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坦索罗辛联合呋塞米对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碎石术后患者的排石效果

2023-11-01王鹏基马继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4期
关键词:呋塞坦索罗辛绞痛

王鹏基,马继远

作者单位: 265711 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输尿管结石多由肾结石由于饮食、代谢等原因落入输尿管中,使患者常出现较严重的输尿管绞痛,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损伤等[1-2],若结石较大,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体外冲击碎石术是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术式之一,该类手术规避了常规开腹手术侵入操作的不足,操作更为简捷,安全性及术后预后较好[3-4],但体外冲击碎石术后碎石的排出过程极易引起输尿管痉挛及炎性症状,导致排石不利,影响治疗效果[5]。因此,体外冲击碎石术后患者予以利尿剂、抗阻滞剂,可缓解输尿管痉挛,顺利排石。呋塞米与坦索罗辛均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利尿剂及抗阻滞剂,关于二者联合应用的研究较少[6]。基于此,现观察坦索罗辛联合呋塞米对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碎石术后患者的排石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龙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20例,均行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呋塞米组和联合用药组,各60例。呋塞米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19~65(48.15±3.22)岁;结石直径6~15(9.05±1.62)mm;输尿管结石部位:上段21例,中段19例,下段20例。联合用药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9~65(47.15±3.22)岁;结石直径7~16(9.14±1.52)mm;输尿管结石部位:上段22例,中段20例,下段18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输尿管结石[7];(2)体外冲击碎石术顺利完成。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2)输尿管先天或后天异常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近2周应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影响排石的药物者;(5)精神疾病者;(6)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行体外冲击碎石术:应用体外碎石机在X线辅助下实施碎石操作,冲击波振荡频率为80次/min,震荡能量为6~8 kV,以冲击频率达到3 000次或达到良好的碎石效果为目的。术后,呋塞米组予呋塞米注射液(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 mg/次,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7 d,建议患者日饮水量>2 000 ml,并进行适量运动。联合用药组在呋塞米组基础上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2 mg/次,口服,1次/d,连续服用1个月或在结石完全排出后停止服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8],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剧烈。(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采用AD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9]。(3)炎性指标:治疗1个月后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4)术后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5)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皮疹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超声检查显示结石已全部排出,尿常规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超声检查显示结石缩小,位置下移,仅排出了部分结石,尿常规指标恢复正常;无效: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结石未清除。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呋塞米组(91.67% vs. 76.67%,χ2=5.065,P=0.024),见表1。

表1 呋塞米组与联合用药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VAS评分、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呋塞米组与联合用药组VA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呋塞米组与联合用药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用药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呋塞米组(P<0.01),见表2。

表2 呋塞米组与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VAS评分、ADL评分比较分)

2.3 炎性指标比较 治疗1个月后,联合用药组血清CRP、PCT水平及WBC低于呋塞米组(P<0.01),见表3。

表3 呋塞米组与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炎性指标比较

2.4 术后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比较 联合用药组术后排石时间短于呋塞米组,术后肾绞痛发生率低于呋塞米组(P<0.05或P<0.01),见表4。

表4 呋塞米组与联合用药组术后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用药组与呋塞米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 vs. 6.67%,χ2=0.175,P=0.675),见表5。

表5 呋塞米组与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是以清除结石、保护肾功能为原则,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及手术介入治疗。手术介入的医疗成本较高,对人体损伤较大,大部分患者不愿意及早行介入治疗。保守治疗周期较长,易发生并发症[10],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可使结石在输尿管内聚集、梗阻,造成输尿管痉挛、疼痛及炎性反应,应迅速解除输尿管痉挛,缓解疼痛[11]。呋塞米可促使患者排尿,其通过增加阻塞处上部的排尿压力促使结石排出体外,减少阻塞对输尿管的刺激,同时可扩张输尿管,有利于结石碎片顺利排出,但单纯应用利尿剂并不能有效减轻患者痉挛性疼痛[12]。坦索罗辛是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常用药物,可通过舒张输尿管平滑肌促进尿液排出[13],但目前临床针对二者联合治疗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联合用药组VAS评分低于呋塞米组,ADL评分高于呋塞米组,且血清CRP、PCT水平及WBC低于呋塞米组,表明体外冲击碎石术后应用坦索罗辛联合呋塞米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刘美宝等[14]研究也提出使用坦索罗辛能明显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分析原因,坦索罗辛对于抗平滑肌痉挛具有显著效果,其更利于减少输尿管梗阻、痉挛状态,减轻膀胱刺激、疼痛症状,还可减少镇痛药物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呋塞米组,术后排石时间短于呋塞米组,肾绞痛发生率低于呋塞米组,与杨志敏等[15]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坦索罗辛可抑制输尿管平滑肌收缩,而呋塞米可发挥利尿的作用,增加输尿管阻塞处上端压力,从而促进结石排出,二者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缩短排石时间,降低肾绞痛发生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有无创、碎石率高的特点,但由于输尿管存在病理性狭窄,排石过程易引发输尿管痉挛、尿路感染、输尿管黏膜水肿、肾绞痛等。A1受体于输尿管平滑肌表达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果阻断A1受体,则会使输尿管蠕动变慢,输尿管内压力下降,有利于结石排出。而坦索罗辛作为A1受体的高选择性阻断剂,能高效抑制A1受体,其作用机制是可通过抑制输尿管平滑肌痉挛,使结石在尿液和输尿管的双重作用下排出体外,通过刺激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受体,松弛其平滑肌,从而促使结石排出。坦索罗辛能有效抑制膀胱三角区和输尿管平滑肌的痉挛,降低肾绞痛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痛苦。此外,在阻塞的输尿管中,坦索罗辛能使结石周边输尿管的压力梯度增大,即增大结石上方尿液的压力,降低下段输尿管蠕动,从而降低膀胱颈基础压,提高排石速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输尿管结石体外碎石术后患者采用坦索罗辛联合呋塞米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输尿管结石体外碎石术后患者采用坦索罗辛联合呋塞米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更有效地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缓解疼痛,促进结石快速排出体外,降低肾绞痛发生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呋塞坦索罗辛绞痛
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肥大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的酒精突释研究
间苯三酚联合曲马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绞痛
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呋塞米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呋塞米注射液配伍禁忌的文献分析
坦索罗辛联合黄体酮治疗中老年男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呋塞米提高不扩张上尿路排泄性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尿路造影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