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拉塞米的临床应用与比较探讨

2010-02-18胡瑞钺喻建勇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呋塞塞米呋塞米

胡瑞钺,田 波,喻建勇

(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南昌 330006)

利尿剂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在治疗心、脑、肝、肾等多种疾病已取得卓越疗效。利尿剂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类,通过作用于肾脏的不同部位而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泄,消除水肿。笔者就托拉塞米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袢利尿剂的比较等方面阐述如下。

1 作用机制

托拉塞米是属于高效袢利尿剂,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干扰管腔细胞膜的Na+-K+-2Cl-同向转动体系,抑制Cl-和Na+的重吸收,使管液NaCl的浓度增高,渗透压增大,肾髓质间液的NaCl减少,渗透压梯度降低,从而干扰尿的浓缩过程,使尿Na+、Cl-和水的排泄增加,发挥利尿作用;同时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活性,增加血浆中前列腺素E(PGE2)和前列环素(PGI2)浓度,竞争拮抗血栓素 A2(TXA2)和 TXB2的缩血管作用;此外,托拉塞米还可抑制醛固酮分泌、抑制肾小管细胞胞浆中醛固酮与受体结合、降低醛固酮活性,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1]。

2 托拉塞米与其他袢利尿剂的比较

我国目前常使用的袢利尿剂包括托拉塞米、呋塞米、布美他尼。

2.1 托拉塞米

托拉塞米从药效学和药动学都优于其他两种药物,它具有抗醛固酮、扩张血管和竞争性拮抗TXA2的作用,同时还有利尿作用更强、更持久,生物利用度更高,且对电解质、血糖、血脂代谢均无明显影响。托拉塞米起效迅速,静脉注射10 min起效,达峰时间为1~2 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体内作用持久,半衰期为3.8 h,作用持续时间长达5~8 h。量效关系稳定,随着剂量的增大利尿作用增强,但副作用未见明显增加。本品的利尿强度是呋塞米的2~4倍,利尿抵抗少、耐受性好,抑制醛固酮的活性良好,对血钾、血钙、血脂、血糖的影响较小,不具有耳毒性、肾毒性。本药通过肝肾双通道代谢,80%经肝脏代谢,20%以原形经肾脏排泄,有效减轻了肾脏负担和药物蓄积。

2.2 呋塞米

呋塞米口服后30 min生效,1~2 h作用达高峰,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体内作用短暂,半衰期为0.5~1 h,作用持续时间长达2 h。剂量可控性一般,利尿强度较托拉塞米弱,对醛固酮的活性无影响,长期大剂量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应间歇交替使用。本品长期应用易致电解质紊乱 (如低钾、低钠、低钙)、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具有耳毒性和一定肾毒性。本药88%以原形从肾脏排泄,12%经肝脏代谢。

2.3 布美他尼

布美他尼为呋塞米的代用品,在大剂量呋塞米无效时,可用本品。本品起效快,半衰期和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1~1.5 h、4 h,均比呋塞米作用时间长,但比托拉塞米短。本品利尿强度是三者中最强,其利尿效果为呋塞米20~60倍,但引起的不良反应均较呋塞米低。本药剂量可控性较差、对醛固酮的活性无影响,但耐受性较好,主要经肾排泄,少量经胆汁和粪便排泄。

3 托拉塞米的临床应用

3.1 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我国武汉市某医院研究,将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托拉塞米组20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n=25),呋塞米组给予呋塞米20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n=25),两组均连续用药5 d。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24 h尿量均明显增加,但托拉塞米组每日尿量均在2000 ml以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两组K+和BNP均有下降,但呋塞米组K+下降更多,托拉塞米组BNP 下降更多(P<0.05或 P<0.01)。

治疗后托拉塞米组的低血钾不良反应较小,因其排钾作用弱于其他袢利尿剂。一方面,托拉塞米缺乏在近曲小管对磷和糖类的重吸收活动[2],而钾的重吸收也在近曲小管,由此推测排钾量减少。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其抗醛固酮作用有关,其排钾作用相对弱于其排钠作用,因此尿钠/钾增加。BNP是一种由心脏分泌和储存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影响BNP分泌的关键在于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的改变[3],治疗5 d后,两组BN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托拉塞米组BN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说明托拉塞米通过利尿迅速降低心室负荷,使室壁张力减低,BNP分泌减少,心功能改善更快。托拉塞米在治疗心力衰竭时,疗效肯定,与呋塞米相比,利尿作用强,生物利用高,作用持久,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托拉塞米主要在肝脏代谢,因此肾脏功能不全者不会产生蓄积,可长期使用,静脉注射时还能克服利尿剂抵抗,而呋塞米则需要间歇用药[4]。研究表明,托拉塞米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突出特点,安全性好、耐受性好、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个新的选择。

3.2 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

我国有研究显示,将6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托拉塞米治疗,两组均给予甘露醇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脑水肿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后,体内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可对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脑水肿,形成脑组织的再损伤。甘露醇是临床疗效比较肯定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渗透性脱水药,而利尿剂在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中一般作为高渗性脱水剂的协助治疗,以减少高渗性脱水剂的用量,尤其是对于心功能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利尿可以使循环血量减少,组织水分逸出,并能使进入脑组织的钠盐减少,从而减轻脑水肿[5]。呋塞米是强效袢利尿剂,具高效、强大、迅速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有一定局限性,易产生利尿效果下降、利尿抵抗及水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托拉塞米是一种新型的磺酰脲啶类利尿药,其利尿强度大、长效、耐受好、副作用小,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利尿剂。通过上述研究说明,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协同甘露醇迅速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呋塞米协同甘露醇。

3.3 托拉塞米治疗糖尿病肾病高度水肿

我国有研究显示,将48例糖尿病肾高度水肿患者根据应用利尿剂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托拉塞米和呋塞米,观察1周的利尿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托拉塞米组尿量增加显著高于呋塞米组,体重下降也较呋塞米组明显,血钾水平下降低于呋塞米组,血糖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别。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在大量使用呋塞米后,不仅易引起血钾的下降,而且易致血糖、血脂紊乱,血糖水平的控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尤为重要,所以要慎重使用。托拉塞米在长期连续使用后,对血钾、血糖、血脂水平影响甚微,同时托拉塞米不显著改变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和酸碱平衡,又具有较强利尿性。综上所述,托拉塞米可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3.4 其他作用

据多项资料表明,托拉塞米通过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氯和钠的重吸收而发挥利尿,同时还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双重利尿作用可阻断腹水恶性循环,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药物。其消除腹水和水肿较呋塞米作用更加持久,排尿量、排盐量(Na+、Cl-)和体重减轻均更加明显,可作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长期用药。同时托拉塞米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与噻嗪类药物疗效相当且更安全,不会产生低镁血症、低血糖和肾代谢紊乱或高尿酸血症。

总之,根据托拉塞米的独特作用机制和高效低毒特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费用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

[1]Shilliday IR,Allison ME.Intraplatelet calcium lev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loop diuretic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1,16(3):552.

[2]李一石,华潞,陈君柱.托拉塞米、呋噻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4,19(4):290-293.

[3]Dickstein K.Natriuretic peptides in detection of heart failure[J].Lancet,1998,351(9095):3-4.

[4]Brater DC.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loop diuretics[J].Drugs,1991,41:14-22.

[5]周旭平,包仕尧.急性卒中后脑水肿[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16-21.

猜你喜欢

呋塞塞米呋塞米
坦索罗辛联合呋塞米对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碎石术后患者的排石效果
早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高渗盐溶液联合呋塞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人体重和血清肌酐水平的影响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静脉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80例观察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
呋塞米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前列地尔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小儿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呋塞米提高不扩张上尿路排泄性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尿路造影图像质量
托拉塞米片溶出度的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