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及与含紫杉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2010-01-24李建喆丛光东杜亚明王中彬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紫杉微管生存期

李建喆, 丛光东, 杜亚明, 王中彬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大约有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且5年生存率不足15%[1]。化疗在肺癌的治疗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相同的药物,用在临床分期相同的患者身上,常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提示临床疗效取决于药物与肿瘤组织的相互作用。药物遗传学(pharmacogenetics)和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的迅速发展已经证明,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与NSCLC化疗的疗效相关。因此,根据患者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选用特异的最佳的化疗药物,以提高化疗的敏感性及延长生存期,并将毒副反应降到最低成为可能[2]。随着对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进步,现已提倡治疗向个体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还比较盲目,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加强对肺癌的特异性因子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检测并分析其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微管蛋白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与作用于微管的化疗药物敏感性有最密切的关系[3]。本课题通过SP二步法联合测定NSCLC患者瘤组织内β-tubulinⅢ的表达并观察临床化疗效果,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药物选择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3例NSCLC组织均为2003—2006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术后存档标本(肺癌组),术前未经任何放化疗,均有明确病理诊断,术后予以药物辅助化疗。123例患者中男性88例,女性35例;年龄34~80岁,平均58.49岁。所有标本按WHO (1981)组织学分型分级标准:鳞癌75例(其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47例,低分化17例,有淋巴结转移的31例),腺癌48例(其中高分化33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26例)。所有病例均按国际肺癌TNM分期(UICC,5thed,1997):Ⅰ期68例,Ⅱ期42例,Ⅲ期11例,Ⅳ期2例。另选15例2003—2008年炎性假瘤组织作为良性对照组。全部标本常规固定,石蜡包埋,5 μm切片。

本组123例中32例为用含紫杉类化疗药物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本,化疗方案为TP:紫杉醇(paclitaxel) 135 mg/m2,第一日;卡铂(carboplatin) AUC 5~6,第一日,每21日1次。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以上的化疗,并且具备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

1.2 检测方法 鼠抗人β-tubulin Ⅲ单克隆抗体(北京中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样本中的β-tubulin Ⅲ。用已知的β-tubulin Ⅲ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结果判断 随机选择5个高倍视野,β-tubulinⅢ表达阳性者,均在细胞质中出现棕黄色。按每张切片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的比例(A)和着色深浅(B)记分, 行半定量分析。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判断:<5%为0分,5%~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染色强度:无着色0分,浅黄色1分, 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根据两项指标积分数(积分=A×B)高低分为:0分为阴性(-),1~2分为可疑(±),3~5分为弱阳性(+),6~8分为阳性(++),9~12分为强阳性(+++)。以-和±为表达阴性,+、++、+++为表达阳性。以上所有结果的判定均在双盲法下进行。

按WHO标准评定疗效:CR为病灶完全消失1个月以上;PR为肿块缩小超过50%,时间4周以上;NC为病灶减小不到50%或无变化或增大25%以下;PD为病灶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者为化疗有效,稳定或疾病进展者为化疗无效。

总生存期(OS):以电话或门诊随访的方式完整随访32例用含紫杉类化疗药物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随访时间17~60个月,随访日期截止到2009年5月25日。观察患者生存期(患者开始化疗日起,至患者死亡或最后1次随访日止)。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生存曲线分析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β-tubulinⅢ的表达情况 NSCLC组中77例(62.6 %)β-tubulinⅢ表达阳性,良性组中2例(13.3%)β-tubulinⅢ表达阳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β-tubulinⅢ在NSCLC与对照组中的表达

2.2 β-tubulinⅢ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β-tubulinⅢ表达阳性率在低分化期大于中高分化期(χ2=6.46,P<0.05);在临床分期中,β-tubulinⅢ在Ⅲ~Ⅳ期的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 β-tubulinⅢ的表达在年龄、性别、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β-tubulinⅢ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β-tubulinⅢ对术后化疗效果的预测 选取肺癌组中术后予含紫杉类药物辅助化疗并具备完整随访资料的32例,将β-tubulinⅢ指标分为阳性、阴性2组。其中β-tubulinⅢ表达阳性者16例,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5%、18.75%和0,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阴性者16例,其1、2、3年生存率为87.5%、56.25%和31.25%,中位生存期为27个月。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χ2=5.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迄今为止,NSCLC的化疗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在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中尚无效果显著的方案。肺癌细胞出现耐药性是影响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多药的耐药(MDR)可能是导致NSCLC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若能前瞻性地进行分子指标的检测,预测药物的疗效及预后,就可能做到个体化治疗及判定预后。

微管蛋白(tubulin)主要分为α、β两个亚型,是细胞骨架和纺锤体的主要成分,在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器组成与运输及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许多抗肿瘤药物的作用位点,并可以出现获得性耐药[4-5]。人类细胞中存在着6种β-tubulin的同型,其中Ⅲ型β-tubulin与作用于微管的化疗药物有密切关系[6]。研究发现,β-tubulinⅢ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都有表达,但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量要远远高于正常组织中的量,β-tubulinⅢ表达水平高的患者,其化疗效果及生存期要低于表达低的患者[7]。

本研究结果显示,β-tubulinⅢ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内,在NSCLC中表达高,并与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提示β-tubulinⅢ阳性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相关性,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其有可能成为人类肺癌生物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紫杉类化疗药物作为抗微管解聚的细胞毒类药物,1992年被美国FDA批准在临床上使用。紫杉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G2晚期和M期末,它虽可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却同时抑制微管的裂解,导致微管排列异常,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细胞死亡[8]。目前认为,紫杉类化疗药物出现耐药的原因主要是β-tubulinⅢ的过表达及β-tubulin的基因突变。Pascal等[9]研究认为β-tubulinⅢ过表达者对紫杉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疗效降低,但其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是β-tubulinⅢ过表达降低了紫衫类化疗药物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效应而诱导耐药。本研究显示,β-tubulinⅢ呈阳性表达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较阴性表达者下降(P<0.05),提示β-tubulinⅢ呈阳性表达的患者对紫杉类化疗药的敏感性较呈阴性表达者差,患者术后的预后较差。

综上所述,过表达β-tubulinⅢ可引起肿瘤细胞对紫杉类化疗药物敏感性降低。β-tubulinⅢ能作为预测患者对紫杉类药物化疗疗效的指标,能为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但是,本实验只局限在与紫杉类药物的作用关系,与其他化疗药物的关系还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1] Rinaldi M,Cauchi C,Gridelli C. First line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SCLC[J]. Ann Oncol,2006,17(Suppl 5):64-67.

[2] Sarries C,Haura EB,Roig B,et al. Pharmacogenomic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customized chemo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Pharmacogenomics, 2002, 3(6):763-780.

[3] Bhattacharya R,Cabral F. A ubiquitous beta-tubulin disrupts microtubule assembly and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J].Mol Biol Cell,2004,15(7):3123-3131.

[4] Dutcher SK.The tubulin fraternity:alpha to eta[J]. Curr Opin Cell Biol,2001,13(1):49-54.

[5] Giannakakou P,Sackett D,Fojo T.Tubulin/microtubules:still a promising target for new chemotherapeutic agents[J].J Natl Cancer Inst,2000,92(3):182-183.

[6] Kavallaris M,Verrills NM,Hill BT.Anticancer therapy with novel tubulin-interacting drugs. Drug Resist Updat,2001,4(6):392-401.

[7] Gan PP,Pasquier E,Kavallaris M. Class III beta-tubulin mediates sensitivity to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n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Cancer Res,2007,67(19):9356-9363.

[8] Alli E, Yang JM, Ford JM, et al. Reversal of stathmin-mediated resistance to paclitaxel and vinblastine in human breast carcinoma cells[J]. Mol Pharmacol, 2007, 71(5):1233-1240.

[9] Sève P, Mackey J, Isaac S, et al.Class Ⅲ beta-tubulin expression in tumer cell predicts response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ceiving paclitaxel[J].Mol Cancer Ther,2005,4(12):2001-2007.

猜你喜欢

紫杉微管生存期
派姆单抗作为二线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
微管调控成骨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胡萝卜微管蚜
——水芹主要害虫识别与为害症状
豆科植物微管参与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红豆杉树皮中的“抗癌明星”——紫杉醇
微管及其靶向制剂在骨肉瘤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边侧性、分子亚型及治疗响应
桓仁牛毛大山千年紫杉调查
维持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
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