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四个跨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09-09-28郑如法
郑如法
一堂课,评价其是否好课,判断的标准是学生是否达到“主动、生动、快乐和有效”,具体课评时,要评价学生达到主动、生动、快乐和有效的程度如何,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四个跨度上来表述,即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能力跨度、知识跨度、情感跨度和角色跨度来反映,因为这四个跨度将反映师生完成教与学任务时的默契程度和协调性,最为关键的是将全面、直接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学得和对能力、情感的习得的状态和程度,且从教师对这四个跨度的调控艺术上来看,将直接反映出教师创设情境的水平和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把握授教技巧的能力,也就是说,四个跨度所体现的教学有效性内涵与课评要反映的价值取向的内容是完全相吻合的。
为能更清晰说明这“四个跨度”同时影响课堂价值和它为课堂评价必被提及的要点,笔者特举某一地区以“滑轮组(滑轮第二课时)”为课题的教师优质课比赛的课堂教学为案例,通过对这些课的剖析和研究,罗列出这些教师中所出现的典型的在四个跨度上存在欠缺的教学片断,供我们评判其没有处理好这四个跨度所带来的课堂问题,然后在反思基础上找出有效教学应采取的方法,
一、能力跨度
[教学片段]……教师引导: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我们能否建立一种装置在提起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根据前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借助教师所提供的器材进行滑轮组的组装和试验,
活动成效:学生轻松得出“使用滑轮组既可省力,也可改变力的方向”的结论,
教师引导:根据滑轮组的省力原理,请在图l的滑轮组上画出绕线方法,以达到每股绳子承担的拉力分别为重物和滑轮的总重的1/1、1/2、1/3,
学生探究:学生在草稿纸上作图探索,
活动成效:画线全部正确的学生仅约为总数的三分之一……
从这个教学片段实录来看,该教学活动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和从纸面上力求学生利用滑轮组的特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是从教学成效来看,后者并不过难的教学活动所实现的教学效果明显不佳,特别是在画线之时让好大一部分学生一下子失去“准星”,有点儿无所适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出在学生解决这个知识问题时所需要的能力(作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收敛思维能力等)从种类和大小的要求上比之前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因为,学生仅仅了解滑轮组特点,其知识水平仍停留在“省力、改变方向”上,还没有建立“绳子股数与省力的关系”,这之中必需要借助思维的收敛来完成,再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才能解决省力的问题,由于中间的缺省,造成能力跨度已经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从而产生学生能力运用的“即时断裂”,若在这个中间增加“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Ⅳ股,则作用在绳子的拉力等于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的总和的1/Ⅳ”的知识铺垫,必给学生在思维贯通上起到桥梁的作用。
二、知识跨度
[教学片段]……教师对常见典型的滑轮组进行受力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使用滑轮组时,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Ⅳ股,则作用在绳子的拉力等于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的总和的1/N,写成公式F=(G+G轮)/N。
教师迁移:利用上面结论应用于画线组装滑轮组时,同学们可以借助老师将其总结为“奇动偶定”的画线规律来解决,“奇动偶定”画线规律是:当Ⅳ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在动滑轮挂钩上;当Ⅳ为偶数时,绳子固定端在定滑轮挂钩上,
学生练习:根据滑轮组的省力原理,请在图2的滑轮组上画出绕线方法,以使每股绳子承担的拉力分别为重物和滑轮的总重的1/1、1/2、1/8、1/4、1/5,
活动成效:画线全部正确的学生多于总数的三分之二,出现错误的学生中,基本能找到绳子的固定端,但绳线的绕转方式往往出现错误……
这一教学片段是取自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的班级的课堂教学中,但由于教师做好铺垫工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运用都比较理想,为此比前一举例班级的教学效果要好,这个教学过程不足的是,学生对教师所归纳的“奇动偶定”画线规律并不十分理解,大家有点死记硬背的状况,这种状况的形成,是由于教师增加这个“新面孔”所造成的,深究其原因是,课本里所没有出现的知识与课本知识往往有一定的知识跨度(距离),当跨度过大时,学生没有办法实现知识间的贯通,就会出现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弥补其知识无法贯通的不足,
如果教师不另增引出“奇动偶定画线规律”,且能将“奇动偶定画线规律”直接阐述为:“省力只与动滑轮上的绳数有关;因跨过动滑轮的绳均为双股,且只有当绳子固定端系在动滑轮挂钩时的绳数才会出现单股,则当N=2、4……(偶数)时,表示绳端必系在定滑轮挂钩上,绳在动滑轮上的跨过数分别为1、2……当N=1、3、5……(奇数)时,表示绳端必系在动滑轮挂钩上,绳在动滑轮上的跨过数分别为O、1、2……”肯定能帮助学生清除知识跨度过大的障碍。
三、情感跨度
[教学片段一]……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滑轮组的特点作了分析,并得到了滑轮组省力与绳子股数的关系式,请大家在课后再作努力,务必要把这个内容给我搞清楚,下面请大家看黑板例题,给我画出怎样绕线才使滑轮组上的绳子拉力最小,……
[教学片段二]……教师:课前引入时,我们复习回顾了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动滑轮的受力情况的内容,下面请大家来分析如图3滑轮组上绳的受力情况。
甲学生:参照单个定滑轮或动滑轮的杠杆受力分析的方法,可以确定A、B两定滑轮上绳的拉力都为G+G动轮,而c动滑轮E绳自g拉力为也(G+G动轮),
教师:(摇摇头)不对,
乙学生:根据杠杆原理可以确定A、B两定滑轮上的力臂相同,同时考虑系在C滑轮挂钩上的绳的拉力,则A、B两定滑轮上绳的拉力分别为G+G动轮、1/3(G+G动轮);因绕在B轮的两股绳对c都有拉力,且从杠杆原理上分析,c动滑轮上绳的拉力为1/3(G+G动轮),(学生利用自制的草图配合讲解)
教师:你做得很累,但还是不对,(教师面露得意)大家请注意,刚才我在下面看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要么做错,要么根本不会做,这就告诉我们,用杠杆原理分析滑轮组的受力情况是不太适合我们的,应该利用老师接下去要讲的“作用于一根绳子各段的力相等”来确认一些力的大小(教师的实际目的),……
课堂的魅力在于它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教师在其中是一智者,在疑点、难点、迷惑、矛盾处点拨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使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和发展性趋向完美,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情感的调控,通过情感的有效调控,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入,从而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在上述第一个教学片段中,几度出现“给我搞……”“给我画……”等家长式的声音,无形之中已拉开师生之间的距离,必然会破坏师生情感,不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上述第二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一陷阱让学生往里跳,而获得的结果(包括乙学生借助杠杆原理再深入一步所能得到的正确结果)并不是教师所需要的,彻底玩弄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这与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是相冲突的。
四、角色跨度
[教学片段一]……教师在要求分析如图4滑轮组,画出“以使每股绳子承担的拉力分别为重物和滑轮的总重的1/3”的绕线方法时,教师只给出一种画法(缺少图5的效果),当部分学生马上举手表示异议时,教师(习惯或紧张地)眼盯天花板,压根儿不去看学生,造成这些学生的心情颓丧,……
[教学片段二]……教师前准备了几个自制图板为了让所有学生对这些内容的高度重视,教师习惯性离开讲台站在教室中间,持着画板给学生讲解,……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进入自己视野之内,即充分利用好我们教师平视宽度120°、垂视宽度60°的最佳视线控制力;同时又要将教师声形并茂的教授都能进入学生感觉器官的最佳感觉之内,这一要求,提醒我们教师不要轻易离开讲台这个属于主导角色的舞台,否则会出现因你的大移动(实为角色定位的偏差),让学生(特别是座位靠前的学生)的感觉器官感觉不到你的声形而造成学习效果的下降,如果教师长期不遵循这个要求,势必让学生反过来迁就你的不足,造成角色彻底错位(角色跨度走向极端),
上面列举的两个教学片段中,同样反映出教师存在上述同一个问题,从实质上反映教师没有践行“学生为本”的理念,只有当教师完成集体主导任务后,才能离开讲台转入个别主导任务,如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或实验时,教师应主动来到学生身旁进行个别指导,继续演绎教师主导角色的作用,
按照“教学双主体思想”的说法,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自身学习与生活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两个主体的行为可以互动,形成一定的互补,但决不可以混乱教与学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互动的部分就是角色跨度的范围,因此,教师势必在互动范围内实现其对教与学的有效行为,
从上面四类实例中,让我们直接看到跨度过大导致课堂价值下降的事实,同时从提高教学有效性而增加恰到好处的铺垫的要求上,让我们领悟到跨度过小同样会使课堂价值下降的道理,正因为这样,教师对这四个跨度的适当调控,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因为这样,我们在实现有效教学和课堂评价中都将这四个跨度列为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