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施途径
2009-10-23孙亮张东洁胡伟亚
孙 亮 张东洁 胡伟亚
摘要:随着教师聘任制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契约化劳动关系逐步得到确立,教师在劳动过程中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不仅教师的资源性获得了真正的认同。而且教师能力在教育资本构成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教育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确立“能力考量”的教师继续教育理念,探索“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实现对教师能力的有效继续教育,将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构建
作者简介:孙亮(1981-),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东洁(1978-),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胡伟亚(1981-),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女子职业中专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23-0053-02
一、传统教师继续教育的现代反思与模式转型
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建立在以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继续教育观的基础上,属于典型的“权力型”继续教育模式。继续教育方作为继续教育的主体,相对于客体—教师而言始终处于主动和优越的地位。继续教育过程中本应存在的“主体—主体”关系被当作“主体—客体”关系对待。继续教育方把继续教育等同于控制,在主客体完全疏离的情况下,将“我”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这种“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以控制教师的行为为目的,以泯灭教师的个性和能力为代价,表现为继续教育过程的非人性化和继续教育结果的非效能化:(1)忽视教师的非理性因素,过分强调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威性和严密性。继续教育方以绝对的权威实施继续教育行为,把教师当作一种“工具”进行投入、使用和控制,导致教师的心理负荷过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2)忽视教师的个性,过分强调教师的共性。继续教育方采用“一刀切”政策。对教师实行趋同化继续教育。这种继续教育政策实际上是扼杀了教师的主体性,否定了教师个体作为一个“人”所应拥有的“自我”,否定了教师对符合自身特质的自我完善,自身价值的自我实现和追求,限制了教师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的适应性;(3)忽视教师的自主性,过分强调继续教育的统一性。继续教育方采取“统分统配”的原则,在继续教育事务上强调以事为中心,个人服从组织、服从事业的需要,而很少考虑教师个人的特长、兴趣和能力,造成许多教师“能不对岗”、“岗不适人”。教师被动地适应工作。
“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价值分析从哲学的角度看,“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教育组织继续教育本质的新认识。从社会发展理念看,“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凸显了新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尺度。在教育领域中引入“能力考量”的教师继续教育理念,对教师实行能力继续教育,这是对教育继续教育理念重新审视、继续教育思想重新清理的结果,是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和全新把握。可以预言,“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将在教育领域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继续教育哲学。
“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产生,改变了传统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教育学意义:(1)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能力考量”的研究,将人力资源能力继续教育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入教师继续教育领域,改善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效能,由此可能成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教育理论的新突破。在教师继续教育中以教师的能力为核心。确立“能力考量”的继续教育理念,全面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和继续教育模式,从而打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传统状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育继续教育理论:(3)教育继续教育的新手段。通过借鉴吸收有关人力资源继续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将“能力考量”的继续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实践,从而找到一条教育继续教育的新途径,有效地应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伦理学意义。教师以其能力的充分提高和发挥为首要的价值追求,在与其他价值追求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教师宁可放弃其他价值追求以保证首要价值追求的实现,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以保证能力的充分提高和发挥,实现自己的首要价值追求。
3、社会学意义。对教师进行“能力考量”的继续教育,使教育组织的规章、制度、继续教育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计划和政策决定等,都围绕着有利于正确、充分地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能力来设计和运作,这样能有效地消除“人情关系”、“权本位”和“钱本位”在教育组织中的消极影响,形成一个长效的“能力型”运行机制。
4、经济学意义。从教师人力资本运营的角度看,挖掘和提高教师能力是一种长远投资,能产生很强的经济效应。树立“能力考量”的教师人力资源继续教育理念,从过去依靠传统教师人力资源基本要素的投入向依靠教师人力资源能力为取向的教师人力资源继续教育方向转变,能有效地回避传统教师人力资源继续教育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提高教师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
二、“能力考量”与“以人为本”的关系辨析
所谓“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教师能力为继续教育的核心,把教师能力作为继续教育的首要对象和最终价值目标。“能力考量”继续教育属于“以人为本”继续教育的范畴,是“以人为本”继续教育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在“能力考量”的教师继续教育运行中,把“能力”这一最重要的教师人力资源作为教育组织发展的核心因素,通过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能力,实现教师价值的最大化。
“能力考量”与“以人为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能力考量”与“以人为本”具有相同的人性基础,两者都关注教师的社会属性,注重继续教育中教师的价值,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能力考量”与“以人为本”相互统一,“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以教师的能力为本,它以“能力考量”为载体和前提:“能力考量”的继续教育结果必然是“以人为本”,它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和目标。再次,“能力考量”与“以人为本”相互依存。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没有“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同样。没有“以人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理念。“能力考量”的教师继续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
“能力考量”作为一种继续教育思想,其深层价值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具体落实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
1、以教师能力价值为主导,塑造“以人为本”的能力型教育
组织。现代形态的教师继续教育价值观。应建立在能力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并以能力价值观为主导。支撑和统摄利益、效率等其他价值观。教师要依靠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继续教育方要依据教师能力发挥及其为教育的贡献对教师进行评价和奖励。
2、以教师能力为轴心,营造“以人为本”的能力型继续教育机制。“能力考量”要求继续教育方消除“权力”、“金钱”和“人情网”在继续教育组织中的负面影响,形成“能力型”运行机制:要求教师个体的行为形成“能力型”个体,以适应教育组织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3、以教师能力为核心,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力取向”对继续教育方和教师个体之间关系的要求是,继续教育方倡导每一位教师要通过充分正确地发挥能力。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要求继续教育方为其能力的充分、正确发挥提供条件和机会,予以肯定和赞赏。
三、“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实施路径
构建“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能力考量”的教师继续教育效能,为此,必须将“能力考量”的继续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各个环节。
1、选人—按需设岗、因岗择人。设置教师岗位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能力考量”的教师继续教育,要求根据完成教育工作目标的实际需要设置岗位,根据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具备相应能力的教师,改传统的“因人设岗”为“按需设岗”,变传统的“身份继续教育”为“能力继续教育”,这样,既可以破除选人上的不正之风,又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考核—能绩为据、科学测评。考核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分配、奖励、晋升等其他环节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具有很强的激励、导向和监控功能。在“能力考量”的教师继续教育中,要根据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建立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能绩评价指标体系,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能力。
3、分配—以能定酬、优绩优酬。马克思指出:人类的特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意味着,人按其本性而言,要求自由自觉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具有人类的一般特性,是创造和索取相统一的存在物,教师的能力发挥内在要求得到相应的回报,能力越强,业绩越大,要求得到的回报就越高。因此。“能力考量”的教师继续教育要求在分配机制上适应教师的本性要求,遵循教师能力发挥的基本规律。
4、激励—能上庸下、能进劣出。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来自于他的心理动机,而心理动机的形成又受到他的需求欲望的作用。在教师“能力考量”继续教育中,要做到能绩、贡献与岗位、职位相匹配,压力与动力相统一。选拔有能力的教师并把其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使有能力的教师找到合适的舞台充分发挥,使才能平庸的教师感到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从而激活教师人力资源。
在以知识、智力和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能力在教师的各种属性中表现出更加突出的地位,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对教师进行“能力考量”继续教育。既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务必高度重视教师的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大胆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师继续教育方式,加快实现“能力考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转型。
参考文献:
[1]戚鲁,杨华.人力资源能本继续教育与能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5.
[3]韩庆祥.论能力建设的一般规律[J].学习与探索,2002(6).
[4]徐金贵,唐玉昕.教师继续教育效能理念的基本观点[J].教学与继续教育,2000(1).
责任编辑颜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