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对台商投资的影响

2009-07-30赵晓霞

当代经济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

赵晓霞 徐 楠

[摘要]中国大陆地区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弱化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趋势,对台商在大陆地区的投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促使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投资领域从以传统产业为主发展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投资主体从中小企业为主导逐步过渡到大企业为主导,台资企业利用资源的本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投资区域由南向北转移,热点地区发生大变化,投资模式逐渐转向生产与研发并举。

[关键词]台商投资;劳动力成本;成本优势;比较优势;成本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17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9)01-0054-04

一、台商投资中国大陆地区的历程

回顾海峡两岸20多年来的交流历史,可以看到经贸交流是最早的突破口,也是双方最大的利益所在。从1983年,第一个台商投资项目落户福建省以来,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项目数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台商投资祖国大陆项目已经涉及三大产业二十多个行业。90年代以来,台商掀起了对大陆的投资新热潮,1996年投资34.7亿美元,创台商大陆投资的新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又呈现下降趋势,到2000年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都没有超过30亿美元。2000年以来,随着两岸先后加入世贸组织,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快速增长,2002年达39.7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结构调整与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大陆利用台湾的外资出现了下降趋势。截止2005年底,台湾对大陆累计投资项目68095个,合同台资金额896.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金额417.6亿美元,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为6.71%,排名第五。

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都是千方百计地吸引外资,同时尽量利用低成本优势,以低工资维持产业的竞争力。台湾的发展也不例外。20世纪60~70年代,台湾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凭借自身劳动力价格等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加工制造业的转移,建立起以加工制造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并极力扩大对外出口,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实现了快速起飞,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应该说,正是台湾当年选择了发展低劳动成本、高劳动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才使台湾工业产品能够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立足,以不断扩张的出口效应带动整个经济的迅速发展。低劳动成本不仅是台湾经济起飞的重要动力之一,而且形成了台湾工业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出口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台湾的“后发优势”也不复存在,突出表现在生产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台湾投资环境因工资上涨、地价攀升、污染严重等因素趋于恶化,过去支撑经济成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失去生存空间,企业发展不得不进行重新调整。为适应这一变化,一方面,台湾当局放宽贸易与投资限制,将趋于成熟的加工装配产业转移到大陆,与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继续保持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维持企业的经营运转,从而形成生产的“第二春”;另一方面,将高档产品的生产、设计和研发“根留台湾”,利用祖国大陆在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快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以保持产品生命周期上的领先优势,从而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此时,适逢祖国大陆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积极倡导发展两岸经贸交流,并制定了一系列欢迎台商前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而且祖国大陆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加之两岸同文化、同种族的优势,台商自然逐渐把祖国大陆作为其海外投资的重点地区。

进入90年代,特别是在中美达成中国加入WTO协议的前后,台湾信息电子业对大陆的投资明显加快,以电子信息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主流产业,2000年掀起了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热潮。许多台湾高科技企业受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前景吸引并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突破台湾当局的诸多限制,加快投资作国大陆的步伐,设立大型生产基地,为企业发展创立新的根基。

二、中国大陆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

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动机的形成,据国务院台办经济局的调查显示,主要是受下列因素的影响:大陆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自然资源丰富,土地租金便宜,市场广大且潜力巨大,利用大陆的出口配额进行产品外销以及大陆的优惠政策等等。另外,台湾方面(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调查报告也显示,促使台商投资大陆的因素也不外乎:祖国大陆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市场广大、土地租金便宜及相关优惠政策等。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台商投资大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台湾地域、人口的限制,人力资源有限,造成其生产成本比较高,因此经营成本方面的考虑是影响其投资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劳动力成本又是主要的因素。

劳动力成本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劳动者支付的全部费用。企业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就意味着拥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可以在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劳动力成本的研究,发现大陆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这种变化对台商投资发展的影响。

中国大陆的劳动力资源供给丰富,并且长期保持世界最低工资的成本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统计报告,20世纪90年代末,大陆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韩国、台湾、香港的十分之一。即使考虑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大陆制造业与这些国家或地区在人均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也小于劳动力成本(工资)的差异,说明大陆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是客观存在的。2002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1.11美元,而中国大陆工人的时薪则为0.64美元。

权衡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不仅要看成本,更要看效率。劳动力比较成本优势应该是劳动资源成本和劳动资源效率二者的综合体现。事实上,中国大陆地区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掩盖了产业生产过程中的低效率。据统计,1998年美国、日本和韩国单个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分别是中国的47.8倍、29.9倍和12.9倍,但是,其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只有中国的1.3倍、1.2倍和0.08倍。这种状况大大削弱了中国大陆地区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

和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和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大陆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是相当显著的,但是从今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在劳动力的供应方面和中国大陆相比,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优势。印尼,越南,菲律宾拥有大量比中国大陆更廉价的劳动力,而印度由于人口增长率较高,年轻劳动力的储备比中国大陆更为丰富,而且劳动力的英语水平和理工方面的技能比较高。此外,中国大陆外企的中方管理人员的平均薪酬也高于东南亚国家。据美国默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95%的情况下,中国大陆工人挣的比印度同行多,在同等劳动强度下,中国大陆工人每年比印度工人多挣500美元,

而管理人员年薪甚至比印度高出一倍多。因此,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邻国的挑战,我们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正在不断被弱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间流动,再加上技术的进步和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推动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新材料对资源的替代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数量不足的弥补,使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不再具有垄断优势。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已经日益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过程中,简单的基本劳动对制造业的贡献已经越来越小,相应地,现代制造业对只具备简单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我国大陆地区目前主要产业的成本优势恰恰主要是由这类劳动者的劳动构成的。这也是我国大陆地区劳动力比较优势弱化的一个方面。

虽然我国大陆地区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很低的水平,但是从工资水平的增长幅度来看还是增长较快的。2003年、2004年的增长幅度均超过10%,达到12%左右。美国的工资-增长幅度大概是2~3%,而韩国的工资水平年增长率约为7%。当然,工资水平的上升同我国大陆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是相适应的,但是如果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对于企业来说,其竞争能力就会下降。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劳动者相对工资水平已经超过了部分国家,如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墨西哥的1/5,而工资水平为其1/3。随着我国大陆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力价格还将呈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三、中国大陆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对台商投资的影响

中国大陆地区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弱化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趋势,对台商在大陆地区的投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促使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领域从以传统产业为主发展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台湾方面限制高技术产业赴大陆投资的政策已有所松动,岛内电子信息产业将进一步加速“登陆”步伐,逐渐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主流。台湾投资大陆初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投资领域,主要利用大陆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但是随着大陆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降低,更多的东南亚国家具备了比中国大陆更有优势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领域也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领域,利用大陆地区相对优廉并且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台湾信息技术生产厂商不断外移,在国际市场对信息技术产品报价趋低的压力下,为降低代工生产成本,纷纷向祖国大陆转移生产基地。据台湾一项调查显示,台湾高科技厂商已有三成到大陆投资,有九成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前往中国大陆投资。长江三角洲初步形成完整的电子资讯产业链,岛内的研发基地也加速向祖国大陆转移,神达、明棋、仁宝、大中、华邦、广达等台湾知名科技企业纷纷在祖国大陆筹设研发中心、TC设计中心及软件开发基地,利用祖国大陆软件高级人才,开发设计新产品。台湾有关统计显示,去年以来电子电器产业投资额占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总额的50%左右,产业集中度非常高。

2、投资主体从中小企业为主导逐步过渡到大企业为主导

由于大陆地区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和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弱化,台湾产业转移大陆的主导性角色,正从劳力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逐步让位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大企业。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台湾“百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已有80多家在祖国大陆举办了近200个投资项目,其中包括台塑、统一、震旦、正新、东帝士等著名大型企业集团。台商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也由1991年至2000年间的81万美元增加到130万美元,未来一段时期内,台商投资大陆将形成一个以大企业为主导,带动岛内其他相关企业进一步向大陆转移的局面。

新世纪初期,在台湾大企业相继从投资设厂进人生产销售阶段后,台资企业的主角开始从中小企业让位于大企业。一个以大企业为龙头,带动岛内其他企业进一步向祖国大陆转移的投资局面已经形成,而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加快了这一发展进程。

3、台资企业利用资源的本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中国大陆人世以后,大陆的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成长,扩大了对中间产品的需求,面对大陆发生的巨大变化,台资企业在劳力资源方面,为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培养和谐的企业文化,以及更好地与当地企业进行分工合作与策略联盟,台资企业已逐渐减少使用台湾母厂派遣的台籍干部,转而启用大陆当地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养深具潜力的大陆管理干部。这种人力资源的重组和优化,越来越受到台商的重视,并被视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两岸人世后,随着台商投资大陆热的持续升温,台湾企业生产经营本地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利用大陆当地资源的比重也将不断增加。

4、投资区域由南向北转移,热点地区发生大变化

台湾厂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范围,初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地区间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不同,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发生重大变化,从过去以华南沿海地区逐步转向华东沿海地区。据统计资料显示,近年台商对珠江三角洲和福建沿海地区投资的步伐明显放缓,投资重心转向以上海为中心,苏南、浙北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尤其是近年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占80%以上。原先在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投资的台湾信息厂商,在新一轮的增资热中,也纷纷将生产据点北移。江苏、上海、浙江3省更集中了祖国大陆一半左右的台资。在第三波台商投资大陆的浪潮中,长江三角洲逐渐成为IT行业为主的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造中心。

除此之外,台湾产业转移大陆还将不断向北、向西酝酿突破。黄河以北的环渤海经济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更重要的是,与珠江、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科技文教最发达、智力密集度最高的地区。该地区大专院校集中,有高等院校近100所,中等专业学校300余所,高等院校的数量占全国的1/4强。而且拥有科研机构1000多所,各种科技人员达130多万人,劳力素质较高,具备发展高科技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未来台湾高科技产业北移的首选地之一。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以其优惠的投资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廉价的土地、劳力成本低廉等优势,对台商将形成新的吸引力,人世后台湾产业转移大陆也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渗透,并形成点、线、面交织的全方位的投资格局。未来长江三角洲则形成为以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台商投资基地,北京、天津地区将成为以微电子工业、软件工业和生物科技工业为主体的台商投资基地。台湾企业就地利用资源的比重增加。

5、投资模式逐渐转向生产与研发并举

长期以来,台湾发展经济重技术应用,轻基础研究,发展高科技产业要靠从发达国家引进和购买技术。这种“日本模式”势必造成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的滞后,以及升级的困难,极大制约着产品竞争力的提高。而祖国大陆一贯重视基础研究,在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尤其是其人才优势。两岸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互补性促使台湾产业转移大陆的同时,也将岛内的研发基地向大陆转移。

现阶段,台商投资大陆的模式已发生了改变,由单纯的生产模式转向了系统生产与研发并举。据台湾报道,已有34%的台商设立了研发基地。由于信息产品多半开发、生产周期较短,新产品更新较快,对科技人才需求较多,大陆科技人才的优势也为台商研发基地西进创造了条件。台商投资大陆的企业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研发基础向大陆转移,借助祖国大陆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为其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尤其是北京、上海、西安等科技院校较集中的城市,成为台商建立科研并发基地的重要选择地。例如,以宏集团、英业达集团和大众电脑为代表的100多家软件业者,就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设立据点,聘用大陆的人才成立软件研发中心,为台湾的软件产业发展寻找新的动力。除此之外,台湾企业在大陆设立研发基地的规模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大,研发经费占企业投资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研发产品涵盖了个人电脑、家电、无线通讯、光纤,甚至关系到台湾知识经济命脉的半导体产业的IC设计也在其中。两岸加入WTO后,为支撑高科技产业在大陆的持续发展,台湾企业势必进一步加强与扩大研发基地的建设。台商对大陆从资本技术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是其在大陆经营发展高级化的重要标志,说明其对大陆投资从量变走向质变,进入了在祖国大陆“扎根”发展的新阶段。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
中日贸易发展及展望
比较优势内生结构变动与政策干预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江西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比较优势条件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论商业银行开展债转股的主要矛盾和信托公司推行债转股试点的比较优势