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航班上发热旅客排查及转运程序的探讨

2010-11-11李统佳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流感航班排查

吴 嘉,李统佳

(民航广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

关于航班上发热旅客排查及转运程序的探讨

吴 嘉,李统佳

(民航广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

对甲型H1N1流感期间航班上发热旅客排查及转运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航班上发热旅客排查及转运程序的管理和目前机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推动机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跃上新的台阶,完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

发热;旅客;排查;转运

2009年3月28日,墨西哥一名4岁小男孩在美国加州实验室被确诊为被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成为本次流感流行的首例确诊病例;3月30日在美国加州发现了第2例病例;4月13日,墨西哥出现首例死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2009年4月16日,墨西哥政府发布流感疫情警报;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全球警告: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2009年4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流感大流行预警级别从三级提升为四级,4月30日提升为五级,即病毒的人际传播发生在同一地区(如北美洲)至少2个国家。2009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防控级别由五级上升为六级。2009年7月10日,卫生部发布第9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

2009年5月11日,我国四川省出现第1例确诊病例。2009年5月19日,广州市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月29日,广州市出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二代病例。截至2009年6月22日18∶00,我国确诊病例441例,广东省122例,其中广州市56例,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共外送排查发热旅客502例,其中3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前沿口岸单位,是联防联控工作关键部门,同时也是地区形象的重要体现。笔者亲身参与了发热旅客排查转运工作的组织、指挥和救治。本文结合排查转运工作实践,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甲型H1N1流感期间发热旅客排查转运的特点,对目前机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了深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见表 1、2。

表1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班发热旅客排查转运情况(2009年4月29日~6月21日)(例)

表2 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疫情基本情况(例)

2009年5月11日~6月22日,广州市共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6例;2009年5月11日~6月21日,白云国际机场外送排查502名发热旅客中有3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占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55.3%。

1.2 方法

1.2.1 组织与实施 2009年4月29日,医院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具体防控工作。院长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为主要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疫情应急报告制度、应急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2009年4月29日制订了《民航广州医院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009年4月30日,医院召开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动员大会。2009年5月7日,下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和《规范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转运工作》。2009年5月12日制订并下发《民航广州医院航班上发热患者处理程序(试行)》。2009年5月31日,民航广州医院针对广州市出现二代病例的严峻态势,召开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再次动员大会。

1.2.2相关知识培训 2009年4月30日,医护科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2009年5月3日,防疫站对医院消杀队队员进行了个人防护知识和规范消毒培训。2009年5月5日,防疫站对全体救护车司机进行了个人防护知识培训。2009年5月11日,医护科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1版)》、《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 (试行)》等3个预防控制技术方案。2009年5月13日,医护科组织急救站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个人防护操作流程培训。2009年6月3日,举办《甲型H1N1流感基本常识培训——咽拭子采样方法》讲座,邀请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李铁钢为全院医护人员培训。

1.2.3 排查及转运流程

1.2.3.1国际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国际航班发热患者由白云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检局)做排查-卫检局确定送患者-急救站派一名司机出车将患者送到指定医院(随车医护人员由卫检局负责指派)-回来后消毒救护车(急救站负责)。

2009年6月19日,国际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调整为:国际航班发热患者由白云机场卫检局做排查-卫检局确定送患者-急救站派医师、护士、司机各一名出车将患者送到指定医院-回来后消毒救护车(急救站负责)。

1.2.3.2国内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国内航班发热患者,体温(腋下)≥37.5℃,明确诊断(非甲型H1N1流感),病情轻送急救站门诊处理;病情重送民航医院内科住院治疗。

国内航班发热患者,体温(腋下)≥37.5℃,疑似甲型H1N1流感-确定送到指定医院排查-急救站派医师、护士、司机各一名出车将患者送到指定医院-回来后消毒救护车(急救站负责),同时报告经理值班室院值班领导和集团公司防控办。

国内航班发热患者,体温(腋下)≥37.5℃,不能明确诊断-请示科室领导-不能解决-报告经理值班室院值班领导和集团公司防控办。

1.2.3.3外送发热患者(疑似甲型H1N1流感)时防护措施(卫检局提供防护用品):穿工作服、隔离衣、戴N95口罩、戴鞋套、戴手套、戴工作帽。

1.2.3.4航空器上密切接触者的定义:2009年5月初,以病例为中心同排、前后3排共计7排的旅客;7月8日修改为:以病例为中心左右各1名、前后排各3名的旅客。

1.2.3.5 2009年5月3日,民航广州医院隔离病区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现共设病床13张;配备了相应的隔离物品;5月5日增加隔离病区的面积,隔离病床由13张增加至24张,完善相关隔离物品的配备。

2 结果

截至2009年6月21日18∶00,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共排查转运发热旅客502名,其中,国际航班旅客462名,国内航班旅客40名;白云机场急救中心在保障机场应急救援情况下,成功排查40名,成功转运143名,没有发生院内感染。

3 讨论

3.1 高度重视,紧跟指引,迅速贯彻

此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来势汹汹,峰回路转。自2009年4月29日局发明电〔2009〕1262号《关于严格防止境外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经民航运输传入我国的紧急通知》以来,各阶段防控指引不断调整,5月上、中旬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1版)》、《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等预防控制技术方案;5月28日发布〔2009〕90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7月9日局发明电〔2009〕2241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以及卫发明电〔2009〕122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7月中旬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2009修订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2版)》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修订版)》;我院防控办自始至终密切关注政府在各个阶段的防控精神和指引,及时调整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及外送程序,及时组织各类人员的培训,打有准备之战。

从本研究疫情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09年6月中旬以前,输入性病例多于本土病例;6月下旬输入性病例和本土病例基本各占一半;7月以后本土感染病例数已经超过输入性病例。

从各个阶段的防控要求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防控指引的调整:初期“严守国门,把疫情堵在国门外”;中期“外堵输入,内防扩散,内紧外松,层层落实”;后期“纳入常态化和程序化进行管理,防范社区传播”。

3.2 严密组织,措施到位

我院反应迅速,积极应对。在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同日,我院制订了《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防控职责分工,层层落实;及时开展针对不同层次、岗位以及阶段的防控知识培训;针对国内航班旅客排查问题的难点,及时制订了《民航广州医院航班上发热患者的处理程序(试行)》。

3.3 有效协调,通力合作

白云机场急救中心积极协助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处理国际航班可疑旅客的转送人员医学观察工作,有效参与多起国内航班发热旅客的处置工作,密切配合政府部门对航空旅行人群密切接触者的协查工作。

3.4 依法依规开展联防联控工作

2009年5月上、中旬,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态势日趋严峻,但由于在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指引中,对与国内航班发热患者的同机旅客的处置以及有发热患者的航班如何作出继续航行的界定比较模糊,导致在防控工作开展初期发生机组、旅客围堵、哄骂医务人员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不但造成联防联控工作的被动,也给机场的服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我院从2009年4月30日开始,在集团公司、股份公司防控联席会议上多次提出明确国内航班发热患者和飞机放飞的处理程序,从5月13日开始分别向民航总局、民航中南管理局、广州市应急办和卫生局、广东省卫生厅应急办建议和请示:尽快召开联防联控工作会议,明确决定处置国内航班与发热患者同机旅客去留以及飞机放行的程序和责任单位。

2009年6月24日根据集团公司防控办的提议,民航中南管理局主持召开“甲流疫情最新进展及广州民航各单位国内航班发热旅客处置协调会”,听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的疫情介绍和当前形势的应对处置措施,进一步明确国内航班发热患者的送院排查处置、报告流程。

3.5 对旅客进行心理干预

部分发热旅客有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拒绝排查和转运;参加排查和转运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及时转达政府、医院对他们的关心,一方面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对他们进行相关常识的宣传,以增强其安全感,达到舒缓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目的。

3.6 对前场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当国内航班上发现发热患者时,有些航空公司和部门动辄将与发热患者同航班旅客滞留机上,要求急救站医务人员迅速作出诊断并决定同机旅客的去留、飞机放行问题,限于急救站现有的辅助检查条件和医务人员处置的能力(省疾控中心专家提示:一份标本从采样到出结果最短时间为6 h),上述要求既不科学也不符合规定,尽管医务人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但仍然发生滞留旅客情绪失控而冲卡、人身冲突等负面事件,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工作造成压力,院领导及时慰问受诘难的医务人员,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3.7 急救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应急救援保障

对于转运发热可疑入境人员,检验检疫部门应首先与地方政府部门协商解决;机场急救中心在保障航空应急救援的前提下,提供车辆协助转运患者。

关于来自疫区发烧患者的国内飞机放飞权应该由承运航空公司自己界定,机场急救中心和民航医院负责提供临床诊断意见。

[1]曾光.甲型H1N1流感防治百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2]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手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3-4.

[3]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3号)[S].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设施配备[S].2008.

R364.6

B

1673-7210(2010)01(b)-152-03

吴嘉,主管护师,政劳科科长。李统佳,副主任医师,白云国际机场急救中心主任,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卫生处处长,民航广州医院院长。

2009-07-23)

猜你喜欢

流感航班排查
全美航班短暂停飞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
秋季谨防牛流感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