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赏识教育的育人魅力
2009-11-02赵霞
赵 霞
摘 要:常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与自信的动力基础,是引导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抓住关键,学会赏识,与家校同步,多方引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自赏能力。
关键词:常识教育;家校同步;尊重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8-0008-03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就是通过充分肯定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发挥的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利用赏识教育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 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再次证实了赏识教育的价值。毋庸置疑,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达成一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惩罚”教育,积极地进行赏识教育,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当然,也要努力避免不恰当的“表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其成长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教育工作的实践已表明: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其能力发展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其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呢?
一、抓往关键,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能使顾客满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能使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教育方法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实践证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让这些优点通过老师的“小题大作”,使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学生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教育艺术,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学生找到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热爱与信任,从而充满自信。去年我担任五年级二班的语文课,这个班男生比较多,“闹将”也较多。这些闹将的学习差、纪律差,自我约束力更差,而且各有“特色”。他们在班上彼此呼应,各显本色,使班级自习乱,课堂乱,难管理,常是按倒葫芦又起瓢。针对这种现象我召开班会,试图让学生知道:为生当学习;为人当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当自尊自爱自律自强;课堂是知识的殿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肃静。但这种教育对这些后进生作用仍然微乎其微。严厉的批评教育,从他们那似乎温顺的眼神中看得出并未驯服。于是我注意抓教育时机,贴近他们,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是等他做错了什么才去找他,而是他做好了什么我去叫他,表扬他,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关注着他的点滴进步并为之欣喜。同时指出他们还有哪些方面亟待改善,并待机委以重任。把老师的信任和殷切希望传递给他们。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教师传递给这些后进生的永远是“你是我的坏学生”,使他们思想上形成抵触情绪,那事情就不好办了。拿出一颗真心来,让学生知道你心中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你是欣赏和喜欢他的。教师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更应该讲究教育艺术,通过深入家访或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多方面了解原因,像《赏识你的学生》书中的李胜珍老师那样,用“师爱”温暖感化那些遭遇亲情寒流的“硬骨头”。这样,终有一天,铁树也会开花的。要感动学生,老师自身首先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当我们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流入孩子的心田,它就会在学生心中种植下希望、信赖、感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学会赏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学生”四个字。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相信儿童,解放儿童“,也是把相信学生放在首位。曾有一位对超常儿童有研究的外国专家到一所学校考察,一位老师说:“您能否帮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学生挑出来?”专家爽快地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随意指点起来:“你、你、你……”。此后,老师、家长、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一年后,专家再次光临学校并询问:“那几个孩子情况怎样?”老师道:“好极了,我感到很惊讶,您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可经您一点,全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判断如此准确?”专家微笑道:“没什么诀窍,随便指指而已。”老师顿时目瞪口呆。这个故事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当大家都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能行。所以说不要吝啬你的“赏识”,古人道“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绝对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可见赏识的无穷动力。从领导干部到平民百姓,莫不需要他人赏识,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因此,应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只要对学生不断地鼓励,适时的说一声:“孩子,你真棒!你能行!”孩子就会充满自信,充满快乐,他们都会取得好成绩,甚至这种成绩大得让人无法想象,因为每个人的智商差不多,而人的大脑开发的程度只是其中极小一部分,大部分都在“荒废”。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去世后,人们禁不住好奇解剖了他的大脑,他的脑量与常人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孩子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赏识教育更能激发人的潜能。那些所谓的“笨小孩”通过赏识教育,同样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丝毫不逊色于所谓的好学生。
三、多方引导,培养学生自赏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学生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学生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老师可以利用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开展一次评价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老师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一评,既可让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又培养了学生关注别人优点,克服自己不足的良好习惯。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起来。学生学写作文的时候,许多老师都让学生读范文,赏佳作,拿他们的作文和范文相比,结果越比学生越没信心,对作文也就越没兴趣,一说写作文就头疼。其实,一篇文章即使再差,也总有一些成功的地方,教师只要善于抓住星星之火,适当夸张,必成燎原大火。我班的王立说话能力、表达能力极差,所写文章常常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一句完整的话,更不用说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了。面对他的作文,我没有批评反而用红笔将他写得比较好的词语圈出来,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用词的准确,让全班同学都为他喝彩。教师的“赏识”给了他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产生了自信,拥有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此后,他每次写作都绞尽脑汁,争取用好更多的词语,写出更优美的句子让老师赏识,作文越写越好。这就是赏识的魅力。
四、家校同步,父母参与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校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父母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随着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把所有的期望都强加在孩子身上,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家长在否认差异的同时,对孩子的要求也苛刻起来。这种感觉便迫使家长去盲目攀比,盲目追赶。在追赶的同时,伴随着哀愁、抱怨、贬低,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孩子,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差距越来越大,因为教育被扭曲了。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学校通过举办家长讲座、设立家长专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通过赏识教育可增强其自信心;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挖掘孩子的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人认为给孩子赏识太多,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分就充足,成长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接受风雨的洗礼了。反之,若它接受的批评指责多,那它弱小的身躯就无法抵挡风雨了。孩子始终处于社会与家庭、学校的评价之下,并不存在温室之说,赏识只是给孩子力量让他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赏识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事求是。
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学生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的孩子赏识的程度应有所不同。
2.全面对待。
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讲究艺术。学生取得成绩或受挫失败,要用肯定、鼓励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学生犯错时,批评性的语言要有艺术性,既帮助学生找到不足,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赏识要与随机教育结合。
赏识与随机相结合可以使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成人的鼓励下再继续努力。当孩子犯错时,要及时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动机原因,进行随机教育。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宽容、和善、耐心,时刻不忘去赏识孩子,给孩子以希望。
4.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
赏识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为赏识而赏识。那么赏识教育到底能不能批评孩子呢?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礼物的。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好多规则,好多道理,家长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批评可以,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孩子在某种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与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每名学生都是储量丰富的富矿,只要开采得法,便会使那些有效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作为教师,我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站着看学生的身高,坐着看学生的眼睛,蹲着看学生的心灵。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欣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把赏识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赏识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