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颈部吻合中改良单层Gambee氏吻合法的应用
2010-01-24张春山孟惠彦Binaythakur
张春山, 孟惠彦, Binay thakur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病之一,目前手术依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由于颈部是个极特殊的部位,传统的手工吻合及吻合器的使用很不方便,受到一定的限制。多年来,临床医师在吻合方式上已进行了多项改良和探索,各方法都有优缺点。我们自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间,在传统单层Gambee氏吻合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并应用于颈部食管-胃的吻合,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邢台市肿瘤医院和尼泊尔国家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食管癌患者,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岁。所有患者均有吞咽困难,出现症状时间1周~3.8个月。全部行纤维食管镜检查和经病理证实,食管上段癌5例(10%),中段癌28例(56%),下段癌17例(34%)。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食管癌分期标准:Ⅰ期1例(2%),Ⅱa期9例(18%),Ⅱb期5例(10%),Ⅲ期25例(50%),Ⅳa期4例(8%),Ⅳb期6例(12%)。
1.2 手术方法 行左侧开胸两切口或经颈、胸、腹三切口入路。常规切除肿瘤并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后,充分游离胃,尽量保留胃右动脉,将胃提升至颈部,并保证无扭转、无张力。于胃底部最高处的大弯侧造口,一般选择食管与胃吻合切口直径之比在1∶1.2左右,可预先环形切除胃壁部分浆肌层、食管肌层,适当使黏膜长出约0.3~0.4 cm,继而行食管肌层及胃浆肌层后壁缝合3针打结,使食管与胃壁充分靠拢,将胃管经食管断端拉出约10 cm,适当消毒处理后向上反折轻松固定,使其起到向上牵拉食管前壁的作用,以使吻合显示更加清晰。开始吻合后壁,先吻合中间1针,边距0.5 cm(距食管肌层、胃浆肌层的断端),由食管侧(或胃侧)进针穿过食管壁和胃壁全层,而后反针仅穿过胃、食管的黏膜层由食管侧穿出,打结在食管侧(图1)。
图1 后壁缝合法
以同样方法缝合吻合口后壁两侧拐角处并打结,再用二分法用同样方式缝合后壁暂不打结,然后分别在两针之间用间断全层缝合法缝合4针,进针边距约0.3 cm,针距约0.3~0.5 cm,全部打结,后壁缝合结束,共缝合约9针(图2)。将胃管送入胃腔,前壁缝合时针距、边距的掌握与后壁吻合相同,先由食管外壁进针穿过全层入腔内,再由食管黏膜、胃黏膜入胃腔,然后穿出胃全层至腔外暂不打结,在两针间再间断缝合1针,最后由两侧向中间打结,整个吻合结束(见图3)。
图2 前壁缝合法
图3 吻合完成效果图
1.3 结果 50例均完成手术。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 d,平均Hb 12 g/dL,平均白蛋白3.5 mg/dL。术后死亡2例(4%),均为合并糖尿病且吸烟的患者,因术后并发肺炎致呼吸衰竭分别于术后第5、7天死亡。发生吻合口瘘4例(8%),经局部换药、抗感染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出院。喉返神经损伤3例(6%),出院后1~3个月基本恢复。随访3~6个月无吻合口狭窄病例。
2 讨论
食管癌、贲门癌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多发病之一,对发现较早的患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传统的手工吻合仍是手术基本的操作方法,但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高,吻合口瘘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报道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26%[1],国内李杰等[2]报道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0.0%。吻合器的应用使吻合口瘘发生率大为降低,但由于颈部位置较高,在应用吻合器时要将胃提到较高的程度才能完成吻合,这样势必要将胃充分游离、上提,但有时即便将胃勉强上提,而支配胃的血管已经过牵,日后势必影响血供,同时传统的包套手法吻合很难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达到较满意的操作,故影响其在临床上的推广。一层缝合法最初由Gambee应用于结肠切除吻合术获得良好效果,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接受,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改良,后应用于食管的吻合上,食反土冢纪文[3]在高位食管癌切除术颈部食管-胃吻合中采用Gambee氏吻合法并取得良好效果。李曙光等[4]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单层吻合术是当今消化道手工吻合的最佳方法,采用单层吻合术较双层吻合术操作方便。刘德华等[5]采用Gambee单层吻合法及全层间断单层吻合法相结合用于168例患者,结果病死率仅0.6%,吻合口瘘发生率仅1.2%,无吻合口狭窄发生,认为该吻合法适用于食管-胃吻合术,特别适用于贲门癌胃切除较多的弓下食管-胃吻合术及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吻合口的愈合与局部肌肉张力、黏膜的对合状况、全身的营养状况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在消化道吻合的愈合中,良好的血管生成和血供对创面愈合、组织再生至关重要。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很多,而吻合方式和吻合技术是重要原因之一。单纯的Gambee氏吻合后,黏膜有时处于分离状,并非贴合的非常严密,尤其是有食管肌层或胃壁增厚、不同程度水肿的病例。吻合后食管和胃全层的进针几乎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既费时也会使局部受力太过于集中,容易使缝针水平范围内组织血供欠佳而出现愈合不良,导致并发症。改良单层Gambee氏吻合法不需要过分的游离食管,在两缝针间加上1针全层间断缝合,使向外翻出的食管、胃黏膜的断端直接相互靠拢,使贴合严密,同时与两侧的缝针形成三角形三点式的受力方式,使局部受力均匀,保证了断端有较好的血供,利于吻合口的愈合。本组采用了改良单层Gambee氏吻合法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暴露和创伤,吻合口瘘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节约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1] Braga M, Gianotti L, Gentilini O, et al. 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improves gut oxygenation and reduces costs compared with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J]. Crit Care Med, 2001, 29(2):242-248.
[2] 李杰,项咏梅,王树军,等. 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诊疗分析[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09, 1 (4): 245-246.
[3] 食反土冢纪文.Gambee一层吻合による食管再建术[J].外科治疗,1981,44(1):17.
[4] 李曙光,李 荣,张静.消化道吻合术及其愈合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6):63-67.
[5] 刘德华,亓宝明,王其瑞,等.食管胃吻合技术的改进及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0,4(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