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2009年高考作文题挑挑刺
2009-09-28张志先
张志先
如果问高考中哪一道题能引来众多人关注的目光,回答应当是作文;如果问高考中哪一道题能占据该卷总分40%的份额,独享“天下第一题”的美誉。回答应当还是作文;如果再问高考考题中唯一没有标准答案,开放度最高,阅卷者自由裁决权最大的一道题,回答仍然是作文。
是的,每年高考语文一结束,作文便被炒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著名作家叶永烈自2000年起,连续10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考作文的写作。围绕上海卷“郑板桥讲求创新”的新材料作文,叶作家于考试当天花了50分钟写了一篇约IOQC字的《贵在创新》(见“叶永烈的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yeyonglie)的文章。无独有偶,一个人写《童话大王》达24年之久的童话作家郑渊洁用近900字的篇幅,也于当天写下了北京卷命题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见“郑渊洁的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zhyj)。
纵观2009年全国18套高考作文题(有些网站标注20套,其实是不准确的;海南、宁夏采用的是同一试卷,陕西语文卷并不存在,该省实际采用的是全国卷I),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较好地把握了时代发展的主流,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相契合,总体上获得了比较正面的评价。可是细加分析,我们发现仍有少数题目值得推敲。在此对个别作文题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评议。
一、高考作文题目包括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命题隐性要求超过了考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全国卷I材料作文“小动物学游泳”),“必须写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结合”(江西卷材料作文“兽首拍卖”),“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湖南卷命题作文“踮起脚尖”),“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安徽卷材料作文“超越弯道”),“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湖北卷半命题作文“站在_____门口”)……以上信息都是2009年高考作文题对考生的显性要求。就两方面而言,显性要求是表,隐性要求是里;显性要求是外在,隐性要求是根本。相对于显性要求,隐性要求对考生的要求难度更大。要想写出一篇豁人耳目、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考生必须弄清楚题目背后的深意。而由手许多参与命题的专家学者高估了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致使有些隐性要求远远超过了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
‘
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渐趋成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蕴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一方面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另一方面,学生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高中生的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思维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期。思维的深度、广度、辩证力等方面与专家的要求不甚吻合,高中生这一特定状况往往被命题专家忽视。
2009年湖南卷命题作文“踮起脚尖”,这一文题隐性要求明显超越了处在青少年时期考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先看“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解释为“抬起脚后跟用脚尖站着”,并列举一例,“他人矮,得踮着脚才能看见”。通过单个字的解释,“踮起脚尖”这一概念就值得商榷。既然踮即为脚尖站着,又何来“踮起脚尖”之理?如此动宾结构,岂不重复、哕嗦?这与我们平常一再向学生讲解的诸如“把他的头打得鼻青脸肿”“被人贻笑大方”有何区别?难怪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面对这一题目感叹“想了半天,不知该如何下笔”,以至于“要重新学习语文”。(《全国高考作文题“让学生有话说”》,2009年6月8日《都市快报》)
其实,命题人员想表达的就是“踮起脚”。如果考生直白地表述“脚尖一直站着”,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考虑到,一个人不能就这么孤立地站着,他要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悟,有踮的勇气更要有踮起的实力。这是一个努力向上的人生动作,人生的幸福与体验往往就在我们“踮”起的一刹那。对于一般考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了。细加分析,我们发现题目勾勒出一个富于弹性和张力的喻义性动态意象。从立意的角度看,文题以“踮起”为标志性词语和思维核心,围绕个体的人的“提升”“发展”这一中心,蕴含了“励志”“认知”和“践行”三个层面的寓意。写作时,还要有所取舍,哪些看到了,哪些看到了不能写入文章,哪些看到了必须要重点突出,都要拿捏到位。可引发思想、文化、学习、实践等方面的多极联想和思考,从不:同角度提炼中心,真可谓意象鲜活,含义丰富,耐人寻味。主观上,可谈谈“不满现状,争取更高”、“努力进取,追求卓越”、“提升自我,直达理想”;客观上,可引申为“升高而致远”、“更高才能更阔”、“挖掘潜力得发展”、“目标要有可行性”。
有动机,有实力,有境界,有感悟,有取舍,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一环缺失:步步难行,如此缜密的思维,让处在青少年时期抽象思维水平还很有限的考生们,最终落实在、‘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中,只有一个字来形容——难!材料作文,不能以思维考察为难学生,这个老问题洋就有定论的。
2008年山东卷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犯了同样的错误。
二、高考命题力避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应有利于学生朴实文风的养成
现在许多省份都对某些考生虚无缥缈、华而不实的文字“深恶痛绝”,规定只要是此类文章,一律在三等或三等以下打分,发展等级不得分,即最高不超过122分。
哗众取宠的文章,表面看来文学味十足,可是文章背后反映的是考生们在玩弄一些毫无情感的文字游戏。江苏省作文阅卷大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在2008年“打捞”出一篇面向现实的清新之作,还特意写下了题为“一篇质朴之作与一种作文导向”的按语,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质朴”。这些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可是我们想过没有,考生的这种华而不实的“文学气象”与高考作文题目本身是否有很大关系呢?
2009年北京卷命题作文是张韶涵流行歌曲的改编——《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热衷追赶潮流、哗众取宠的文题。也许有人会问,《隐形的翅膀》是多长时间创作出来的呢?令人难以置信,“词作者王雅君表示,这首歌其实并不是什么惊世之作,当初创作这首歌时只用了5分钟。”(《如果我是考生,就写出道经历》,2009年6月10日《重庆商报》)歌词粗制滥造,属于不太规范的汉语语言,与我们曾经传唱的“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一样,总体感觉让人摸不着头脑,令人费解。同为歌词,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实为经典之作,它典雅、大方、厚重,有内涵,有深度,耐人寻味,明显更胜一筹。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北京高考命题值得商榷》一文中质问“隐形的翅膀”。2009年6月8日《京华日报》也以《蒋方舟: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过于飘,有性别歧视》为题,谈到了流行歌曲作为高考作文
题的不合时宜。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如同坠五里云雾之中,写什么都觉得对。”是的,高考被称作“国考”,哪能这么跟风,失去了自己的定性呢?
高考作文的命题应当是所有考生都熟悉的,考生看到题目之后才不会感觉摸不到头脑。太陌生或者是太生僻的话,就会脱离一部分考生的实际。考生压力本来就很大,很难有太多的时间关注当前一时流行的东西,所以涉猎的东西也就相对较少。个人感觉这是一首小女生唱的流行歌曲,对于那些有宏大叙事观的男生来讲,说自己有一双小翅膀,很有些别扭。文题太飘渺,考生就会把文章写得更飘,文中就传达不出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题目本身看不出什么内涵,命题者大概想通过流行歌曲体现贴合潮流的气象,但是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潮流,不是内涵上的潮流。如果我们少命制这种“仰望星空”漫步云端,空有华丽仪表的题目,多命制一些“俯视人间”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感受的题目;如果命题人员从源头上杜绝这种既“隐形”又“翅膀”虚无缥缈般的文字,就会对高中教学多一些实质性的引导。
我们的写作,应当是对灵魂的拷问,对人性的逼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唤醒良心的自审与灵魂的觉醒,使人性得以回归。朴实、自然、真情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内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一味跟风,影响的将是一代学生的文风。
三、高考作文须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精神、人文关怀,但命题不可一味道德说教,文以载道应以含蓄为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写作”部分谈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是的,写作毕竟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与每个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相关。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命题人员就应尽可能解除一些不必要的束缚,还学生以写作的主体地位。我们都很清楚,高考作文对考生创造性的要求一刻也没有停止。当然,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并非指文学创作,而是指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考生来说,写作本质就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既然新课改强调学生有个性、创造性地表达,那么,高考作文题也应向这个方向努力,避免“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的情况出现。
2009年海南、宁夏卷由两则材料构成,主要探讨诚信善良的主题,这是一个明显带有道德说教的文题。尽管题目中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可是相信同学们谁也不敢与自己的前途命运开玩笑,不敢说诚信的哪怕半点不好,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诚实守信好。尽管材料讲得天花乱坠,其实命题人员早已经把主题提前设定好了。既然主题已经设定,又怎么谈得上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相信即使再有个性的考生,也会在命题人员的“紧箍咒”前败下阵来。我们不能在看到考生作文的时候,就急忙定下“整篇文章充斥了假话、空话、套话,没有真情实感”的评语,应当想到,原来学生“干瘪的口号,空洞的说教”背后,还有我们自身的功劳啊!
可能有人会说,高考作文题需要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精神、人文关怀,这是高考作为人文性的一种根本表现。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教化并不等同于道德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应当是含而不露,不难品味。2002年全国卷I“心灵的选择”,2007年辽宁卷“我能”,2008年四川卷“坚强”,均可列入道德说教的范畴。
高考作文题,请避免危机时刻、生死抉择等大而无当毫无实质性内容的题目,避免考生对“范跑跑”与“郭跳跳”之间表明态度,避免在道德层面逼着学生说假话、空话、言不由衷的话。
高考作文命题之要义就在于自由度与统一性的矛盾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一道成功的高考作文题,应该对作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很好的区分度,有较强的选拔和育人功能。要能让考生写出自己的个性体验和见解,反映出学生的思辨能力,直至反映出学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