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自主创新一般过程的思维要素

2009-08-25张维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辩证思维自主创新

张维真

摘 要:自主创新首先是思维创新,提高创新主体的思维能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自主创新一般过程的思维要素,是在自主创新的一般过程中都普遍具有影响并且直接发挥作用的思维因素。因而,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自主创新的基本思维要素,思维方式是自主创新的深层次思维要素,培养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和核心。

关键词:自主创新;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思维方式;自主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09)04-0053-04

自主创新是创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自主创新首先是思维创新,创新主体的思维能力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创新主体的思维能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而思维能力包含丰富的内容,它们在自主创新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都是自主创新活动的思维因素。但是,自主创新一般过程的思维要素,应该是根据自主创新的一般过程,在自主创新的三个阶段或环节即创新决策、研究与开发、创新成果实现中都普遍具有影响并且直接发挥作用的思维因素。对此,我们认为,自主创新一般过程的思维要素主要可概括为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思维传统和思维方式,而自主创新思维能力则是这些思维要素的综合和根基。

一、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自主创新的基本思维要素

虽然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是从不同角度划分的思维类型,但它们都是自主创新不可或缺的基本思维要素,在创新主体进行自主创新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自主创新与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思维运动的高级阶段,又是客观辩证法和具有客观意义的思维辩证法的正确反映和自觉运用。因而,它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框架,具有方法论意义。辩证思维提供给人们的是关于如何观察和分析世界的方法,它以联系的、发展的基本观点作为观察世界万物的总体参照,以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个基本视角作为分析事物的基本路径,构成了一副系统的分析框架,从而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发挥着指导作用。自主创新同样需要辩证思维的指导,因为创新实际上是以辩证法为灵魂的,辩证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实质和基础。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所使用的许多思维类型,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其实质就是辩证思维在主体的思维活动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下的体现;创新主体在创新思维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挑战权威、超越自我、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等精神状态,要靠辩证思维来孕育、激发和强化。同时,创新的基本要求是突破类同性,达到独特性;突破单一性,达到多样性;突破分离性,达到联结性;突破孤立性,达到整体性。创新的这些基本要求需要遵守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创新的科学性。因此,创新主体只有在正确地把握辩证思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创新活动。辩证思维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思维要素。

创新主体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有助于增强自主创新效率。而创新主体掌握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则是创新主体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辩证思维方法包括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它是对辩证思维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的工具和手段,同样是创新主体进行自主创新的工具。创新主体只有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规律,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从而在自主创新实践活动中,把具体创新工作做得更好。

(二)自主创新与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源于现代系统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为基本思维模式的思维形态。系统思维就是根据创新对象的系统特征,从系统整体出发,着眼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以期获得创新的系统目标最优化的科学思维方式。自主创新需要系统思维,因为自主创新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无论是从自主创新作为创新的本质上,还是从自主创新的具体模式、自主创新的一般过程上分析,自主创新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协同性的特征。而且,思维创新成果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创新思维的产生与自组织机制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自组织机理:思维系统的开放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远离平衡态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非线性机制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内在根据,随机涨落是创新思维产生的直接诱因[1]。因此,从系统思维角度认识自主创新,不仅是自主创新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助于创新主体确立系统思维方式,有效进行自主创新活动。

系统思维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主要包括系统理论、自组织理论方法,它不仅为创新主体提供了考察创新对象的新的角度,即从系统、结构、功能、信息、控制、自组织等方面考察,而且为创新主体提供了解决自主创新问题的具体方法,有助于创新主体对创新对象既进行定性研究,又进行定量研究。因此,了解和把握系统思维方法的特征、作用以及其运用机制和实践原则,是创新主体提高系统思维能力,有效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必要途径。

(三)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

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是相互区别的两个范畴,创新思维是在客观实践推动下,以新得到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或思维方法,以获得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而自主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实践活动。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又相辅相成,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自主创新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思维的运作必须始终以自主创新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不仅创新思维的来源、目标、动力、检验标准离不开自主创新实践,而且只有在不断的自主创新中才能发现规律,使创新主体在思维领域中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没有自主创新,创新思维不会凭空产生,创新思维成果不能得到最终验证、升华。另一方面,自主创新需要创新思维的引导。自主创新必须在一定的创新思维的启迪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任何自主创新都是一定的创新思维的转化,一切自主创新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结出的硕果。总之,没有自主创新,创新思维就成了无本之木,而创新思维一旦产生又引导着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创新思维、再自主创新、再创新思维,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创新主体才能在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自主创新与创新思维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创新思维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创新主体角度看,创新思维是自主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思维要求创新主体具有勇于探索、敢于超越、善于发散的思维品格,具有不断进取、永不言败的思维精神,具有标新立异、不同凡响的思维创意,这也是自主创新主体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取得自主创新的成果。从自主创新一般过程看,创新思维贯穿于自主创新始终,自主创新一般过程的所有阶段都离不开创新思维。自主创新活动不仅需要通过创新思维产生创新设想,而且需要依靠创新思维付诸实施取得创新成果,更需要依赖创新思维促进创新成果的实现。因为创新思维在创新决策阶段中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和把握、形成创新设想和研究课题发挥着导向作用,创新思维在研究与开发阶段中对激发创新成果和验证创新成果发挥着核心作用,创新思维在创新成果的实现阶段发挥着催化作用。因此,创新思维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思维要素。

创新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手段,任何创新思维活动都离不开创新思维方法,因此,创新思维方法不仅是对创新思维进行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人们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了解和把握类比、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方法的特征、作用及其运用机制和实践原则,不仅有助于创新主体有效进行自主创新活动,而且有助于创新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思维方式是自主创新的深层次思维要素

思维传统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也就是自主创新的内在要素。思维传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全部意识形态在人们思维中长期沉淀的结果,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实践中形成、发展,并长久、稳定、普遍起作用的思维习惯。主体的意识性和实践性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基础,任何创新主体都承载着思维传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其作用,从而影响其创新活动。任何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历史和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正如马克思在谈到人们如何创造自己的历史时指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因此,思维传统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作为主体“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无疑是创新主体进行自主创新的内在要素,从而影响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所以,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长和不足,明确其对创新的促进和障碍,不仅是创新主体确立科学思维方式的前提,也是创新主体有效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征的概括有所不同,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思维在思维内容上着重人的伦理纲常,以人伦为中心,追求天道与人道的结合;在思维特征上,直觉性、整体性和模糊性比较突出;在思维方法上,疏于逻辑推理,着重人的内心体验。因而,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总体上具有人伦情感的伦理性、自我反思的内向性和直观整体的辩证性等特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自主创新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强调整体统一、推崇直觉体验、注重辩证思维、关注人伦,而同时又对自主创新有消极影响,主要是缺乏理性思维、尚同不重异、重传统轻创新、封闭保守。

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来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思维方式是影响着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深层次的思维要素,因为科学的、进步的思维方式,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大大减少人们的盲目性,增强人们的自觉性,以巨大的力量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而陈旧的、过时的思维方式则会阻碍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创新是在这一时代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科学的思维方式应该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和自主创新实践要求的思维方式。

科学的思维方式,可将其概括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系统思维方式、超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方式和全球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是以整体性和综合性为特征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方式的丰富和具体化,而且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自主创新实践都具有系统性特点,是适应自主创新实践特点的思维方式,因而它是根本性思维方式;超前思维方式是以前瞻性和预测性为特征的思维方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思维方式,充分反映了自主创新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特别需要创新主体具有敢为人先,能为人先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方式是以创新性和灵活性为特征的思维方式,是自主创新的必然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思维方式;全球思维方式是站在全球高度上,集各民族、各文化系统思维方式的优势,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体现了自主创新不等于“关门创新”,而应以我为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进行创新,最终目的是为我所用,自主开发自己的产品。创新主体积极确立、形成并运用这些思维方式,不仅是时代赋予的责任,而且必将促进知识经济发展,自主创新结出硕果,推动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从思维主体的角度分析,思维方式主要由世界观、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和思维传统这四方面因素构成,因此,创新主体应该从这四方面努力,通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不断更新知识和知识结构、变革传统思维方式、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自觉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培养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和核心

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实际上包括各种思维能力,是各种思维能力的有机统一,而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化,因而,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蕴涵着更加丰富的内容。首先,自主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是统一的。就创新活动而言,自主与创新不可分割。任何创新都不能没有创新主体,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创新又是主体的一个基本属性,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由于创新都是自主创新,因此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自主创新思维能力。其次,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蕴涵着更加丰富的内容。从过程上看,创新思维的目的是取得创新成果,这也就是创新思维的终点;而自主创新不仅包括创新成果的取得,而且包括创新成果的实现,并且创新成果的实现才是自主创新思维的终点。这就表明,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既包含创新成果的取得能力,即创新思维能力,还包含创新成果的实现能力。根据上述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到,创新思维能力仅仅是指创新主体自身的能力,但是自主创新思维将创新成果的实现作为终点,则创新成果的实现不仅涉及创新主体自身的能力,而且涉及创新主体的社会环境因素,需要创新主体具备更多、更强、更高的能力。

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是自主创新的必要内在条件和基础,也是整个社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基。从内、外因视角看,如果说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以及文化环境、体制环境等创新环境是影响自主创新的外在因素,那么创新主体的创新思维能力则无疑是影响自主创新的内在因素,是更加对自主创新起着决定作用、更为根本的因素。技术、资金和管理方式可以引进,而创新的智慧却是无法引进的;创新环境可以逐步改变,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只有创新主体把创新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习惯,养成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为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内在条件和基础,促进自主创新持久保持,从而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因素,主要可概括为主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主体因素指创新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是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思维能力的首要因素。由于创新思维能力涉及的主观因素包括心理品质、知识储备、思维品质等,因此,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思维能力的主体因素主要需要创新主体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足够的知识和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社会环境因素指影响和制约着创新思维能力的社会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指创新主体的家庭、学校和工作环境,宏观环境是创新主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构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创新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激荡,优良的外部环境可以促进内在能力的调整与优化,内在能力的提高又常常为外部环境发展、变化创造条件,社会环境孕育创新与发展,反过来创新会激励社会环境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志春.创造性思维的自组织机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3.责任编辑:张新颜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辩证思维自主创新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