村农民体育锻炼项目与场所分析
表2 陕西省农村村民锻炼的运动场所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开展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为自家院子和田间地头,所占比例分别为27.9%和26.1%.陕西省农村村民选择自家庭院和田间地头作为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一方面是因为固有的生活方式所致,农民在场地的选择上更趋向于方便,更能和生产劳动场所结合;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体育的投入非常有限,专门为农民修建的体育场馆设施较少,使得目前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许多村庄甚至连学校都没有体育设施.农村体育设施的严重不足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种情况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表3 陕西省新农村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调查人群中,农民参加锻炼人数较多排在前5位的项目为:散步、秧歌、武术、踢毽子、乒乓球,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对器材和场地要求不高,易于开展和掌握.农村村民锻炼不应强调开展大运动量、高强度的体育项目,那些将运动和趣味性相结合的锻炼项目更易于在农村开展.农村体育活动要与劳动、文化相结合,坚持自愿、小型、多样、趣味的原则,因地制宜,利用农民闲余时间开展武术、舞龙狮、扭秧歌、拔河等农民容易接受、参与程度较高的体育活动.
图1 农民锻炼的时间分布调查表
2.3 农民体育锻炼的季节与时间分析
从统计数据可见,调查人群中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季节主要集中于春、冬两季,所占比例分别为34%和47%,这两季恰恰正是农闲的季节,符合农民的劳动规律,并且农民在每天锻炼的时间选择上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从图1可见,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分布主要是在早上和傍晚,这与农民劳动时间的随意性有关,另外调查发现农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普遍缺乏正确的引导,大多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
2.4 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分析
表4 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调查
从表4可见,调查人群中,农民参与者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属于自发的、非组织化的.其中,个人单独锻炼的比例占参与者的65.6%,与家人一起锻炼的占15.6%,与朋友一起锻炼的占9.12%,参加有组织锻炼活动的比例占11%.目前,由于农村体育社会化程度较低,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仍以行政手段为主要特征,较多地依赖基层政府,而民间体育社团、经营性体育场所和晨、晚锻炼点等农村体育组织较少,部分农村体育基本上还处于无人组织与管理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有组织的引导和领导.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余暇时间增多,体育健身的意识不断增强,农村体育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新农村体育组织将朝着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2.5 影响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表5 影响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调查
从表5看出,调查人群中,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的农民所占比例为33.9%,认为劳动就是锻炼的为18.1%.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在校期间没有受到正规、系统的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培训,所以对体育锻炼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与城市居民的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农民体育锻炼观念不正确,缺乏体育锻炼的氛围,即使一部分村民有锻炼要求,也不能很好地开展体育运动.
表6 影响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调查
从表6可见,影响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主要为缺乏设施、没人组织、没人指导,所占比例分别为20.9%、18.9%和18.3%.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推广,农民的余暇时间大大增多,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但因为没有人组织和缺少必要的运动设施,这些时间被村民用于打牌、喝酒、看电视等.缺少运动场地设施和组织人员是制约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新农村建设不仅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小康,还要有优美的环境、现代化的设施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体育设施的增设和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无疑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一环和显著标志,因此政府部门如何通过宣传教育、组织体育活动等方式引导、转变农民的体育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对自身健康的积极作用是当前发展农村体育的重要问题之一.
3 发展对策
3.1 依托新农村建设,营造体育锻炼的文化氛围
通过文化下乡、体育下乡及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加大对农民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营造体育锻炼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陕西省新农村村民对体育健身与卫生保健知识的认知水平,培养和激发他们参加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3.2 重视民俗体育的发展
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陕西有着几千年的民俗文化,诞生了众多的民俗体育项目,如舞龙狮、扭秧歌、腰鼓、红拳等等,这些项目大多数都是在农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深受农民喜爱,重视开展农村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促进该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3.3 开展农闲体育和节庆体育
农民承担着繁重的生产劳动任务,农村体育活动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春节和冬季,因此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应选择在一些节假日如春节 、中秋节、端午节等举行,并且平时外出打工的农民节假日也能够参与其中,一起感受体育的快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4 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指导员体系
在促进新农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支庞大的高素质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体育指导员在宣传体育知识、组织体育比赛、促进农民科学锻炼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培养渠道上可以采取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协会、体育爱好者相结合的方式,大量培养体育指导员,使农村体育发展的矛盾得以化解.
[1] 刘洪刚.临汾地区农村体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6):47-49.
[2] 董宏伟.浙江省新农村女性的健身参与与促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3):47-49.
[3] 董翠香.河南省农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5):9-12.
[4] 陈 宁,周 挺.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5,39(10):1-6.
[5] 刘关奋,孙化玉. 对构建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体育发展模式的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11-13.
[6] 樊小兵.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思考[J].农业考古,2007,(6):155-156.
[7] 林建君.浙江新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