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品课学生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2009-09-28王美君

关键词:笔者评价教师

王美君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业评价问题愈来愈成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能促进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本文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评价目的应注重激励,促进发展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评价以甄别性评价为主,力图通过评价,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目光往往只盯住排名在前的少数学生,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因自身潜能无法得到挖掘而心灰意冷,进而丧失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这种评价就全体学生而言,是缺少激励性、发展性的。可见,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评价,是有悖于教育“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观念的。因此,我们的评价目的应以激励为主,注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1激励评价要准确

准确是评价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师评价是没有生命力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然而毫无原则的激励和赏识,忽视给学生明确的指正和适度挫折,也是不完整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如在一堂公开课上,某位教师让学生谈网络的好处时,有位学生说可以利用网络获得别国的军事机密,为我所用。教师给出的评价是:“你的观点很新颖,你很爱国。”殊不知,获取别国军事机密是一种违法行为,侵犯了别国的国家安全。因此,这位教师的评价有不当之处。笔者认为该教师应该这样评价:“你的思维很活跃,不过我建议你从法律角度仔细思考你的观点,好吗?”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既作出了准确评价,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激励评价要及时

反馈方式不同,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也不同,及时反馈比滞后反馈效果更好。由此可见,激励性评价要“热炒热卖”:避免“秋后算账”和“算总账”。基于对即时评价的重视,笔者坚持在课堂中运用点头、微笑、握手、翘拇指、鼓掌等体态语言,对学生的每一次精彩回答都给予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运用口头评价形式即时给予反馈;定期在课堂上评选出“最佳参与奖”“最佳组合奖”“自信之星”“进步之星”……奖品虽然很小,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喜悦却很大,在肯定自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自信心。

3激励评价应是欣赏、描述式,而非比较、评判式

首先,从用词上看,激励评价是在称赞特定的行为表现,而非比较、评判式注重的是对学生品性的评价。例如,有些教师会称赞回答出问题的学生是“好学生,好孩子”,其实这是欠妥的,因为它的潜台词似乎在暗示回答不出的学生是“坏学生,坏孩子”。然而,学识和品性并没有必然联系,这样的评价会严重地伤害不会回答的学生的人格自尊。

其次,从心理体验看,激励评价让人心安、愉悦、自信,使人继续努力,而非比较、评判式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在笔者所教的班上,有位学生成绩一向出类拔萃,最难的考试也难不倒他。有这样的学生,笔者当然喜欢。有一次笔者表扬他:“w同学是屡考不倒的高手!”不料在接下来的几次课中,该学生似乎不太认真了,单元考试时成绩明显退步。为什么会这样?找他谈话,他说:“老师,你别那样表扬我,压力太大了。老师表扬我,期待我每次都考好,下一次万一我考不好,同学们会嘲笑我。”原来笔者的赞美评价有了一种操纵的意味,使他有了压力,变得局促不安。他讨厌这种评价,自然产生逆反心理,出现不良后果。

二、评价内容要多维、立体

传统评价既然定位于甄别功能,评价内容和标准集中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成绩,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使大批的学生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力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但是,每个学生都存在智能强项和弱项,其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这启示我们,单一的评价标准或者过早地确定学生的智能,不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多一把“尺子”,便多一批好学生。所以评价内容要丰富、多维,要延伸到关心学生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关注非智力因素。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要实现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后两者在塑造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需要个体中的价值远远超过前者。

1注重对思想政治学习方法、能力的指导

新课程应该是促使学生学习方法进步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习情况,巧妙地运用评价进行学习方式的指导。记得在一次作业点评课中,当一位学生正确地报出某道难度较大的选择题的答案时,笔者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然后请他介绍解题方法,并将他的介绍和心得总结为:直入主题法、排除法、综合演绎法、逆向思维法等。笔者有根有据的评价带动了学生评价,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2注重思想政治学习态度的教育

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所以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学科精神进行评价。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中。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步骤:第一,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标有“人口、资源、环境”等主题之一的卡片;第二,让每个学生以“社会学家”身份,结合家乡的现状,收集与自己卡片上相关的资料;第三,同一主题的“社会学家”在收集相关资料后,集中讨论10分钟;第四,所有“社会学家”讨论完后重新分组,每三个不同主题的“社会学家”分为一组;第五,每位“社会学家”向小组中另外两人介绍自己的发现,“社会学家”互相学习,不懂要问;第六,在每一轮发言结束后,小组成员应相互致谢,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活动结束后,进行以下认知讨论:第一,是教授难还是学习难?第二,小组中哪位同学的教学方法较好?第三,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第四,你在听同学发言时是否做了笔记?第五,做笔记对你有何帮助?讨论后总结:笔者先请几位学生总结自己小组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讨论,然后评述学生的观点,并在黑板上画一个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图,让学生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该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扮演“社会学家”的角色,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教给同学,并听取同学的意见,培养了合作精神,满足了求知欲,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激发探索未知的兴趣,升华了对思想政治课的热爱。

3蕴涵对情感价值观的引导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难报三春晖”课,课中一位学生说,当他看到妈妈冬天做家务手都冻肿时,就有克隆出许多保姆的念头。教师亲切地问:“那你想过没有,保姆也是人呀,难道她的手就不会被冻肿吗?你关心妈妈也要关心保姆呀!你接受我的意见吗?”学生愉快地点了点头。培养学生高尚的

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理应成为对话中的情感价值引导者,不可以是放任自流的旁观者和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正如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的:“教书如果没有教育,那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教育。”那位聪明的教师就巧妙地利用课堂点评这一教学手段有效地进行了一次教书育人。

三、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创新

传统评价中普遍存在评价方式单一化的缺陷,一般以考试作为评价方法,分数成了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压制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导致学习的功利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的以测量为特征的实证主义评价,在有选择地借鉴和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适合新课程的评价方式。

1纪实评价

以纪实学习和成长为特征,生成学生学习成长的有形的外部观察,为学生提供感受生活、反省自己的机会。这其中可包括“学习日记”“文本纪念评估”等。每当暑假、寒假和较长假日时,笔者就让学生制作如下的假期生活记录表。

思想品德成长纪实评价要在协商和学习中完成,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多方参与评价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和实践中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2展示性评价

这是以作品和样本为特征的评价。如让学生利用公告板,通过大量的事实和照片,向教师、同学和家长展示自己的成就、成绩和作品,展示板可设置“我的成功”“兴趣与爱好”“我的目标”“请你指教”等主题。学生在向公众展示成就和成绩,赢得肯定和鼓励的同时,知道了自己应该修正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学习的东西。

3研究性评价

这是以论证研究和课题研究为评价特征。如“主题研究”“课题研究”“小论文”等。我校九年级思想政治教师曾组织学生实施了一项“附近江河水质污染情况调研活动”。活动设计了分步实施调研方案:一是水域资源指标查询;二是设计水质分析方案;三是水质分析的实施。成果以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既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之,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都要坚持“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目的,而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且各种评价方式应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许多著名人物并非是当年学校里的所谓“人才”,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当我们真正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时,你就会发现:总有一些风景,云卷云舒,让你动心;总有一些瞬间,人性光辉,让你动情。只要我们像优秀的摄影师一样,找准角度,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平凡的人生中展现自己的精彩!

猜你喜欢

笔者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老师,别走……
教师如何说课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